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利避害,乃是生物的普遍天性。以進食為例,非但人類有挑食之習慣,野生動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常也是優先選擇自己眼中的美味。近來,筆者在老家就聽到一則“野雞挑食”的故事。
野雞野兔,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而在動物保護觀念持續強化和農村人口日趨減少的時代大背景下,這兩種動物的數量更是肉眼可見的增多。隨便上山一趟,總能遇到幾只。
對于不熟悉鄉村生活的朋友來說,提到野雞野兔,一般只會籠統認為“它們是吃草為生”。但實際上,在野雞野兔的眼里,“莊稼”也同樣是“草,并且是更美味的“草”。
筆者老家地處膠東丘陵。受地形所限,不便使用大型機械種植糧食作物,鄉民因此多以果樹種植為業。但為方便生活,各家在果園之外,仍會保留相應地塊播種玉米、花生、地瓜等。其中,玉米通常種植兩茬,四五月所播種者,稱之“春玉米”。
玉米長成秸稈之后,可謂皮糙肉厚。但其發芽出苗之初,卻是鮮嫩柔軟。而在野雞眼中,后者即屬“美味之草”。經過多年的積累,這種食物偏好應已融入其基因之中。本文所稱之“野雞挑食”,即指其愛吃玉米苗之事。
筆者此番在老家聽聞:村西有一處玉米地,今年四月下旬播種,五月上旬出苗,本來一切正常,不料有幾只野雞盯上此處,時常前來聚餐,現場不僅留有爪印,而且有次曾被主人親眼目睹。主人雖嘗試進行驅趕,但對方往往是去而復來。數日之后,田間嫩芽被啄食一空。無奈之下,主人只好重新補種,此時已是五月中旬。
又過旬日,二次播種之玉米再次出苗。主人原以為野雞上次飽食之后會有所收斂,可對方變本加厲,幾天之后又將新苗吃下大半。經過前后兩番折騰,這塊地上的“春玉米”已是難有收獲了。
要知道,這塊玉米地附近草木繁盛,野雞若非挑食,何必要舍棄海量之野草,而專門來到田間啄食玉米苗呢?保護野生動物,固然有其道理。但鄉民莊稼時常被其啄損,亦是客觀事實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