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持續(xù)多日的政治口水戰(zhàn)終于畫上句號。當地時間6月11日,特斯拉CEO、美國政府效率部前負責人馬斯克突然在社交平臺發(fā)文,稱對自己上周發(fā)布的關于特朗普總統(tǒng)的帖子感到“后悔”,內容“說得太過了”。這位曾在特朗普政府中擔任要職的全球首富,此前因強烈反對白宮強推的“大而美”稅改法案,與特朗普展開激烈交鋒,甚至公開指責總統(tǒng)“忘恩負義”,如今卻以“服軟”姿態(tài)收場。更戲劇性的是,特朗普在不到24小時內回應了十個字:“我認為他這樣做非常好”,這場攪動美國政治格局的大戲,瞬間從劍拔弩張轉為峰回路轉。
這場反轉來得并不突然。早在6月9日,特朗普就釋放出和解信號,暗示不排斥接聽馬斯克的電話,而馬斯克當天就在相關帖文下回復了一個“愛心”符號。緊接著,副總統(tǒng)萬斯公開喊話馬斯克“回歸陣營”,據知情人士透露,兩人隨后進行了私下通話,討論緩和關系的具體方式。這種“臺階式”的互動,顯然是雙方精心設計的劇本——白宮需要維護權威,馬斯克需要保留顏面,而美國民眾則成了這場政治真人秀的觀眾。
真正讓馬斯克低頭的,是真金白銀的代價。就在雙方互撕最激烈的6月5日,特斯拉股價暴跌14.2%,單日市值蒸發(fā)超過1500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GDP,直接刺痛了馬斯克的商業(yè)神經。更尷尬的是,他的父親也公開表態(tài),稱兒子在爭吵中“犯了錯”,需要“好好休息”。這種來自家庭和資本的雙重壓力,讓馬斯克不得不重新權衡政治斗氣與商業(yè)利益的輕重。畢竟特斯拉的股價波動直接影響他的個人財富,而特朗普手中掌握著新能源補貼、政府合同等關鍵資源,得罪總統(tǒng)無異于自斷財路。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馬斯克的“安全隱患”。《華爾街日報》披露,美國多個政府機構曾于2022年至2023年監(jiān)控出入馬斯克房產的外籍訪客,理由是擔心外國人對這位科技巨頭施加影響。這種名為“保護”實為監(jiān)控的措施,在特朗普政府收緊外國留學生簽證、打擊所謂“外國滲透”的背景下,顯得尤為敏感。如果馬斯克繼續(xù)與白宮對抗,他的“絕密”安全許可可能被重新評估,進而影響SpaceX等企業(yè)與政府的合作。一個被貼上“安全風險”標簽的全球首富,不僅商業(yè)版圖會受沖擊,甚至可能面臨更嚴格的人身限制。
這場看似“和解”的背后,實則是一場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換。馬斯克的道歉聲明通篇沒有具體指向,既沒說明哪些言論“過分”,也沒解釋為何后悔。這種模糊處理,讓雙方都能保留回旋余地:特朗普可以繼續(xù)推進稅改法案,馬斯克則能繼續(xù)爭取對特斯拉有利的政策。畢竟他反對該法案的核心訴求——避免增加聯邦債務、保護電動汽車稅收優(yōu)惠——并未得到實質性回應。而特朗普的回應“我認為他這樣做非常好”,更像是一種政治話術,既展現了總統(tǒng)的大度,又為未來合作埋下伏筆。
這場鬧劇中,最值得玩味的是權力與資本的博弈邏輯。馬斯克作為商人,本應專注于技術創(chuàng)新,但深度介入政治后,卻不得不為自己的言論付出代價;特朗普作為政客,需要借助馬斯克的影響力鞏固選民基礎,卻又不愿在政策上讓步。兩人的沖突本質上是商業(yè)利益與政治利益的碰撞,而所謂的“和解”不過是暫時的休戰(zhàn)。隨著中期選舉臨近,特朗普需要馬斯克的支持來爭取科技界和年輕選民,而馬斯克則需要白宮的政策傾斜來維持特斯拉的市場地位。這種相互利用的關系,注定了這場“大戲”不會真正落幕,未來還可能上演新的劇情。
當馬斯克的“愛心”符號與特朗普的十個字隔空呼應時,美國政治的荒誕性暴露無遺。在這場權力游戲中,沒有真正的贏家,只有利益的權衡。而普通民眾在見證這場鬧劇的同時,更應該看清:所謂的“政治正確”和“商業(yè)正義”,往往只是少數人博弈的籌碼,真正受損的,永遠是那些沒有話語權的普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