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 跟《我的二本學生》作者黃燈老師再聊二本學生,關注那些非頂尖學生的學習成長和就業實踐問題。
二本學生其實是個泛指,討論面向的更多的普通人。核心結論是:學歷只是敲門磚,個人的能力和熱情比學歷標簽/薪資/title重要,作品是其他一切更高級的被選擇指標,選志愿時候要把城市擺在第一位,360行行行出狀元要關注自己的長板和差異化,不是優勝劣汰是異勝同汰。
當前就業市場非常嚴峻,二本學生如果跟其他的一本或者頂尖院校的學生都盲目去卷考公考研,其實非常沒有性價比。因為受限于第一學歷的院校平臺,即便升學,競爭力提升空間也很有限。而且過度聚焦應試會導致實踐能力空心化,對真實社會需求認知模糊,缺失動手意愿與實操能力。
同時當下高校課程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大量教學內容滯后于技術迭代,脫離產業真實場景,對于很多工作崗位等你去讀完研究生再來公司可能知識都已經換了一代。當時這里不是說教育學歷研究無用,而是說社會需要多元人才,不是所有人都需成為院士或科學家。要找到自身優勢與市場需求的契合點,比盲目追求學歷升級更重要。
所以對多數二本學生而言,尤其那些明確排斥考公考研、對學術研究缺乏興趣,更務實的策略是:盡早放棄“唯學歷論”幻想,盡快轉向提升動手解決問題能力。核心是要鍛煉強化自己的自驅自學能力,能主動規劃學習路徑,利用網絡資源持續精進技能。而且中小企業也更青睞這些“高性價比”人才,因為成本可控、技能即插即用、主動性強、能快速解決問題。這正是技能型二本學生的核心優勢。
尤其在當下,AI工具已徹底改變技能習得邏輯。過去需數年掌握的數據分析、基礎開發、音視頻制作等技能,如今通過AI輔助工具(如ChatGPT、剪輯AI),普通人可能專門學習兩三月即可達到可用水平;而當你掌握這些技能+基礎社交能力,完全能勝任中小企業中的產品助理、運營專員、內容制作等崗位,甚至小型團隊的管理協調角色。
所以對于大部分普通學生來說,核心策略就是課業達標即可,技能修煉優先。要清醒認識到,在普通院校爭奪績點排名、獎學金,對就業市場的加成極其有限。與其消耗精力,不如確保課業基本達標,將時間投向真正提升競爭力的領域。而當前的無代碼開發、新媒體運營、AI視頻剪輯等新興技能,學習門檻因技術紅利大幅降低。B站、小宇宙、YouTube等平臺提供海量免費資源,掌握任一技能都可能打開副業或全職機會,要把技能學習和選擇聚焦實戰。
比如十五年前我們這代 80 后可以靠著刷 Google Reader 增強對世界的理解,今天的 00 后完全可以玩命使用 NotebookLM,比我門當年刷的GR還牛逼無數倍,屬于這個時代最強大的知識作弊器。
關于教育,亂翻書前些年還做過兩期:
以下為本期討論整理:
潘亂:大家好,我是潘亂,很開心收到今日頭條“當我們談論高考時”主題活動的邀請,能夠跟黃燈老師圍繞高考這個話題,做一次深入的對話跟交流。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黃燈老師和她的那本《我的二本學生》,黃燈老師可以先跟大家打個招呼。
黃燈:大家好,我是黃燈,也就是《我的二本學生》的作者,很開心能夠跟潘亂有一次對話。
現在還能通過高考實現階層躍升嗎?
潘亂:我也是個二本學生。黃燈老師一直關注著普通青年群體的成長和困境。我們今天就多聊一些跟普通青年的成長和發展更密切相關的一些話題。自從高考恢復以來,它就不再是一場普通的考試了,而是被人們賦予了各種意義。無數的學生也都通過這場考試,體會到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美妙。但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高考一考定終身”這個屬性正在不斷地下降。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面,我們應該如何重新理解高考,還能夠通過高考來實現階層躍升嗎?黃燈老師。
黃燈:我覺得現在對高考的認知,可能真的要到了要改變的時候。應該說從恢復高考以來,一直到前十年左右,我覺得“知識改變命運”“高考改變命運”這個因果鏈條還是成立的。但是最近幾年,我覺得這個鏈條就慢慢地松散了。很多人會發現,我付出的特別多,但是最后并沒有兌現他期待的那個結果。所以我覺得現在對于高考的審視,確實到了一個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平心靜氣的,再不要在“文憑改變命運”這樣的一個鏈條里面,來理解高考。
潘亂:這種變化,我理解可能是因為一些崗位在變少,也可能是有一些新的選拔機制在產生,譬如短視頻里面其實成就了非常多的普通人。
黃燈:對,我還蠻同意你這個判斷的。首先就是傳統的崗位變少了,比如說民營企業、國營企業,還有包括一些商業機會,就是我們在日常里面以前所接觸到的那些傳統的崗位。事實上,隨著這幾年經濟的下滑,它確實是有所萎縮的。因為我經常到街上去觀察,我就發現很多店鋪都倒閉了。尤其傳統的店鋪在電商的沖擊下,其實整個運營環境是產生了一個根本的變化的。
潘亂:另外一方面,我也確實看到了很多。就像您說的,有些普通青年,他因為有能夠提供自己獨特的經驗和見解,其實也給他們提供了一些機會。我覺得這種事情還蠻多的,尤其對很多農村的那種做農業的博主來說,我發現好多人都出來了,通過這樣的一個賽道。其實如果沒有短視頻的話,沒有在這個社交網絡如此普及的時代,很難想象之前舞蹈博主,然后做三農方向的博主他能夠出來,因為可能沒有非常好的媒介讓他來表達自己。
黃燈:對,其實媒介的那種力量和機會,我覺得還是應該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尤其是年輕人,尤其是本身資源不夠豐富,然后家境出身也比較普通的孩子,一定要對這個有足夠的敏感性。
用十幾年的寶貴時間去準備一場考試,還劃算嗎?
潘亂:那我們繼續,2019年的時候,高考報名人數就已經突破了1000萬。在這之后,高考人數逐年增加。就像黃燈老師說的,通過高考這個選拔機制,只有少數的幸運者最后能夠進入那幾十所光彩奪目的重點大學,但更多的同學可能只是走進數量龐大的普通二本院校。那這樣看起來,用十幾年最寶貴的人生光陰來準備一場考試,還劃算嗎?或者說,還可以有其他的選擇嗎?
黃燈:說實話,如果我們把高考當做就業的一個最重要的通道,我覺得這里面不確定性的東西太多了,從付出和收入這樣的一個性價比來說的話,很多時候它是不劃算的。我覺得應該承認這一點,因為現實就是這樣,比如說現在的大學就業率是非常低的。如果我們把高考理解為我讀了一個文憑,就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就業的機會,這中間的那種風險可以說是超出了以前,超出了很多很多。我覺得這個尤其是要引起家長的重視。所以我覺得一個孩子如果他從小有明確的興趣愛好,然后通過家庭教育獲得跟人交往的能力,通過學校教育擁有了學習、更新知識的能力,我覺得他是完全可以在尊重個人興趣的基礎上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千萬不要對文憑有一種崇拜,就像宗教一樣的,“我非要考一個什么樣的大學”,我覺得這種心結其實蠻害人的。
潘亂:對,以及高考這個機制,它就像我們上一趴聊到的,它是一個一考定終身,它有點像是體育比賽里面的那種淘汰賽,它并不是那種聯賽循環賽。當然,就是淘汰賽也需要前面的聯賽作為基礎,但其實發揮不穩定,在某一場比賽里面也是常見的情況,所以大家還是需要放平心態。但的確,今天大家最關心的其實是分配問題,對吧?就是我們說高考一考定終身,更早的時候還有鯉魚跳龍門,類似于這樣,其實都是想讓自己處在一個更好的分配位置嘛。
工業廢水:單一評價標準的危害
潘亂:但聊到分配的時候,我其實有看過您前幾年就是跟許知遠做的《十三邀》的一期節目,里面提到一個觀點,就是說該分的水都分完了,源頭活水的老師們一直很放心。但一個學生說道,我印象非常深刻,“到我們這群‘工業廢水’又不知道該如何去何從”。您的一位學生,他用“工業廢水”來自嘲,某個意義上那是不是也代表著一個群體的想法?我好奇,就是您覺得為什么這些雙非的,或者說普通院校的學生會產生這樣的認知?學生自己、學校、社會應該去做哪些努力去改變?
黃燈:“工業廢水”四個字是我在一所職業院校任教的時候,一個學生給我交的作文,他提到的。我當時看到這四個字,內心是特別的震驚。我以前隱隱約約也覺得普通大學的孩子的自我認同度要低一些,就是比重點大學要低一些,他們的自信心也沒有那么夠。但是我真的沒有想到,經過整個系統的應試教育環節,其實把孩子的自我認同已經貶到了一個非常低的地步,我覺得這是應該引起我們警覺的。
說到底的話,為什么一個孩子他會覺得自己是“工業廢水”呢?這完全是他們的自我認知,這個其實在我的理解里面就是來自于他們從小到大那種一系列的單一的評價標準。就像您剛剛說的,我們的高等教育有時候它更多的時候是一個篩選機制,它以競爭為手段,以分層為手段。但事實上真實的教育它應該是每個人都能夠成長的,應該像一片森林一樣的,大樹也可以長,小草也可以長,花也可以長,苔蘚也可以長,藤蔓也可以長。但是我們現在就是看哪個長得最高,哪個長得最快,哪個長得最好,那個大樹才會得到第一名。
但是人與人的差距又是千差萬別的,教育的那種單一化的評價標準為什么傷害那么大呢?主要就是人和人是有差異性的,應該有更豐富的評價標準來面對年輕人,或者說在他們成長的階段可以不需要太多的評價,去給他提供基本的條件,讓他自由地成長。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們作為家長,或者說作為學校的老師,甚至社會上的用人單位,盡可能地意識到年輕人成長的特點和規律,不要單純地以那種優績主義的觀念來統領年輕人的整個成長的過程,這是非常有害的,損耗是非常大的。
優績主義下沒有真正的贏家
潘亂:如果是在優績主義這個條件下,我們會發現沒有誰是贏家。我前些年跟幾個人大附中的朋友,他們可能都去藤?;蛘呱狭饲灞?。他們后來反思的時候,就是他們總是做出那種所謂的優秀的平庸的選擇,他們回望畢業十年之后,回頭來看,他們既沒有譬如說過去十多年是移動互聯網大爆發,但他們可能當時選的是外企,選的是國企,也沒有選到最有風險或者是成長性最高的行當里面,他總是選擇在當時看起來更穩妥、發展更好的行當。
黃燈:事實上,很多人會以為優績主義特別有效。但是在我的觀察里面,我覺得說哪怕是那些獲勝者,那些優績主義里的贏家,其實他的損耗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用這樣的一個標準,來統領教育生態的話,就像您說的,不存在贏家。因為我平時也跟一些重點大學的學生交往比較多,有時候到外面去做講座,他們私下里也會跟我聊。他們在往前跑的過程中間,其實內心也是非常累的。所以我覺得,就在這種境況下,大家都要心平靜和地放松下來,有一定的松弛感,面對成長這樣一個最本源的話題,我覺得這樣會更好一些。因為所謂的高等教育大眾化,其實也就是近20年以來的事情,但是以前那么多年輕人,他沒有辦法通過高考來獲取一個往上走的線路,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在現實中就是沒有出路的。
潘亂:我非常有感受。我開頭我跟您說過,我其實也是一個二本學生。我這些年有兩個非常大的感受。第一個就是其實這個社會并不是優勝劣汰的,而是異勝同汰,其實沒有更好,還是應該是有更多的不同。一旦你把“優”字去掉,你就不再需要去跟別人做比較。你不一定非得在一個主流的趨勢里面去爬到金字塔頂端,好好想想,你自己可能獲得一個更大的自由。另外一個就是我覺得是把“堅持”本身當作目的差異化。個人的差異化在哪?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多人他不是想不清楚,而是不知道如何做,或者是不能夠很好地堅持。但我真的有一些感受,就是前方的道路并不擁擠,是因為堅持的人真的不多。
黃燈:對,我完全贊同您這個判斷。我們以前有一句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現在,最后就變成了考公考編,基本上就只有一兩個行當了,這肯定是不符合正常的生態的。所以我覺得現在很多時候年輕人之所以焦慮,他也是被很多觀念裹挾得太厲害了,他的自我反抗性、自我反思變得沒有那么有力了。一個人他如果自己很有力量感,他是會對那些讓他不舒服的東西有本能的反抗的。但是我們現在的孩子因為“雞”得太狠了,把他們的元氣傷透了,所以他們有時候面對外在的傷害,更多的時候是順從,是迎合,沒有讓他的生命本來的力量散發出來。
二本學生的出路在哪里
潘亂:網上還有這么一句話,說“二本生是‘夾心餅’,考研就像打游戲,就業難如登天”。當然,二本是一個泛指,可能是很多處在當下這個游戲規則里面,不處在優勢位置的普通院校的年輕人,哪怕是重點大學里可能也有這樣的人,他可能是就業不順,考研也PK不過那些更好的同學。這些普通院校的學生,他們的出路又在哪一邊?就是三百六十行,還有哪些行當可以讓大家開眼去看?
黃燈:其實地方院校,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到的二本院校,大部分都是由當年的??圃盒:喜⒍鴣淼?。??圃盒W畲蟮奶攸c,一個就是行業屬性很明顯,比如說有的是財會類的,有的是農林類的;第二個就是地方屬性很明顯,在大學沒有擴招之前,那些專科院校它是給當地提供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所以我會覺得這一部分孩子的出路,不要脫離他以前打下的基礎,流動的話,主要還是在本土流動。然后專業特色,其實還是跟以前的學校離不開的。比如我以前任教的廣東金融學院,它主要的專業優勢就是財經類的。事實上,它以前的就業優勢也體現在這里。當地的財經類機構,比如說銀行、保險,基本上它的人才消化率是非常高的。
潘亂:OK,還是要立足學校本身,立足當地??赡芨绲匾杏钟羞@個意識,并且去做一些社會實踐,積累經驗也好,或者說為這個行業,為這個崗位多去準備一些前置的知識和技能。
大學期間如何避免躺平?
潘亂:現在我還會碰到另外一個問題,譬如說那些讀地方院校、二本院校的這一些學生,首先他并不是沒有機會了,機會依然有。那年輕人在讀大學期間,他應該如何避免躺平,然后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那個機會來的時候他才能夠抓住。
黃燈:這個,其實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是不管怎么樣,我覺得一個孩子他有機會讀大學的話,這個時候你的自我喚醒是非常重要的。你進到大學以后,你一定要知道你是個大學生了,你要變成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一個能做事的人,而不是說別人干嘛我就跟著干嘛,別人玩我也玩。別人去考研我也去考研,不管自己的實際情況。其實二本院校里面有很多孩子是非常優秀的,盡管從總體上面來說,他們的近況比不上以前,他們的競爭優勢比不上重點大學。但是因為那個群體足夠大,它里面是有一個龐大的群體,里面也有很多學生是做得很好的。在社會上,我就特別喜歡去觀察他們,就為什么有人能夠順利地立足社會呢?這個時候你發現,其實文憑在他們身上所發揮的那種功能沒有想象的那么大。最歸根結底,企業和用人單位還是看你這個人能做什么,你能不能幫我解決問題?你好不好交流?所以我覺得二本院校的孩子一定要有自信,就像我們經常打的一個比喻,你和別人坐同一輛火車,你可能是坐著、站著,別人就是坐軟席、坐臥鋪、坐商務座,但事實上,等你們下車以后,真的是到了一個單位以后,你可能就跟別人的起點是越來越接近了。
所以我覺得,錘煉一個人本身的基本素養是非常重要的,年輕人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大學四年如果有意識地去錘煉自己的一些核心素養,他是完全可以讓自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的,但是如果沒有這個意識就混日子,那可能就真的沒有太多的進步。最后畢業的時候發現自己也沒有什么競爭力,也做不了什么。
作品勝過學歷
潘亂:我自己也有這個感受,因為我自己也創過業,也招過很多人,其實一個人在工作兩三年之后,就很少會再有人去關注他的學歷,學歷只是在一開始時候的一個敲門磚。但當你畢業一兩年之后,或者說你在畢業那一刻,如果你有作品,它是要遠遠高過學歷本身那張證書的。
說明你更早的時候就能夠證明自己,因為學歷這個事情它其實只是我們在招聘時候做的一道初篩,我們是設定一些標準,因為可能投遞簡歷的人太多,我們畫一條線,按照社會的一些約定俗成的,也可能是一些成見,可能是偏見,但這些純粹只是從效率的角度來出發的。但如果你有更有效率的,可能是你的技能,可能是你的作品,可能是你做過的一些非常特別的事情,那在這個時候,我們看你就不會再以學歷這個維度,而是從一個更成熟的職業人的維度。所以在上學的時候,大家可能要更多去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可能要去積累一些多元性的一些經驗,但一定要保持非常大量的輸入,并且要積極地去做輸出,然后去提升你的核心能力。
在上學的時候,我覺得不管是像我們那時候可能都會多讀書,多去熟練地使用網絡,到今天可能是一些信息,可能有些新的媒介,譬如說抖音的知識,一些播客,都是在提供一些新的鮮活的知識。今天可能最熱的就是AI,各種的AI工具你是否能夠熟練地使用,并且能否在某些方向用好?如果你在今天這個環境下,使用獨立編程的軟件去開發了一個產品,它能夠在APP store上線,或者它能夠在GitHub上有很多人打星標。這個時候,那些拿著最好的學校的學歷的人,我也都會略過去,我會一眼看到你。
一個年輕人立足社會,有一個長板就可以了
黃燈:是的,因為一個年輕人,他立足社會并不是看他的那個每一個板塊是不是一樣長,而是他只要有一個長板就可以了。沒有短板,有一個長板,我覺得這足以支撐一個年輕人在社會上找到他的位置,并且獲得發展的機會。現在表面上看起來,年輕人的出路好像比以前少了,就業比以前難了。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你真的很獨特、很能辦事,有足夠的競爭力,現實是不會埋沒你的,因為現在的媒體語境真的給你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來展示自己。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反而可以更心平氣和地來真正錘煉自己的硬本領,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其實跟學歷沒有必然的關系,不能說沒有一點關系。但是當你足夠閃光的時候,其實文憑也阻礙不了你,你沒有文憑一樣可以出來的。我覺得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這才是我們作為一個普通大學生,一個最為核心的、最有競爭力的層面。
潘亂:我覺得今天的年輕朋友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平時刷的社交媒體、視頻網站里面你喜歡的那些博主,你會發現有軍事類的,有顏值類的,也有知識區的。就是每一個區里面都有無限的細分,大家多想想“賽道”這個詞,一個大賽道,下面還有非常多不同的賽道,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喜歡的博主下面看到“這條賽道你站住了”。
大家想一想有沒有哪一條賽道是你能夠站住的。咱們中國人特別擅長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就是在前面加定語,只要前面定語加得足夠多,你一定就是第一名。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能夠加的定語可能是哪些?在哪個方向能夠把自己加到第一名?那可能就是你的賽道,因為你不是要去跟別人比,你是需要你自己做到最好。
黃燈:對,就是說你一定要知道你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然后在這方面又下了功夫。我覺得年輕人一定要聚焦一個東西,一定要找到自己內核的東西,然后要有耐心。一開始肯定也不可能說一下子就做成功,這中間是有個過程的,但是在這個過程里面,也不要輕易的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潘亂:對,我覺得也是。其實你是在跟自己賽跑,他人僅供參考。我覺得到最后,這個世界都是在鼓勵或者說在喜歡那些既聰明又天真的人。就是一個事情,你堅持一天是好奇,堅持一個月是喜歡,堅持一年是熱愛,你堅持五年你會發現你周邊沒人了,這就是你的事業。那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時候你的競爭優勢差異化就完全地體現出來了。
AI時代,如果AI替代了一些基礎崗位,死記硬背的知識考核是否還有必要?
潘亂:最近這幾年,AI火爆全球,甚至有些人說它可能會去取代非常多的工作跟崗位。那么我不知道黃燈老師在 AI 時代,如果 AI 能夠去替代那些基礎的崗位,那么那些死記硬背的知識考核它是否還有必要呢?
黃燈:我覺得對知識點的理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間,其實有時候我們背知識點也不見得就是為了記住那個東西,而是要訓練自己,比如說訓練自己的記憶方法,訓練自己的邏輯性,訓練自己的條理,訓練自己抓住重點的能力,而不單純是為了記住那個東西,就像現在有了打字,那你要不要學會寫字呢?依然還是要學會寫字的,孩子在握筆的那一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不能說因為你會打字就不寫字了。所以我覺得記住一些知識點其實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為了記住而記住,為了做題而刷題。這個就不太好了。我覺得是因為教育它本身是個特別復雜的過程,有很多環節是一定要把握好度的。最怕的就是說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又不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非常生硬地運用那些標準,這就會造成很多很多的后果。
潘亂:像我們作為年輕的朋友,自己其實應該更積極地去擁抱AI。死記硬背可能的確不再合適這個時代的教育,但是我們也需要一些基礎的知識儲備跟信息素養,才能夠更好地理解、處理這些信息和應對這個時代。我之前老舉一個例子,蘇軾有一首詩叫《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同樣一座山,它能夠有七個不同的觀察維度,我們自己應該要努力讓自己可以有很多的不同,去擁有去建構觀察的路徑的這種能力。如果你不做一些基礎的知識積累,你并不能夠想到,可能這一座山還有這么多不同的切面可以去看。
黃燈:是的,但是人在很多的時候他是看不到那么多層面的,比如說他固執,他封閉,然后他不愿意跟人交流。很多時候,他就把自己禁錮起來了,他就總覺得他看到的那一面就是全部。
同理心和共贏思維
黃燈:為什么換位思考是如此的重要呢?因為你換位思考以后,會發現你理解一個事情,它的面向是完全不一樣的。你站在一個銷售者和一個消費者的角度,對同一個事件的理解和解釋有可能是不一樣的。
潘亂:所以同理心顯得尤為珍貴,大家如果能夠經常地去做換位思考。我記得20年前有個詞很火,叫“站在月球看地球”,你用一個不同的視野來看待,或者說大家可以試著做一下角色扮演,做一下cosplay,就是把你自己抽離出來。譬如說今天有另外一個你在上方在注視著你,然后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在扮演我,我應該如何去做得更好?
黃燈:是這樣,我是覺得同理心為什么重要?不單單是說人的那種最為寶貴的悲憫之心,其實更為重要的是說同理心可以有助于我們看到更豐富的世界的。人與人之間,你必須首先是互相看見,才有互相理解的可能,互相理解了以后才會慢慢地形成共識。如果一個社會沒有共識,它是撕裂狀態的話,那就是不斷地損耗,最后所有人都會失去很多東西。我覺得一個良性的社會,它一定是互相滋養的,互相給予別人平臺,讓別人站在自己的身上,也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發展的機會,而不是說我總是去拆別人的臺。所以我覺得這個其實非常重要,就是一定要有那種共贏的思維,而不是說零和博弈。我覺得這在現實中是蠻重要的,跟人相處包括做事情,包括教育的生態,我覺得現在就是只有競爭思維,其實是很可怕的。
潘亂:非常同意。感覺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其實大家才能夠避免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如果是在這套游戲邏輯下面,其實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填報志愿的關鍵考量:城市or院校or專業?
潘亂:馬上高考季,大家會面臨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就是填報志愿。剛才黃燈老師說一個人的視野可能是有限的。這種有限可能會受到他的家庭和社會資源缺失等各方面的影響,也可能跟他個人的知識素養都有關系,那這些都是如何去影響他們的決策呢?或者說當一個學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比如說他報什么學校、什么專業、什么城市,都有哪些關鍵的考量要素,或者說他應該怎么去做排序?它們的重要性是如何呢?
黃燈:這個話題應該張雪峰是最專業的,他研究了很多。但是我根據我跟學生的交往、交流、觀察,我就提供一些建議。我會覺得一個城市很重要,我還是建議學生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到大城市去讀書,越大越好。整個社會的構成越豐富,經濟發展越好的城市,其實是會影響我們對整個社會的感知的,我覺得這個是蠻重要的。
如果在專業選擇上的話,首先你有自己明確喜歡的東西,一定要堅持,不要被自己的父母所左右。你知道你從小到大就愛那個東西,那你一定要堅持。因為我后來觀察一些人,最后在父母的建議、老師的建議下,你選擇了你不喜歡的東西,你終究還是有遺憾的,你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你學習起來是要打折扣的。但是如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可能會要難一點。比如說我舉個例子,我是中文專業的,學中文專業在現在很多人看來是沒有出路的。然后我教的學生里面有一些是轉專業轉過來的。但是有一些學生他就是喜歡這個,甚至有一些男學生他就喜歡這個,他就堅持下來了。
盡管在找工作的那個階段,他看起來沒有計科系的好,沒有計算機專業的好,沒有會計的好。但是你再拉長時間,五年、八年、十年,因為喜歡他,最后還是做出了他應該有的成績。反而是那些因為家里的引導,比如說選擇法律的,選擇計算機的,最后他實在堅持不下去了,他最后又改行了的。
我覺得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是蠻重要的。當然也有一些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這個時候怎么辦呢?我覺得你就要觀察這個社會的需求。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愛什么的時候,我們就要順勢而為。如果你不順勢而為,胡亂地選專業,可能就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時間上的損失。這個就要去分析,要去研究,還是要去下一些功夫的做,跟人多交流。
潘亂:我非常贊同黃燈老師把城市排在第一位。因為我回望自己的人生發展經歷,我覺得我這輩子做的最重要的一個決策,就是畢業之后來了北京,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發生。當時我們做的是移動互聯網方向的創業,融了一些錢,然后去全國各個地方招聘。我記得那是2017年底了。我在濟南,在西安,跟我在北京、上海做招聘的時候,因為當時招的都是在當地非常好的學校的學生,他們對于這個時代變化的響應跟捕捉,那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在濟南,他在西安的時候,可能很多人的實習的經歷都是在地方的電視臺、影視這些東西,很多人是在麥當勞之類的。
我在北京招聘的時候,會發現很多人的實習經歷是在知乎實習,在百度實習。這個實習也非常影響這個學生對于這個時代的觀察,影響他們的視野。還是要看那些更好的企業,或者說一個在高速變化的行當里面,能不能更快地在里面去做一些嘗試,能夠去捕捉。
回到志愿本身這個事情,我覺得學生跟家長都可以熟練地使用AI去做一下預演。你想想,志愿填報這個場景,它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搜索決策加服務的場景,其實是AI非常非常擅長的領域。大家甚至可以提前去想一想,做一些提前的志愿填報,因為那些學校它是怎么樣的?專業前景如何?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問到張雪峰,但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拿到一個AI軟件,比如豆包,讓它為你去對這個時代去做一下預演。
黃燈:這個還是挺有用的,就是說你在信息的收集,你要做一些基礎工作的時候,我覺得AI確實可以最便捷地給我們提供一些基礎的東西。
潘亂:不管是院校優先、專業優先、城市優先,其實 AI 是可以抹平這個信息鴻溝的。大家要有意識地、熟練地去使用它。
學歷通脹,二本學生的生存空間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
潘亂:我們再來聊一個生存空間的問題。今天很多學生面臨的困境是學歷通脹,就業內卷。我好奇在黃燈老師你的觀察下面,今天95后、00后這些普通院校的學生,跟80后、90后比,他有什么不一樣?因為在我零幾年的時候,其實考上了一個二本院校,就等于上大學了,在我們那個村里算一個很不錯的一個事情。我不知道,在今天學歷通脹這種情況下,二本學生的生存空間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
黃燈:按道理來說,要分為兩個維度,一個是從整體來看,一個是從個人的角度來看。現在很多人覺得學歷確實是通脹了,學歷貶值了,但另外一方面我們要看到的事實是什么呢?其實一個孩子要考上大學的難度并沒有比以前小,真的是哪怕你考上一個二本院校,我的很多學生都來自縣中的重點高中,還要在全校全班排到前幾名,才有機會考上一個二本院校,這中間的難度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的。我以前也以為他們就很容易就考上來。
事實上不是這樣,這也是對我觸動最大的地方,總覺得他們付出那么多,結果出路又是那個樣子,這中間的反差太大了。而且整體說來的話,我覺得這些孩子在社會上的就業的機會,是比以前要少的,但也不排除某些比較有特色的,或者比較有想法、比較早熟的學生,也能夠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比如說我在廣州、深圳,我觀察到很多學生會自己創業。其實在七八年以前,我的好多學生創業的成功幾率還是蠻大的,但是近兩年有些學生創業,至少我就聽到了兩個失敗的案例。他們本身也特別優秀,可能還是跟大的經濟環境有關系。現實情況確實跟以前不一樣了,我覺得這個是我們要承認的,沒必要去回避他。
潘亂:我的感受也是一樣的。我是一個蘇北的考生,來自縣中。我記得我讀的是一個文科的班級。當時我們班其實考得還行了。但好像只有一個人考過了一本線,能夠考上二本的也只有不到十個人。對于所謂的“山河四省”,就是高考大省,哪怕是考上一個二本,對很多學生都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甚至更早,我姐姐就一直在對于小孩的中考分流特別地擔憂,因為在江蘇會有中考的分流,譬如說小朋友能不能夠上高中。
今天雖然說學歷通脹,但是學生的競爭,家長的焦慮好像并沒有少,但同時這個社會上像一些傳統的坐辦公室的工作,然后大城市里十年前的那種的創業的機會跟空間,好像也在被壓縮。這個時候,二本學生他在這種學歷跟資源的一個雙重弱勢下面,其實面臨了一個更嚴苛的篩選。
黃燈:他們的處境確實是比較尷尬,也比較微妙的。造成這種原因并不是他們本身有什么重大的變化,現在的二本院校的孩子和10年前的二本院校比,不是說他們的專業學的越來越差了,基礎越來越差了,或者是學校的在教學方面有了重大的調整,主要就是外部環境改變太大了。
潘亂:我也感覺是。我感覺只有在一個大時代里面,它才能夠讓更多人有機會。
新興產業帶來的機會
潘亂:一方面我們看到大城市里面那些傳統的就業崗位,它的空間在被壓縮,但剛才黃燈老師提到,能你去二三線或新一線,去結合他的生活成本,以及地方對應的那個新興產業,比如制造業,智能制造,對吧?譬如說新能源汽車,義烏或杭州的直播電商,以及更多的新興產業,是可以去吸納非常多年輕人的。
比如合肥、常州,不管你是加入蔚來,還是加入理想,都可以在當地過一個非常不錯的工作和生活。我們今年會提科技創新,在提科技,在提AI。比如杭州的“六小龍”,當然杭州已經發展了好多年,但其實還有一些新興城市,比如蘇州的制造業也是非常強的。還是要更多地去觀測一下時代變化的趨勢,然后去找到不同城市,找到它們的優勢產業,看能否跟自己的所長去做結合。
黃燈:對,我前兩個星期去了洛陽一趟。洛陽有一個職業技術學院,他們有文物修復這個專業,當時對我的震動還挺大。因為在我的眼中,文物修復應該算是一個特別高端,需要很多專業技能。但事實上,我發現在他們學校就可以辦好這個專業。文物修復在國內我覺得需求還是蠻大的,很多地方都需要這種專門的人才,但是人才的供應又比較少,所以哪怕是在一些地方院校,他依然會找到他的那種發力點。
潘亂:這我想起一個很流行的紀錄片,叫《我在故宮修文物》。我覺得黃燈老師是說到根上,其實市場經濟它是供給和需求決定的。大家要更多地去觀測需求。如果所有人都走一樣的路,那肯定你是沒有特別大的機會的。還是回到我們剛才說的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然后去跟一些特別的需求去做結合,那樣才有可能讓自己處在一個更好的位置。當然你在自己不懂得怎么去駕馭自己與眾不同特質的時候,通??赡芤矔亲约阂粋€相對麻煩的一個來源。雖然這個事情是一個知易行難,但是非常值得年輕人去持續思考的一個事情。因為到最后大家愿意付錢給你,更多情況下是因為你獨一無二,你有那些我們沒有的又迫切需要的東西,我才愿意付錢給你的
社會化和敏感性培養:走出校園,擁抱社會
黃燈:怎么樣發現社會的需求,它其實是需要敏感性的。哪怕你在大學里面,你應該對社會的變化有足夠的敏感性。那你怎么樣能夠擁有這種敏感性呢?你一定要跟社會對接起來,不能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哪怕你做再高端的科研,你也要關注社會的動向,也要了解普通老百姓過的什么樣的生活。
我覺得在這一塊,我們的大學是大有可為的,空間非常的大。因為現在的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社會化程度不夠,就是整天被知識架空,被規則規訓。其實他們只要進入到活潑、可愛、生動,足夠豐富,也有些混亂,給他們帶來焦慮的現實生活,他們的元氣是可以獲得很大的恢復。他們發現其實現實沒想象的那么可怕,做一件事也沒有想象的那么難,只要你動起來,走出校園,愿意去跟人打交道,我覺得人的那種本身的能量就會強很多。
潘亂:我覺得非常對。我還是用自己一個二本學生的成長經歷來做一下應和。我覺得大家一定要更早的時候去,至少在想法上,在你的精神領域要走出校園。我自己回想一下,我在09年的時候,像當時一些新社交網絡,09年飯否網比較火,就是美團的創始人王興的一個創業項目。我記得我當時在里面非常活躍,像是王興這些人,他們可能都關注到了我這個活躍用戶,我記得有段時間我一直出現在新用戶的推薦關注列表里面。盡管那時候我還是個學生,就因為我在網上非常積極地去跟人互動,去發表一些的觀點。
《中國企業家》2013年12期 封面
包括我后來來北京,因為我在當時經常看《中國企業家》雜志,也會對其中的一些文章報道去在主編的微博下面做一些評論,他就注意到我,后來有一天他在我微博下面留言問我要不要來北京試一試。在今天,大家可能更多地需要去關注,不管是在視頻、在播客、在頭條里面,都有非常多優質的內容和優質的創作者,他們在分享他們的經驗,大家一方面是要去閱讀,另外一塊要非常積極地去跟這些人去做互動。你用心地去寫下一些評論,你就會被看見,你不只是被這個創作者看見,也會被更多人看見,相當于你給這個世界發射出了一個信號,然后會有非常多奇妙的緣分產生。
黃燈:我覺得你剛剛講了很多你自己的成長經驗,對年輕人啟發特別大。我也是覺得年輕人一定要發聲,就是說你在社會上的位置,你的存在感不僅僅是由文憑決定。如果你總是能夠把自己對社會的觀察表達出來,相當于你跟社會接通的管道就越來越多了。你跟社會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通暢了,它是可以來反哺我們自己的成長的。
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出發,年輕人如何塑造自己的職業觀
潘亂:下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出發,像打工、實習、考證,大家如何去塑造年輕人的職業觀,或者說今天的年輕人,他應該如何去形成或者說應該有什么樣的職業觀?
黃燈:像考證、考研,包括實習,還有在外面兼職。這是大學生在求學階段最常見、最常做的事情。我覺得求職觀,其實在我的理解里面就相當于你要學會做事,你要能做事,你要會想事。他最后一定是很務實的一個東西,你要能夠把你學到的知識轉化為現實中的生產力。如果你是學文科的。你就應該懂得怎么樣輸出自己的觀點,你形成一個判斷,最后一定是要聚焦的,而不是泛泛而談的。
我如果要擁有那些能力的話,我在大學階段要訓練自己哪方面的素養。比如說我在大學里面為什么那么重視孩子的非虛構寫作?因為我覺得一個學生,他如果能夠用心地去寫一個非虛構作品的話,首先他要走出校園去獲得一些材料。他要跟人交流,他還要去把那些材料用一個邏輯結構起來,最后要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培養做事情能力的重要性
黃燈:我覺得一個學生如果能夠用心地做這樣的一次寫作,他就知道要怎么樣去把一個事情做成了。一個學生如果學會了做一件事情,他這種能力是可以遷移的。所以我覺得我們一定不是空泛的,不是說只是指責、抱怨,而是說我們要落實去把一個具體的事情怎么樣做好。
其實用人單位包括領導看你,最后就是你能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你能不能幫他解決問題,幫他產生效益,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其實現在很多人都缺那種他特別想要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就業很難,但是我也跟很多有用人需求的單位有過聯系,他們其實很多時候是招不到自己滿意的人的。我覺得這中間蠻多錯位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潘亂:對,一方面是企業招不到想要的人,另外一塊是大量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其實這個社會一直都處在一個錯配,所以這個時候可能是更需要大家來向自己發問,把自己的差異化,把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做實踐做事的能力更好地鍛煉。
你在學生的時候就可以去想一想,你其實只需要有一個長板就好了,在某一項長板上有非常強的積累。有兩種情況,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第一種就是我們剛才講了是可以面向未來去填報志愿,還有一種你可以去面向未來,你去填寫自己的簡歷,有的人簡歷可能非常好看,有各種社會活動經驗,這肯定就比普通的簡歷更好。
如果你在你的簡歷里面,你有作品,比如黃燈老師指導的那個學生,他的非虛構寫作,被非常多的大公眾號轉載,他在行業里面獲得了一個非常高的流傳和認可度。這個時候只需要把那篇文章的鏈接甩出來就足夠了,其他的都不需要看。
黃燈:是的,我學生里面就有這樣的例子。一個非中文專業的勞經系的女孩子,她寫了一篇跟她媽媽有關的非虛構作品,在網絡平臺的閱讀量也是幾百萬的,引起了很多關注,她最后就順利地考到了新聞專業的碩士。就是在她整個找工作的過程中,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亮點,相對說來是順利很多的。
潘亂:對,就是這個作品是高過其他所有要素,包括學歷本身。
普通院校的學生,應該更多關注哪些領域?
潘亂:我們聊回行業分布、求職門檻這些事情。譬如說媒體新聞專業,對于年輕人還是相對包容的,更容易立足。當然也有一些,比如說之前大家認為的那些高大上的職業,比如金融咨詢,肯定就是對學歷的要求更高嘛。我好奇的點是,今天普通院校的學生,應該更多考慮、關注的是哪些的領域?
黃燈:我們中國的大學,它分為研究型大學和應用型大學。如果說得更具體一點,重點大學偏重于研究型,有很多高端的那種技術類的,比如航天航空,核工業之類的。像一般的二本院校,是沒有這樣的一些專業,所以說像這種高精尖的一般就很難觸及到,因為沒有那個條件。它需要依賴很好的那種師資和設備實驗室,還有就是積累。但是二本院校在專業的設置比較靈活,能夠非??斓鼗貞鐣男枨?。
這幾年,很多高校都辦了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校不見得說在師資上面有特別好的準備的,但是因為社會上的需求量特別大,而且因為大家的學科基礎都差不多,也就是說一個二本院校和重點大學可能在這個專業上起點是差不多的,在這種情況下的話,它反而就擁有了它的那種便捷性。
所以我覺得二本院校的孩子,還是要根據學校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設置去尋找一些機會。比如說您剛剛提到的金融類的,像那些很大的投行,可能對學校的檔次,也就是所謂的是不是重點大學之類的會要求更高一些,但是金融行業它也有一些別的崗位,其實對普通大學生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
抓住AI時代信息平權的機遇
潘亂:在今天因為有了 AI 之后,我真的覺得可以在非常大程度上去抹平這個信息鴻溝。就跟我們剛才去討論死記硬背在今天這個時代如何一樣。當大家能夠更好地去熟練工具,前提是你自己有非常高的主觀能動性,這是第一位的,然后你能夠非常熟練地去使用工具。實踐它受到你所在城市,就是你的過往經歷,可能受到你家庭各種的制約。但是只是從理解這個世界,從獲得信息這個層面上,AI真的可以讓大家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當然是你有可能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這個東西是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并不意味著可能他有最好的,他有院士做他的老師,但你今天你也可以一樣擁有。所以這個時候其實最考驗的是大家的主觀能動性,考驗的是大家自學的能力,考驗的是自己不斷往前去迭代,然后再去做輸出,向這個世界去發出你的信號,去讓大家聽到你的聲音的能力。
黃燈:是的,內驅力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讓自己獲得真正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我剛剛盡管說那些高精尖的專業,可能重點大學的學生他更容易進入這個領域,但是現實中我也看到了好多,就是第一學歷不怎么樣,但是因為特別喜歡那個東西,他通過考研考博,最后也轉到那個行業去了,這種學生其實也不少見。
潘亂:典型的就像我們看到的宇樹科技的創始人王興興同學,他本科在上海大學就讀的嘛。這并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以為的是最頭部類似于清北這樣的高校,但并不妨礙他做出人形機器人的頭部公司。在今天這個時代,做出最前沿的探索,核心還是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是自己的動手能力。像大學時候,我自己后來去接觸機械行業、新能源制造,包括機器人這些行業。我發現有兩個比賽出的人才特別多,一個是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今天非常多車企的年輕人或者說骨干都是從這個比賽出來的。
另外一個就是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大家可以在上學的時候,有意識地看跟你專業相關的這種,尤其是全國性的比賽,多去參與,多實踐,然后在過程中跟不同人接觸,然后反思,提高對自己的成長,被用人單位看到非常非常的有幫助。
黃燈:對,這其實就是做事能力。在一個團隊中把一個事情做成,大家協作這個過程里面對年輕人的成長是非??斓?。
潘亂:OK,說到底還是需要大家的主觀能動性,需要大家有自驅、自學。好,那我們今天討論就先到這里,感謝黃燈老師。上今日頭條看深度好內容,深一度度頻道等你來探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