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28日黃昏,意大利托卜魯克港上空薄霧彌漫。防空陣地上,第101高炮團的士兵們神經緊繃——英軍轟炸機連日空襲已擊沉7艘運輸船。
18時45分,一架銀灰色SM.75運輸機突然闖入視野,機身竟無任何識別標志。"敵機!開火!"陣地指揮官嘶吼著揮下手臂,四門高炮齊聲怒吼。當飛機拖著黑煙栽向大海時,整個陣地爆發出震天歡呼。
士兵們相擁雀躍,軍帽拋向染紅晚霞的天空。沒人想到,三小時后一封絕密電報將讓狂歡變葬禮:"巴多格里奧元帥專機遭誤擊墜海,全員遇難,你們打死了自家元帥。"
被士兵們當作"戰功"擊落的,正是意軍總參謀長彼得羅·巴多格里奧元帥的座機。這位墨索里尼的副手為何會成自家炮灰?一切源于多個致命巧合。
為避開英軍監聽,元帥化名"瓜里利亞將軍"乘普通運輸機前往利比亞督戰。連飛行計劃都未通知防空部隊——保密做到極致,卻埋下自毀引信。
為偽裝成民航機,專機涂掉軍徽編號。恰逢夕陽光線模糊,在4000米高空看去與英軍"惠靈頓"轟炸機輪廓驚人相似。
港口剛遭空襲,炮手手指早扣在扳機上。當雷達兵驚呼"不明飛機高速俯沖"(實為正常降落姿態),恐懼瞬間壓垮判斷力。
墜機現場撈起的元帥公文包浸透海水,里面作戰地圖標注的意軍防線,竟比英軍情報部門掌握的更詳盡——這份用生命換來的"泄密",反倒讓北非意軍逃過滅頂之災。
巴多格里奧的葬禮在羅馬狂風暴雨中進行。墨索里尼鐵青著臉扶棺,突然揚手打翻衛兵獻上的花圈——鮮花在泥濘中碾碎如意大利的北非戰局。誤擊事件引爆連鎖反應。
第101團從指揮官到雷達兵共37人遭軍法審判,主炮手被判20年苦役。意軍連夜頒布《敵我識別條令》,所有軍機必須掛3米長彩色飄帶。
丘吉爾聞訊在日記中調侃:"意大利人幫我們省下500磅炸彈。"更諷刺的是,接替元帥的卡瓦萊羅能力平庸,意軍此后連吃敗仗,最終在阿拉曼戰役崩潰。
德意聯軍總司令凱塞林向柏林密報:"意大利人連自己元帥都打,如何協同作戰?"德軍隨即架空意軍指揮權,北非戰場徹底淪為德國附庸。
托卜魯克誤擊事件并非孤例。翻開二戰誤傷史,鮮血寫滿荒誕。1943年7月,美軍艦艇將返航的盟軍運輸機群當日軍戰機,高炮齊射擊落23架,造成600余空降兵葬身大海;
1944年諾曼底登陸,美軍第101空降師在夜色中遭友軍艦炮覆蓋,師長泰勒將軍怒吼:"你們比德國人更致命!"
這些慘劇催生了現代敵我識別系統(IFF)。如今戰機雷達屏上,盟友光標閃爍綠色,敵標赤紅如血——正是托卜魯克那架燃燒的SM.75運輸機,用元帥的生命換來的科技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