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檔案賦能鄉村振興”——“請聽檔案說”鄉音·鄉情·鄉印記檔案宣傳活動在薛城區陶莊鎮奚村奚仲文化廣場熱烈舉行。此次活動由棗莊市檔案館、薛城區檔案館、陶莊鎮政府聯合舉辦,棗莊市檔案館館長周建及班子成員秦軍、高巖、張春霞,薛城區政協副主席姚三石等出席,數百人齊聚一堂,共同開啟檔案賦能鄉土文化傳承、激活鄉村記憶的生動實踐。
活動開始前,在村委會二樓會議室內,十余位村中“活歷史”圍坐在一起,開展口述歷史記錄工作。全國“新長征突擊手”關傳允、山東省“三八紅旗手”趙克蘭、知青代表楊軍等,紛紛講述起開山造田的號子、集體勞作的艱辛、知青歲月的點滴。這些充滿泥土氣息的鄉音,被鄭重記錄成口述檔案。與此同時,鏡頭跟隨走到趙克蘭老屋后的槐樹下,老人摩挲著兩枚“山東省三八紅旗手”獎章,訴說塵封往事,珍貴的鄉音也通過鏡頭被定格留存。
座談會結束后,在奚仲文化專家張聯東的引導下,大家步入家風家史館。斑駁的陶罐、古樸的農具、鐫刻家訓的木匾,無聲訴說著奚村人“忠厚傳家久”的精神圖譜。隨后,“時光長廊”檔案主題展在廣場精彩呈現。展板圖文并茂,將奚村從古薛文化到現代振興的奮斗歷程串聯起來,其中艱難與歡樂交織的知青歲月,令駐足觀看的村民們沉浸回憶。在講解員的解說下,大家久久不愿離去,重溫那段珍貴歲月。
活動現場,村書記將凝聚數代人心血的《奚村志》贈予棗莊市檔案館,市檔案館接受捐贈并頒授收藏證書。隨后,奚仲文化專家張聯東詳細介紹了奚村的歷史文化;全國“新長征突擊手”關傳允重現了六七十年代改天換地的火熱勞動場景;鄉賢張傳允用舊賬本、契約文書,老陶罐、陶缸、陶盆,講述了奚村制陶業的興衰脈絡;知青代表楊軍展示老照片,并向市區兩級檔案館捐贈電子檔案,將時光拉回知青歲月。而最令人動容的是,檔案館向趙克蘭老人贈送她年輕時受表彰的檔案復制件,泛黃的檔案映著老人閃爍的淚光,奮斗者的榮光穿越半個世紀在此刻共鳴。
“檔案不是故紙堆,而是鄉土的血脈”。在國際檔案日開展的此次走進奚村的檔案對話活動,讓檔案內涵得到更好展示,讓口述檔案成為永恒的歷史記憶。這些珍貴檔案,將化作照亮鄉村發展前行的明燈,讓每一段被珍藏的奮斗故事,都成為滋養家園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楊仁成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