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書最喜歡看小說,現在卻對歷史和傳記感興趣了。好看的書籍或電影基本都是講人性,而歷史和傳記就是最好的人性記錄呀!
《刺殺納粹頭子海德里希行動內幕》的作者是德國人哈義斯,他通過對眾多歷史資料的研究和當年很多當事人的調查采訪,詳述了刺殺行動小組從成立到受訓,以及刺殺行動的細節。關于這次刺殺行動的背景和細節一直很多猜測、傳說,他也進行了澄清。
▲ 書本封面。
納粹第三號人物
海德里希是誰?他可是當時納粹的第三號人物。
萊因哈特?海德里希1904年出生,1931年被迫從海軍退役,這與他的“情事”有關。
那時他的事業剛剛起步,認識了19歲的莉娜,兩人訂了婚。之后他搭上了印染公司董事長的女兒,她懷孕了,女子的父親要求海德里希和他女兒結婚,他拒絕,還指責女子說謊,說她的懷孕與他無關。他揚言寧可受審、哪怕結束海軍生涯也在所不惜。
1931年4月,海德里希接到退役通知,上面寫著“行為不端應予以免職”的字眼。隨后,海德里希加入了黨衛隊,接受希姆萊的委托,建立黨衛隊的秘密情報機關——保安處。從此,他的政治生涯平步青云。
▲ 希姆萊(左)和海德里希(右)。
1934年,海德里希成為柏林蓋世太保的頭目;1939年,他建立了第三帝國保安總部、德國警察總部,開始進行猶太人大屠殺;1941年9月,希特勒派他到布拉格出任攝政長官,鎮壓捷克的抵抗運動;1942年,他還主持了臭名昭著的“萬湖會議”。
在希特勒的帝國里,海德里希自認是第三號人物,他在布拉格乘坐的車一直掛著SS3(黨衛隊3號)的車牌。海德里希被刺殺是對納粹的巨大打擊。
有人說,萊因哈特?海德里希有猶太血統,他為了掩飾這一點,所以表現得格外冷酷無情,這不是事實。
如果要論述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來看一下事實吧,海德里希的祖父余思和他這個孫子根本沒有血緣關系,并且也不是出身于猶太家庭。海德里希的親祖母和余思是二婚。萊因哈特出生于她第一次婚姻的那一支血脈。雖然他在童年時代曾嘲弄過那所謂的猶太祖父,但時間越長,在這方面能找出的證據就越少。
要追溯海德里希的思想,不如看看他的成長經歷。
他1904年出生于薩勒河邊的哈雷,父親是私人音樂學校的校長,常為歌劇作曲;母親是天主教徒。
海德里希在學校飽受屈辱,他因身材瘦小、聲音太尖被嘲笑,也被譏笑為猶太人。他的努力就像一場反擊:他成績出眾、熱愛體育、音樂造詣也不錯。
在充滿敵意的外部環境中,他用冷漠和自傲來保護自己,他開始喜好精英思想并在屬于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賞。他對外部世界的信條是肆無忌憚的競爭,耗掉虛榮心,在任何地方都做最好的。
1922年,他以優秀的成績高中畢業,選擇了海軍,養成了驚人的忍耐力。
1931年,他的海軍生涯中斷了(原因看開頭),有人介紹他做帆船教練,他拒絕了,對他來說軍裝才是重要的。
▲ 1931年12月26日,海德里希與莉娜在婚禮上的照片。
通過教母的兒子介紹,他接受希姆萊的委托,建立黨衛隊的秘密情報機關。這并不是一份美差,工作帶有危險性,他開始時只有一間辦公室,幾乎沒有工作人員,沒有自己的打字機,報酬不高也不按時發放,他夫人莉娜經常煮一鍋大雜燴給他充饑。
被海軍開除這件事,使他認識到作為下級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必須絕對服從。所以,他從不搶希姆萊的風頭,任勞任怨地為他建立自己的黨衛隊秘密情報機構。在那艱苦的創建過程里,他也從不動搖。
1933年3月,希姆萊任慕尼黑警察總監,海德里希任政治警察處(六處)處長。1934年4月,他被調到柏林任蓋世太保頭目,他馬上制造了“羅姆血案”,為希特勒鏟除沖鋒隊領導羅姆。
他執行謀殺行動不僅追求“技術完美”,還擅長“語言掩飾”。
1934年,海德里希獲準在集中營設立“政治部”,直接隸屬于他管轄的蓋世太保。換言之,他可以決定誰進集中營,誰能被放出來。
他想通過這個政治機構來控制黨衛隊成員。有了這個權利,海德里希就可以讓蓋世太保去追究那些毆打殺人的黨衛隊成員的責任。但是他設立政治部,用的卻是關心囚犯健康的理由。如果人們一定要談他的道德觀的話,他的道德觀從來就不是和原則掛鉤的,而是為他不斷擴大的權力服務的。
制造恐懼是他的常用手段,他不斷擴大國家敵人的范疇。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他全身心投入檔案工作,收集每個有用的人的情報,他還親自建立了一套納粹領導的秘密檔案。
他要做一件事,就會堅持到底,沒有猶豫,也沒有如果和但是。這也包括了滅絕猶太人種族的事件,這件事既要做得徹底,又要盡可能好地加以掩飾。有時海德里希會覺得他自己在屠殺行動中扮演著“什么活都干的女仆人”和“帝國垃圾桶”的角色,這點他在夫人面前也抱怨過。事實上,海德里希所做的一切都符合他那一貫殘忍的本性。
▲ 海德里希。
海德里希有很強的虛榮心和功利心。
他學習飛行,利用業余時間考取了空軍駕照,還參加過戰斗。
1940年5月,他在法國戰役中,參加了在荷蘭和比利時上空的作戰任務。這一切都是很荒誕的事情:黨衛隊秘密情報機關和國家秘密警察的首腦,會在沒有足夠經驗的情況下和帝國空軍一起行動。這是典型的頑童把戲,明顯地顯示了他心理中不成熟的部分。
他擅長長劍,而不是重劍或花劍,喜歡硬朗、直接而不花哨的戰斗技術。1941年他參加擊劍錦標賽,為了準備這次比賽,他只能在早上4點到6點訓練,他最終獲得第二名。
海德里希應該是一個被撕裂的人。他從來找不到平靜,不相信任何人;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只能看到自己被告密者和敵人包圍著。
他既沒有私人空間上的安全感,也沒有政治上的安全感。受迫害的妄想總鞭策著他不斷去制定新的迫害戰略,而堅持這種戰略又推動他繼續向前。
他的生命充滿著由陰謀、密謀和斗爭等內容組成的雜亂無章的東西。他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專制的黨衛隊國家,這個國家只能由最好的人來統治。在這個國家的每一個社會角落里都有著無所不知的秘密警察。
1938年,納粹軍隊開進捷克,抵抗運動就興起了。
捷克人仇視德國人,海德里希發往柏林內部報告也承認這種“強烈的情緒”。
1941年9月27日,海德里希在布拉格上任,開始他的殘酷統治。他從柏林來到布拉格,隨身帶著一張屠殺名單。
首先要殺掉捷克的知識分子和那些屬于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領導層的人物。海德里希在這件事上充分玩弄他陰險的社會伎倆,命令以波浪形式進行大規模的逮捕:慢慢上升到一個計劃好的高潮,然后逐漸減少。對他來說這是一種感情操作:通過恐嚇達到讓人屈服的目的。
屠殺的理由可以任意選一個,如:反對德國人,走私,參加罷工,口頭宣傳,“侮辱元首”等,不需要復查。
▲ 海德里希走上布拉格總部的臺階。
海德里希在布拉格就像太上皇一樣。在柏林,他曾十分擔心自己的安全;到了布拉格,他卻表現出一種不怕死的勇氣。
他在布拉格到處露面,在工人大會上不帶警衛,認為帶警衛是“小市民的”、沒有體育精神的;他經常不帶隨從警衛并乘坐敞篷車在布拉格穿行,竟天真地認為“為什么我的捷克人要向我射擊呢?”
他和希特勒一樣有演員性格,他開始相信命運,對自己的快速反應和武器經驗有信心。抵抗運動日漸高漲,他卻無視安全警告。
1942年5月1日,蓋世太保官員向海德里希展示英國飛機空投下來的一種新型炸彈,可以吸附磁鐵,巧妙地裝在汽車上。他讓加強安保措施,卻不包括他自己的行車路程。
蓋世太保懇求他接受由希特勒下令執行的隨從命令,但海德里希拒絕了,這次是以新的理由拒絕的:這有損德國在被保護國的形象。他在這方面是無可救藥的,他太熱衷于去扮演那種有著騎士精神的單打獨斗的英雄角色了。
▲ 位于柏林的蓋世太保總部大樓。
“類人猿行動”
1940年,希特勒占領法國,英國才開始重視捷克。英國培訓捷克的地下組織戰士,培訓內容包括攀巖、射擊、破壞、不用武器的近身搏斗和靜默殺人、跳傘、破壞演習、無線電聯系等等。
1941年9月,海德里希計劃處死3000人來打擊抵抗運動,在倫敦的捷克流亡政府總統貝奈斯決定刺殺海德里希,行動代號“類人猿”,為此建立了一個訓練刺殺行動的培訓小組。
蓋世太保沒有得到關于刺殺行動的情況。貝奈斯只把刺殺行動計劃交給他信任的一小部分的秘密情報人員。所有人都嚴格保守著這個秘密,直到戰后很長一段時間。
“類人猿小組”挑選了兩個人:斯洛伐克人約瑟夫?加布錫克、捷克人簡?庫比斯。
▲ “類人猿行動”的兩名執行者,庫比斯(左)與加布錫克(右)
1941年12月28日,加布錫克和庫比斯從倫敦出發,凌晨時分跳傘。地上是厚厚的白雪,雪地隨時會留下他們的足跡。事實上,他們也犯了一堆錯誤。
地面凍得很硬,加布錫克錯誤估計距離,著陸時扭傷了左腳的大拇指,只能在庫比斯的攙扶下才能行走;降落后,他們沒有按照教官的指示把降落傘燒毀,他們想把降落傘作為紀念品保留下來。
他們找到一個小屋,用雪掩埋了降落傘、鐵鍬和頭盔,藏好了他們的飛行服。他們坐下來吃東西,卻忘記收拾扔在周圍的帶有英國標簽的面包包裝盒。
看林人發現了他們,幸運的是,這個當地人幫忙了他們,指出他們降落到一個錯誤的地區。
之后,加布錫克和庫比斯轉移不同的家庭,1942年住在法菲克的家。加布錫克愛上了這個家的二十歲的女兒麗伯娜,他們在刺殺行動前還舉行了訂婚儀式。
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里,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刺殺海德里希。他們想過各種辦法:路上襲擊、火車襲擊、食物下毒、趁海德里希去騎馬或看歌劇時下手……
游擊隊員在所有上述計劃都被證明行不通后,對海德里希從家到布拉格的行程進行了幾個星期的觀察。他們對宮殿四周所有的道路上的彎道、小坑和通布拉格的道路旁邊的小樹林都進行了偵查。加布錫克和庫比斯對進入布拉格的道路進行了12天的觀察,才發現了哈納德爾彎道。
1942年5月,有消息說海德里希會調到巴黎任職;5月26日,領導小組開會,認為計劃不夠完善,但沒人能勸說加布錫克、庫比斯放棄刺殺計劃。
▲ 來自書本。
漏洞百出的刺殺
1942年5月27日,這是改變歷史的一天。
加布錫克、庫比斯拿起公文包,庫比斯的包里是兩顆手榴彈,加布錫克的包里是沖鋒槍。
他們坐有軌電車來到齊齊可夫那邊,取出借來的兩部自行車,騎車到了彎道。他們把自行車靠在馬路對面的路燈桿子旁。
他們等待著,按照平時,海德里希九點半左右乘坐他的奔馳敞篷轎車經過這里。
加布錫克把他的沖鋒槍組裝好,但他已經五個多月沒動過這支槍,他也許忘了檢查一下。他穿著灰色運動裝,胳膊上搭著一件雨衣,雨衣下藏著他的沖鋒槍,雨衣在大熱天特別顯眼。
▲ 斯登沖鋒槍。
庫比斯戴著畢業生的帽子,拿著公文包。
他們設法使自己自然地待著有軌電車站附近,警察的崗哨和黨衛隊的軍營離這里都很遠。
瓦爾錫克在這條街的高處負責放哨,如果他看到海德里希,就用小鏡子發出閃光信號。這個急轉彎的地方,汽車必須減一下速,這就是他們刺殺的機會。
他們等了大概一個半小時。海德里希當日的行程很輕松,他只是從布拉格飛往希特勒總部。早上,他和臨產的夫人散步,和小孩玩耍,大約十點才出門。
和平常一樣,汽車以平均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穿過田野,完全是一名顯赫的君主在臣服他的子民面前出巡的景象。盡管抵抗行動在增加,盡管蓋世太保多次警告,海德里希根本就沒把人民的抵抗意志放在眼里。
10點29分,瓦爾錫克的鏡子閃光了,加布錫克跑到彎道的頂角,那是車速最慢的地方;庫比斯藏在電燈桿后面,旁邊樹上垂下的枝干正好遮住了他,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聰明的舉動。
▲ 來自書本。
改變歷史的刺殺行動其實集合了很多偶然事件:
從1939年起,納粹把布拉格的交規從靠左行駛改為靠右行駛。如果沒有改交規,海德里希的汽車靠左行駛,那是彎道較寬的一側,襲擊就沒意義了。
那天晴朗,如果天氣不好,海德里希就會乘坐專車,不會坐敞篷車。
此時剛好駛來一輛3路有軌電車,海德里希的汽車不能變道也不能加速,正好夾在刺殺者和有軌電車之間,這個急彎成了一個巧妙的陷阱。
刺殺行動說起來好像驚心動魄,但事實上漏洞百出。
加布錫克扔掉雨衣,試圖開槍,槍卻卡殼了。
布拉格此次刺殺事件特別調查委員會的負責人,在戰后寫道:“在正常情況下,海德里希會被32發子彈打成篩子。”
海德里希反應很快,他向司機喊:“停車!”他要擊斃或者活捉這個刺殺者。他太驕傲了,如果希特勒遇到這種情況,他肯定會命令司機加速沖過去。
海德里希拿起放在車門邊袋的一支手槍,準備從剎住的汽車上跳起,爆炸擊中了他的背部。
在每小時20公里的時速時,汽車一秒鐘可以駛出5米。在兩秒內就會駛過庫比斯,他根本沒可能進行攻擊。但現在司機把車停了下來,庫比斯正好對著他的目標。
庫比斯扔出了炸彈,但他錯誤估計距離,炸彈只投中汽車的右后輪。但這種英國特別設計的破甲式手榴彈的威力很大,車身碎片和汽車坐墊的碎片進入了海德里希的后背,造成他的嚴重內傷。
海德里希盡管受了傷,他仍站起來向逃跑的刺殺者瞄準,但是他的輕型手槍沒有打響,里面竟然沒上子彈。雖然納粹為了維護面子說海德里希開了槍,但后來警察搜查現場,只發現刺殺者留下的英國造的子彈殼,沒有德國的子彈殼。
手榴彈造成的沖擊很大,對面開來的有軌電車的所有玻璃都碎了;海德里希放在后座的兩件軍裝上衣都被撕裂、四下飄散;庫比斯也被碎片擊傷了左臉和眼睛。
等到庫比斯能再次看到東西,他立刻向馬路對面跑去,抓起他的自行車往里本老城方向騎去。他用手絹壓著左臉的傷口,十分顯眼。司機去追加布錫克,他身材高大、體重龐大,慌亂中把退彈匣的扳手錯當成保險,手槍失靈,而且他在下山路追丟了加布錫克。
加布錫克、庫比斯“心慈手軟”,他們可以開槍殺死追捕他們的黨衛隊人員,但他們沒有;當沒了武器的海德里希拖著受傷的身體回到汽車旁躺著,庫比斯完全可以補槍或者再扔一枚手榴彈,但他沒有。
庫比斯按照計劃順利到達躲藏處,諾瓦克娃負責照顧他。他又犯了一個低級錯誤,自行車隨便擱在一間鞋鋪旁,車把上還帶著血跡,這個錯誤導致諾瓦克娃后來被蓋世太保抓了。
▲ 照片為事發后的車輛殘骸。
再來說后續。
在哈納德爾彎道幾乎沒人認出海德里希,一輛送貨車看到受傷者穿著黨衛隊制服,拒絕把他送去醫院。
一名捷克警察攔住了第二輛貨車,把海德里希塞進低矮的駕駛室里,海德里希疼得大叫起來。
貨車司機聽不懂德文,他不慌不忙開車,掉了個頭,又重新回到刺殺地點。海德里希說寧可躺在車廂里也不愿坐在駕駛室,而貨車車廂裝滿了成包的蠟。
海德里希由于他的傷勢只能在充滿氣味的紙箱中間趴著,汽車在11點左右到達附近山頂的布羅夫卡醫院。這時已經是刺殺行動發生后半個小時的事了,雖然醫院離刺殺地點只有一公里遠。
到了醫院,人們立刻認出了海德里希,但海德里希已經不再信任任何捷克人了,他要求去找德國醫生。
人們找了卡爾斯廣場旁邊的德國診所的霍爾包姆,但霍爾包姆匆忙之中忘了拿他的眼鏡。征得海德里希同意,他在旁邊看著捷克醫生動手術。
醫生為海德里希摘除了破碎和感染的胰臟,里面有一塊8×8厘米的彈片和一塊汽車坐墊的皮革。
布拉格蓋世太保總部在10:45接到一個捷克警察報告:一名德國國防軍高級官員受傷。蓋世太保先是把這個消息當做一個惡意的玩笑對待。因為他們經常會接到德國軍官被刺殺的消息。
當蓋世太保官員到達醫院,看門人對海德里希被送來的事一無所知,這個官員只能自己去找海德里希。他吃驚地發現海德里希身邊沒有任何警衛,如果當時捷克人要殺海德里希是易如反掌。
▲ 來自書本。
希特勒臨近中午才知道這次刺殺行動,他懸賞100萬帝國馬克捉拿兇手,后來布拉格政府又加了100萬。
希特勒下令:所有的同謀犯要全家一起槍斃。作為第一次報復要馬上逮捕一萬名捷克人,并把他們和現有的政治犯一起槍斃。
在刺殺行動后的幾個小時里,黨衛隊領導只是在醫院周圍布置了警衛。幾個小時之后,他們才想起要封鎖布拉格和外界的聯系。火車停開了,但只停了24個小時。他們封鎖了街道,停開了有軌電車。游擊隊員們本來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從容地離開城市,到森林或山區里去隱蔽起來。
盡管有好幾天的時間,游擊隊員卻根本沒有考慮行動后如何撤離城市的問題。他們認為自己在城里的秘密住所很保險。人們可以看出,整個行動缺乏一個周密細致的計劃。
加布錫克和庫比斯都是很優秀的戰士,但由于他們軍階太低,平常總是上級為他們考慮和制定行動計劃,他們因而缺乏這方面的素養。
▲ 來自書本。
16點30分,布拉格宣布城市進入緊急狀態,晚上的大搜查行動通宵進行。大搜查行動看起來轟轟烈烈,但是只有少數幾支搜查隊配備了經過訓練的刑警,德國人就這樣漏掉了許多巧妙偽裝的隱藏處。
大量的蓋世太保被調到布拉格,他們負責無休止的審訊、拷打和搜查行動。
希特勒和希姆萊的私人醫院從柏林飛來為海德里希會診。5月31日,希姆萊看望海德里希,兩人談到死亡的話題。6月4日,海德里希死于細菌感染。
海德里希離世當晚,希特勒談及刺殺行動。
“那種乘坐不帶裝甲的敞篷汽車,不帶警衛上街的英雄行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必然會受到應有的懲罰。這種愚蠢的行為對祖國沒有一點的好處。
像海德里希這樣一個不可替代的人沒有必要去冒這種險,我只能把它看作是愚蠢和白癡的表現。
重要的人物應該知道,人們總是像跟蹤獵物一樣跟蹤著他們,有無數的人在等待機會殺死他們。”
▲ 來自書本。
第二個海德里希時期
1941年9月到1942年5月是海德里希的血腥統治時期,但刺殺行動后的布拉格進入“第二個海德里希時期”。
1942年6月9日,海德里希葬禮的當天,“利迪斯大屠殺”的指令就發出去了。
利迪斯村被夷為平地,所有成年男子被槍斃,婦女和孩子被送去集中營,一部分“可德國化”的孩子被德國家庭強制收養。
利迪斯是克拉德諾市附近一個不起眼的礦工村。為什么選中了它,直到今天仍是一個謎。不過,這原本就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因為黨衛隊同樣可以選擇其他任何一個地方。利迪斯靠近布拉格,并在城市外面,不會影響長途交通,肯定是重要的考慮。
▲ 來自書本。
45萬德國武裝人員日夜不停地進行大規模的追捕行動,700萬捷克人大約有近500萬被審查過,60個森林地區經過徹底搜查。這樣的行動一直持續到1942年6月17日,直到叛徒庫爾達為蓋世太保提供了關鍵性情報為止。
庫爾達出賣了執行刺殺行動的游擊隊員和大概12個支持者家庭,造成了更多的屠殺。蓋世太保把死者的頭顱割下來,泡在福爾馬林的玻璃瓶子里,他們想摧毀誰,就讓誰看這些頭顱。
阿佳是個孩子,他的母親自殺抗捕,父親沒有泄露任何信息,蓋世太保只能從他那里打開缺口:把他母親的頭顱擺在他面前,威脅他,如果他不說,馬上會看到父親的頭顱。阿佳崩潰了,他透露母親說過在特別緊急的情況下去卡爾波羅邁寺教堂的地下墓穴。
▲ 《類人猿行動》電影劇照(2016年)。
教堂血戰
讓空降到捷克的游擊隊員躲到教堂,躲過挨家挨戶的搜查,估計是指揮官巴爾托斯下達的命令,一共有七個隊員隱匿在教堂。
一開始他們的供給都很好,但地下墓穴沒有窗,里面十分黑暗、狹窄、潮濕、寒冷,長期隱蔽下去肯定出問題,主教建議避難者馬上轉移。
人們想過用葡萄酒桶、棺材等運出城外,但機會都不大。兩個刺殺者也開始懷疑自己的行動了,他們覺得自己對瘋狂大屠殺有責任,他們甚至想過暴露身份、然后自殺。
▲ 來自書本。
6月18日4點15分,蓋世太保派出兩個黨衛隊營,共759人。他們包圍了街道,所有通過河的管道都派了守衛,防止游擊隊員利用地下通道撤退。他們目標很明確,盡量抓活的。
負責守衛樓廂和樓廳有3名游擊隊員,他們堅持了近3小時。
黨衛隊員都不想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險,打完一梭子彈就馬上躲起來,始終沒有攻入。到了七點鐘,捷克一名戰士身亡,庫比斯在身受重傷后向自己太陽穴開了槍。
槍聲停止后,黨衛隊第一支沖鋒隊才敢沖上去。蓋世太保搜查教堂,發現樓廳里還有第四個人的衣服,可見游擊隊員在安全問題上大意了。
蓋世太保知道有地下墓穴,但不知怎樣下去。蓋世太保抓了牧師讓他喊話,讓游擊隊員投降。
游擊隊員撤掉了梯子,黨衛隊沖鋒隊員第一個剛下去就被打斷了腿,第二個又被打中,他們不敢貿然進攻了。
他們通過通風井往下扔催淚彈,游擊隊員把它們扔回來;誰試圖接近通風井,就可能被子彈擊中;他們架起探照燈,一顆子彈就把燈打滅了。
將近八點,他們想出了“水淹”的方法,讓捷克的消防隊員往里面灌水;又用載重卡車來回倒車撞教堂的墻。
▲ 來自書本。
游擊隊隱藏在更高的位置,用手榴彈和沖鋒槍還擊,黨衛隊進展緩慢。他們用了催淚彈,自己也要戴防毒面具,導致視線更差;由于有水,他們也無法前進。
黨衛隊決定用炸藥將地下墓穴炸開,游擊隊員打退了黨衛隊發起的第一次攻擊。當時11點了,游擊隊員已經堅持了7個小時。
突然從底下傳來四聲單獨的槍聲,蓋世太保查看才發現“解決了”,隱匿在教堂里的7名游擊隊員至此全部死亡,身份后來也確認了。
蓋世太保讓德國醫生檢查死因:“對四具從地下室抬出的尸體的檢驗證明,他們沒有一人是被武裝黨衛隊的火力擊傷的,他們是自己向腦袋開槍自殺的,其中兩人還服了毒。”
戰斗進行了7個小時,將近八百名全副武裝的德國士兵卻無法對付7名捷克游擊隊員,充分證明了黨衛隊領導的無能。
之后,蓋世太保把游擊隊員的頭顱割下,讓他們的親屬一個個單獨辨認,他們的目的是讓捷克人看清楚“失敗圖像”。
▲ 《類人猿行動》電影劇照(2016年)。
這是歷史,不是故事
關于這次刺殺行動的傳說很多,這本書也一一進行澄清。
在各種傳說中,海德里希的車速是關鍵,很多人都以為車速很快,有人估計時速80公里,甚至有說160公里。
海德里希10:00離開家,10:32在彎道遭到了攻擊,這樣就很容易地計算出他的平均速度。11公里路他用了32分鐘,平均時速應該在每小時20公里,這個速度正好適合于簡陋的鄉村公路,它很明顯也適合海德里希在布拉格的生活感覺。
可以說,海德里希是自己“找死”。海德里希太盲目樂觀也太驕傲了,他相信自己是受人愛戴的,他不會疾駛而過,也不害怕刺殺,他更喜歡坐著敞篷車從容不迫穿過“他的”國度,讓“他的”人民向他致敬。
▲ 海德里希兇殘成性,卻喜歡講體育精神。
還有一個傳說是塑造了一個婦女形象,通過她是否戴帽子為行動發出信號,這是編撰的。
還有很多傳說,包括虛擬的支持者、更多的刺殺者……最離譜是說英國原本計劃綁架海德里希到倫敦——這純粹是胡說八道,英國綁架海德里希干什么?沒有他同樣會有納粹的恐怖統治。
還有很多故事描述教堂的生死戰斗,似乎火力很猛烈,戰斗沒有中斷過,但實際上,游擊隊員非常節約地使用他們有限的子彈。舉個例子,加布錫克的沖鋒槍只配了100發子彈,他的手槍同樣只有100發子彈,他必須十分節約子彈。
▲ 《類人猿行動》電影劇照(2016年)。
作者在2001年收集本書資料時,在布拉格遇見兩位在1941-1945年生活在集中營的抵抗戰士,一位是82歲的里布斯,一位是80歲的貝克。
里布斯對刺殺的態度是中立的,刺殺導致嚴重后果,導致納粹“逢十抽一”的大屠殺。
貝克卻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流亡政府有很多理由這樣去做,抵抗的人也找到支持者,沒有支持者,刺殺行動也不可能成功。
如果一名政治領袖要做出一次像刺殺行動這樣困難的決定,他就必須獨立地根據自己的知識和判斷來做。沒有人有權利在事后去假裝聰明地說三道四,他們不應該這樣干,或者他們應該這么干。我們當然知道,后果會很嚴重,但是怎么做后果才會不嚴重呢?進攻諾曼底就不可怕嗎?
▲ 教堂外墻的紀念碑,墻體是黨衛隊圍攻教堂時留下的彈孔。
(本文文字原創。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