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本土、服務實體
作者 | 勝馬財經 李察
編輯 | 歐陽文
在長三角縣域金融版圖中,江南農商行以打通金融服務“毛細血管”定位與“產業路由器”功能的深度融合備受關注。作為常州市最大的法人銀行,該行具備“扎根本土、服務實體”的基因,其存貸款總量連續十多年穩居全市和江蘇省農商行系統第一,形成“決策鏈短、響應速度快,金融賦能效率高”的獨特優勢。
勝馬財經注意到,在金融行業同質化的當下,江南農商行通過利率風險管理的“久期匹配”策略鞏固傳統利差優勢,以新興場景金融突破非息收入增長瓶頸,暗合現代商業銀行 “輕型化轉型” 的國際范式。
近年來,江南農商行各項業務穩健推進,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以及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今隨著2025年總資產突破6000億元,以及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亮點不斷顯現,江南農商行正穩步實現從“規模擴張”到“功能銀行”的價值躍遷。
業績穩健增長,資產規模穩步提升
江南農商行的業績表現一直頗為亮眼。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該行資產總額達585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超5%,2025年1月突破6000億元。2024年全年實現營收128億元,同比增加1.5億元,增幅達1.2%。
規模指標方面,截至2024年末,各項存款余額4511億元,比年初增加286億元,增幅6.77%。存款余額份額占常州銀行業的22.21%,比年初提升0.4個百分點,存款增量份額占比30.19%,比上年提升8.69個百分點,存款余額、增量繼續保持常州第一。
貸款方面,各項貸款余額3721億元,比年初增加275億元,增幅7.98%,貸款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常州第一。其中,本地制造業貸款余額、普惠貸款余額、科技貸款余額均列常州第一。
業績指標優化的背后是江南農商行在業務結構優化與精細化管理方面的不懈努力。利息收入作為傳統盈利支柱保持穩定增長,這得益于其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安排與利率風險管理策略。通過精準定價貸款產品與優化存款來源結構,在保障資金流動性的同時,實現了利息收入穩步擴張。
同時,江南農商行在中間業務拓展、金融市場交易等領域逐漸發力,積極探索多元化盈利渠道,非利息收入的增長態勢良好,有效降低了對單一盈利來源的依賴,增強了在復雜市場環境下的抗風險能力。
貸款結構優化,精準支持重點領域
江南農商行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信貸資產投放緊密圍繞地方實體經濟需求,尤其是對制造業、小微企業、“三農”等重點領域給予大力支持。
制造業方面,截至今年2月末,該行支持科技型企業全口徑(含貼現和表外敞口)信貸余額達413.7億元,較年初增加12.4億元,全市市場份額占比超1/4,累計服務科技型企業7819戶。其中,支持科技部門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5291戶,貸款余額212.2億元;支持科技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2825戶,貸款余額221.8億元;支持工信部門認定的各類專精特新企業1072戶,貸款余額138.9億元。
在小微企業領域,江南農商行成績卓著。至2024年報告期末,該行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含)以下小微企業貸款773.28億元,比年初增加44.86億元,增速6.16%,比報告期末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0.5個百分點;貸款戶數42374戶,比報告期初增加791戶。
在貸款平均利率水平(剔除票據融資)方面,截至報告期末,該行1000萬元(含)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24%,比報告期初下降0.23個百分點,進一步讓利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此外,江南農商行恢復組建小微貸款事業部,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專業團隊,業務覆蓋本異地5大支農支小核心區域,2024年3月復設小微貸款事業部,至年末展業僅10個月支持小、散客戶融資10億元。依托“融E鏈”供應鏈金融,創新試點推廣下游拓客模式,主動授信近5萬戶鏈屬企業,支持企業新增融資186億元。
對于“三農”領域,江南農商行同樣不遺余力。至2024年末,涉農貸款余額達683.7億元,較年初增加58.6億元,增幅9.4%;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81.8億元,較年初增加16.3億元,增幅9.9%。
為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創新推出“常糧貸”產品,至2024年末,“常糧貸”余額500萬元。在推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方面,針對溧陽社渚地區的青蝦養殖產業,量身定制“青蝦貸”。至2024年末,“青蝦貸”已惠及養殖戶93戶,養殖面積達1.8萬畝,貸款余額3126.2萬元;為助力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推出“鄉旅E貸”,已授信客戶156戶,授信金額38.1億元,用信戶數156戶,用信余額26.8億元。
服務實體,深耕民營經濟
作為常州市規模最大的法人銀行,江南農商行將民營經濟作為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重點領域。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江南農商行民營企業貸款戶數為13697戶,較去年同期增加1455戶,增幅11.88%;貸款余額1933.3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2.31億元,增幅6.33%。
其中,新發放民營企業貸款780.58億元,占新發放企業類貸款比重達64.38%;平均投放利率3.96%,同比下降40BP,降幅大于LPR降幅,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勝馬財經了解到,為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江南農商行積極開展民營小微企業走訪對接,深入挖掘民營企業金融需求,提供專業化、定制化的“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位于常州鐘樓區的中科摩通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之初,江南農商銀行鐘樓支行就為其提供了500萬元項目啟動資金。隨著公司發展,支行又為其量身定制 “專精特新” 金融服務方案,針對其拓展國外市場的需求,配套 “增匯寶” 等外匯產品,并搭建 “智慧食堂”“江南智薪” 等應用場景,僅用一周時間,就為企業提供4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支持,助力企業持續快速發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江南農商行以年度授信政策指引等制度為抓手,積極支持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產業內民營企業,將支持民營企業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等工作有機融合,讓信貸資源向優質民企聚集。
在業務專項競賽中,對民營企業走訪打卡與授信情況設置專項獎勵;在機構經營管理年度考核中設立 “民營企業貸款增量”“制造業貸款增量”“中長期制造業貸款增量” 等指標,加大考核權重,促進支行提高支持民營企業、實體經濟的積極性。
履行社會責任,彰顯大行擔當
江南農商行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在支持鄉村振興方面,支持鄉村振興拳頭產品“陽光貸”余額184.4億元,較年初增加41.3億元、增長28.9%。
在金融科技助力適老服務上,成功創建13家江蘇省銀協文明規范服務適老網點,成為常州市唯一一家與6區1市民政局全簽約的銀行,推出智能化助老食堂項目,覆蓋385個社區,服務老年客群7.5萬人。
在綠色金融發展上,堅持“紅色基因 綠色銀行”品牌主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完善組織架構,將董事會下設“發展戰略規劃委員會”更新為“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立綠色金融工作領導小組,開設綠色銀行專班,試點建設綠色支行。
在業務模式上,拓展業務領域,探索打造綜合性、多功能的綠色金融服務,截至2024年末,江南農商行綠色信貸余額257.9億元,較年初增加132.2億元,實現翻番;新增投放碳減排貸款18.1億元,“常綠貸”余額突破10億元。
2024年,江南農商行同樣積極投身慈善事業,向常州紅十字會定向捐贈資金100萬元,為常州市紅十字會開展救災救援、扶貧幫困、人道精神傳播等提供有力支持,每年直接受益15萬余人次,保障志愿服務時長超過5萬小時;先后為福新村啟動和完成道路建設、農橋改建、醫療站和富民創業中心建造等惠民工程提供220萬元幫扶款,幫助福新村成功脫貧。
江南農村商業銀行在金融領域的卓越表現,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未來,江南農商行將繼續秉持服務實體經濟、踐行社會責任的理念,不斷創新發展,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END
勝馬財經誠意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