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籃最近又成了球迷群聊里的熱門話題,關鍵戰里大勝河南,三連勝穩居小組第一,這成績放在全運會預賽舞臺上怎么看都挑不出毛病,場上配合默契、攻防切換直接拉滿,但偏偏就在這風頭正勁的時候,趙率舟沒進遼籃大名單的消息刷屏了,誰能想到,這位曾經江蘇男籃的主力射手、國家三人籃球隊的老熟人,竟然連大名單都摸不到邊,明明去年夏天還簽了三年合同,這回卻只能在看臺上點贊回懟,場面一度小尷尬。
問題來了,趙率舟不是沒實力,三分手感、對抗硬度、履歷背景都還在線,甚至在江蘇隊的時候還是最能得分的那一撥,怎么到遼籃就成了邊緣人,答案其實大家心里有數,這賽季CBA外援政策大變天,遼籃直接四外援配置,威爾斯、弗格、奧利弗、韋伯輪番上場,直接把本土后衛和鋒線的空間壓到極限,再加上趙繼偉、鄢手騏這些自家本土球員也都不是吃素的,張鎮麟、李虎翼這些鋒線新星又能打能防,趙率舟想要搶時間,難度簡直比刷全勤還大,這種情況下,他的出場機會自然越來越少,難免讓人感嘆遼籃的陣容厚度到底是福還是禍。
再說趙率舟本人,年紀正好,既不是小將也稱不上老將,黃金期說來就來,但偏偏遇上了遼籃最鼎盛的陣容周期,俱樂部重金簽下,結果用法上又不太明確,說白了,主教練楊鳴和管理層怎么擺他,更多還是看球隊戰術和成績優先,這一點球迷嘴上再怎么對噴,管理層也不會因為一波輿論就輕易讓步,畢竟遼寧隊現在的主線任務就是沖冠,輪換陣容能不能對上,對內競爭是不是合理,外界只能看結果。
但戲劇性的是,趙率舟并沒有就此擺爛,反而在6月9號直接啟程赴美特訓,這波操作說實話值得點個贊,視頻平臺流出來的訓練畫面也挺真實,專業外教一對一指導,力量訓練和三分投射都沒落下,和以往那種“夏訓打卡式集訓不太一樣,這次是真想脫胎換骨,畢竟現在CBA的生存環境已經不是靠一手三分就能混飯吃的時代,防守、對抗、閱讀比賽、團隊意識都是硬指標,光在國內練,競爭對手太熟悉你的路數,去美國找點新刺激,也算是主動出擊了。
但話說回來,趙率舟未來的路還是挺難,遼籃如果下賽季繼續堅持4外援政策,就算韓德君、李曉旭這批老將慢慢淡出,球隊肯定還得培養張陳治峰、劉雁宇這些年輕球員,趙率舟想靠“熬資歷撈機會,基本沒戲,除非有傷病或者臨時調整,否則主力輪換的位置他很難搶得過這些當打之年的隊友,更現實的是,遼籃追求成績,教練組不會因為誰特訓就給誰開綠燈,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狀態和適配度,趙率舟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不可或缺,至少在某些場合替補上場能帶來變化,這才有機會翻身。
當然,球迷也不是沒見過類似的故事,之前廣東隊的周鵬、深圳隊的顧全,都有過一度被邊緣化、后來又打出身價的經歷,趙率舟如果能在美國練出一套更適合遼籃體系的打法,比如加強無球跑動、補強防守、提升球場閱讀能力,也不是沒有逆襲的可能,說到底,現代籃球拼的是多面手,單一技能包很容易被針對,遼籃本身也需要板凳席有人能隨時頂上來,趙率舟如果能做到“隨叫隨到,隨用隨有,哪怕不是首發,也有價值。
但現實就是這么骨感,遼籃這兩年輿論場上風評一直兩極分化,贏球的時候一片點贊,輸球了就開始對噴,有人覺得楊鳴太保守,也有人說球隊用人太鐵頭,但數據和成績擺在那,誰能保證換個用法就一定更好,趙率舟的情況,其實就是整個CBA本土球員生存壓力的縮影,外援政策加劇內卷,年輕球員又一茬接一茬,誰都想搶個露臉機會,結果就是一有閃失就被邊緣化,稍微不努力就直接被遺忘。
這場全運會預賽,其實就是遼籃現狀的一個縮影,主力輪換表現穩定,外援當家,年輕人搶班奪權,像趙率舟這樣不上不下的角色,最怕的不是被冷落,而是被遺忘,所以他這次主動去美國特訓,多少有點破釜沉舟的意味,未來能否逆襲還得看他自己爭氣不爭氣,也看遼籃愿不愿給機會,這才是職業體育的常態,沒有永遠的主角,也沒有永遠的邊緣人,只有不斷努力和抓住轉瞬即逝的窗口期。
最后說句題外話,球迷總說遼籃該怎么用人、趙率舟該不該留隊,其實場外聲音再大,能決定命運的,還是場上的表現和教練組的選擇,趙率舟如果能帶著從美國練出來的新東西回歸,哪怕下賽季上場時間有限,只要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他依然有機會成為遼籃沖冠路上的奇兵,否則就算再多特訓,沒用對地方,也只能繼續陪跑,競技體育就是這樣,機會一直都有,但永遠只屬于準備好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