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為了系統梳理因果涌現最新進展,北京師范大學系統科學學院教授、集智俱樂部創始人張江老師領銜發起,組織對本話題感興趣的朋友,深入研讀相關文獻,激發科研靈感。
本周將進行這一系列讀書會的第八期分享,由劉凱威老師介紹因果涌現2.0。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加入讀書會,期待更多感興趣的研究者能夠在這片方興未艾的研究領域找到未來的科研方向。
本次分享將于6月15日(本周日)9:00-11:00進行,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參與討論交流!
當期內容簡介
雖然有效信息是一個相對完善的基于概率轉移矩陣的因果效應強度衡量指標,但它依然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在計算中運用了大量的假設,例如要求干預前一時刻狀態服從均勻分布,一些人對此表示質疑。此外,有效信息的使用會因為維度的影響,低估因果涌現的產生。第二個問題是,該理論只確定了一個尺度的有效信息的最大值來確認因果涌現,忽略了其他多尺度。而許多系統不同的尺度下會存在不同的因果機制。為了解決兩個問題,Erik Hoel提出了因果涌現2.0的理論,對因果效應強度的度量,因果涌現的檢測,以及最佳的粗粒化策略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內容大綱
?充分性和必要性
?因果涌現現有理論
?微觀到宏觀的粗粒化路徑
?涌現復雜性
?多種指標的對比
核心概念
因果涌現 Causal Emergence
涌現復雜度 Emergent Complexity
粗粒化路徑 Micro to Macro Path
主講人簡介
劉凱威,北京師范大學在讀博士。研究興趣包括風險模型與生存分析、復雜網絡重構、貝葉斯統計、因果涌現。
直播信息:
時間:2025年6月15日(周日)上午9:00-11:00
報名參與讀書會:
斑圖鏈接:https://pattern.swarma.org/study_group_issue/925?from=wechat
掃碼參與,加入群聊,獲取系列讀書會回看權限,加入「因果涌現」社區,與社區的一線科研工作者溝通交流,共同推動這一前沿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HOEL E. Causal Emergence 2.0: Quantifying emergent complexity[J/OL]. 2025. DOI:10.48550/arxiv.2503.13395.
因果涌現讀書會第六季
在霓虹燈的閃爍、蟻群的精密協作、人類意識的誕生中,隱藏著微觀與宏觀之間深刻的因果關聯——這些看似簡單的個體行為,如何跨越尺度,涌現出令人驚嘆的復雜現象?因果涌現理論為我們揭示了答案:復雜系統的宏觀特征無法通過微觀元素的簡單疊加解釋,而是源于多尺度動態交互中涌現的因果結構。從奇異值分解(SVD)驅動的動態可逆性分析,到因果抽象與信息分解的量化工具,研究者們正逐步構建起一套跨越數學、物理與信息科學的理論框架,試圖解碼復雜系統的“涌現密碼”。
為了系統梳理因果涌現最新進展,北京師范大學系統科學學院教授、集智俱樂部創始人張江老師領銜發起,組織對本話題感興趣的朋友,深入研讀相關文獻,激發科研靈感。
讀書會將從2025年3月16日開始,每周日早9:00-11:00,持續時間預計10周左右。每周進行線上會議,與主講人等社區成員當面交流,之后可以獲得視頻回放持續學習。誠摯邀請領域內研究者、尋求跨領域融合的研究者加入,共同探討。
詳情請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