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省四城經濟榜,藏著東北振興的關鍵信號。佳木斯、綏化、大慶、齊齊哈爾,四座城各有各的難。大慶GDP 2815.
8億排第二,可名義增速是負的。老油田撐了多年,石油產量降,轉型壓力像座山。
佳木斯1007.7億排第六,邊貿優勢在,工業增速忽高忽低。
人口外流沒停過,口岸經濟能撐多久?
這是個問號。綏化1244億排第四,糧袋子穩當,可加工產業不夠強。哈佳城際軌道建著,能不能成哈爾濱的"副廚房"?
齊齊哈爾1353.
1億排第三,老工業基地,機械制造卻在往下滑。蒙牛、完達山在,咋就帶不動整座城的競爭力?四城GDP差距大,大慶人均高,綏佳人口多但錢少。
產業結構像面鏡子,照出問題:一產大、二產弱、三產散。大慶有油田機器制造本事,咋就幫不上綏化種糧的?佳木斯能搞邊貿,綏化的大豆咋就運不進俄羅斯?
齊齊哈爾鐵路樞紐,咋就沒成黑龍江西部的物流中心?省里頭推"一核兩副",哈市當老大,齊慶當副手,佳綏當幫手。
規劃是好,可交通連不上、產業不配套,協同咋落地?綏化的玉米,佳木斯的加工廠,中間差條高速路。大慶的新能源技術,齊齊哈爾的老廠房,缺根合作的線。
人口外流、老齡化,四城都頭疼,年輕人咋就不愛回來?
工資不高、機會少,留下的人守著老產業,難有新盼頭。
2024年全省GDP增3.2%,四城拖后腿的不少。大慶名義增速負,七臺河更慘,負10%,東北經濟真得加把勁。
有人說,四城得"各干各的長項",大慶搞新能源,綏化搞深加工。有人說,得"抱成團",你有地我有廠,你有技術我有資源。到底咋走?
現在看,跨城建產業園、人才互流,是條可能的道。
大慶的裝備廠給綏化的米廠造機器,佳木斯的口岸幫綏化賣大米。
齊齊哈爾的鐵路拉著大慶的油、綏化的糧,往南往北運。這些事要是成了,四城經濟差能縮小,東北振興才有底氣。可現實里,政策協同難、利益分不均,哪有說的那么簡單?
未來幾天,四城的產業規劃會咋調?咱們得盯著看。數據是參考,具體發展還得看政策落地、企業使勁、人才回流。
您覺得四城該咋合作?評論區聊聊,說不定能給點新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