見證歷史!全球首個國際調解院在香港正式舉行簽約儀式,據新華社報道,此次出席的國家多達85個,分別來自亞歐非以及拉美各大洲,另還有包括聯合國、非盟、阿盟等在內的近20個國際組織的高級代表,其中33個國家現場便簽署了公約,成為創始成員國,但印度卻“不請自來”,第一個遞交加入申請,那么,這一組織究竟有何特殊價值?為何印度如此迫切想要加入?
中國牽頭成立的國際調解院有何價值
國際調解院是2022年由中國和近20個立場相近的國家共同發起的倡議,旨在根據各方意愿,調解國家與國家,國家與他國投資者以及國際商事之間的爭議,填補聯合國憲章框架下調解機制長期缺乏專門機構的空白。該組織也是全球首個專門通過調解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法律組織,對國際關系史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實際上,在世界上已存在兩個國際爭議解決機構,分別是荷蘭海牙的聯合國國際法院和常設仲裁法院。
但隨著國際爭端和危機越來越多,地緣矛盾越發突出,既有的機制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在此背景下,成立新組織維持國際秩序,靈活、高效、經濟、便捷的處理爭議和危機迫在眉睫。
同時,由于國際法院等現有機構,長期受大國牽制,受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壟斷,讓更多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導的第三世界在國際爭端規則制定中擁有更多實際話語權。
這個世界需要的不是強權和單邊主義,而是平等對話、協商共贏的橋梁和規則,這恰恰正是中國"以和為貴" 的傳統智慧理念,因此中國作為國際調解院主要發起國,正在一步步引領全球開啟“非對抗性治理”時代。
同時,在現場簽署《關于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的33個國家,也充分認證了這一組織成立的價值和主要布局。其中來自亞洲的包括南亞的巴基斯坦、東南亞的老撾、柬埔寨、印尼等6個國家,來自非洲的包括蘇丹、吉布提、津巴布韋等15國,拉美5個包括委內瑞拉、牙買加、古巴等,歐洲只有兩個,一個是白俄羅斯,另一個則是塞爾維亞,另外還有包括瑙魯、基里巴斯等在內的5個大洋洲國家。這些創始成員國遍布全球主要大州,發展中國家占主導地位,這一布局可有效對沖過去長期形成的以美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秩序,打破傳統國際私法機構的“西方中心”格局。
另外,這一國際調解院總部設在香港也非常有深意,香港作為我國特別行政區之一,不僅是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以及創新科技中心,也是我國唯一一個實行普通法的地區,可與內地的成文法系形成互補,又能與國際商事規則高度兼容,將國際調解院總部設在香港,便于更好的服務國際社會。同時,香港背靠珠三角,可依托內地龐大的經濟體量,內又保留著獨立的司法體系,這種雙重優勢更體現了我國“一國兩制”獨特制度體系的重要地位??傊?,國際調解院備受矚目,未來將成為開啟重塑爭端解決新秩序篇章的中堅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作為最重要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卻并沒有受邀,但該國還是緊急遞交了申請,表示想要加入這一組織。
印度為何迫切想要入局
印度自詡是新興經濟體中發展勢頭最足,地位和影響力最高的國家之一,但卻并沒有出現在國際調解院的創始成員國名單中,不免有些心里不平衡。同時,印度對這一組織的高度關注,也充分證明了該組織的含金量,印度更擔憂的是,國際調解院的成立,很可能影響其自身在南亞以及印度洋的傳統影響力。
尤其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家都展開了密切合作,這也讓印度感受到了在地緣上逐漸被“孤立”的戰略壓力。
同時,因印度在此前的印巴沖突中遭到了重大打擊,也在國際上暴露了其戰略弊端,對于印度來說,如果能夠加入國際調解院,還能在這一組織框架下,與更多國家建立聯系,鞏固自己的國際形象,因此有人認為,印度迫切想要加入國際調解院,其本質還是為了擁護自己的“大國夢”。
但印度在相關事務中的表現一直搖擺不定,比如在日前中美關稅戰中,試圖搶占中國制造業市場份額,在金磚國家、上合組織中,頻繁采取對抗性策略等,都導致該國在相關多邊合作中的信譽受到負面影響,基于印度在國際事務中“反復橫跳”的攪局者形象,是否允許其加入國際調解院,仍需要慎重考慮,畢竟在全球一體化進程加速推進的當下,真正的話語權應當屬于尊重規則、履行承諾的踐行者,而非左右搖擺、反復無常的投機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