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生萬物,心育無界
一場關于線條、自由與教育
本質的溫暖回顧
2025年6月6日,為期一周的“線生萬物:看見未被定義的靈魂”公益藝術展在江蘇路街道“小藍花”市民中心圓滿落下帷幕。
這場沒有標準答案的展覽,以線條為魔法媒介,不僅看到“線”的另一種可能,更看到孩子們通過線將世界鋪展成最本真的自由詩行,在一筆一畫的生長里,探索表達"我是誰""我如何表達",自信、從容地成長。
2025
/「線生萬物」公益藝術展/
05.30~06.06
回顧現場:
線條的突圍,靈魂的顯形
步入展廳,觀眾首先被帶入線條的隱喻世界。提出教育中的“田字格”、“邊界”、“條條框框”化作具象的線,引發思考。
展覽最動人的力量,在于它如何顛覆了規則的桎梏,展現了線條作為自由表達與情感出口的無限可能:
【心跳的韻律】在貝多芬《命運》的激蕩中,孩子們將心跳的頻率熔鑄成《我的情緒線條》系列作品。規則(樂譜、線條)在此刻轉化為個人情感表達的韻律,讓觀眾直觀感受到內在生命的脈動。
【故鄉的禮贊】孩子們畫筆下的家鄉印象——或許是廣袤的草原、是五彩的氣球、綻放天際的煙花——線條飽含質樸的熱愛與對生活的熾熱贊美,打破了地圖邊界冰冷的定義。
【“我”的獨白】“我是一根線”獨白墻成為展覽的亮點之一。麻繩的粗糙、鐵絲的堅韌、棉線的柔軟……各種原始材質的線條以其最本真的形態低語著“我之所以為我”。每一件展品都在吶喊:每一種存在,都有其不可復制的靈魂軌跡和價值。觀眾在此駐足,感受這份關于“自我定義”的震撼。
展覽現場
2025
在規則中尋找自由
在共創中看見未來
共創
展覽終章的“共創共生”邀請觀眾使用扭扭棒、黑絲鐵絲、超輕黏土創作自己的線條故事。
這些新生的“線條”與主展區作品交織對話,形成了一個新的場域。
教育不是單向灌輸,而是你我作為不同的“線”,共同參與、相互啟發、編織托起未來的網絡。
觀眾創作中
成為“臨時小孩”,體會線不是答案,不是束縛,當觀眾成為第∞根線,讓線條在手中無限變幻,與遠方的孩子一起,成為一根無限延伸的“線”。
/特別感謝/
烏蘭布統蘇木烏蘭布統小學:蘇智強老師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獻珍學校 黃健老師
以及兩所學校的孩子們。
長寧區江蘇路街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