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繼續說一說玉米的事,因為最近的玉米可能又讓人揪心了。
本來玉米這波超預期的上漲令市場挺欣喜的,東北山東齊漲,甚至部分地區還追上了前高,有的還有突破。
隨著玉米的持續上漲,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危險。
第一個危險就是恐高。
雖然說玉米看漲情緒越來越高,但是畢竟不是牛市,誰敢在熊市里大肆奢望呢?
所以每當玉米漲到一定高度以后,恐高情緒就會增加,誰也不敢愣追。
第二個危險就是利空消息又來了。
之前市場關于進口玉米以及定向稻谷拍賣的消息就不斷,剛開始喊的時候市場還挺緊張的,但喊得多了,也就麻木了。
但是最近又有了進一步的消息,稱進口玉米拍賣將于本月底開啟,山東市場投放數量約40萬噸,主要分布在魯西南、魯西等地,起拍價未定,銷售對象是飼料企業。
這回說的是有鼻子有眼的,所以這無疑又給漲得正在興頭上的玉米潑了冷水。
那么,玉米是否又要出事變臉了呢?
之前我們分析過,進口玉米拍賣也好,定向稻谷拍賣也好,只會抑制玉米的漲幅,并不能把玉米給拉下來。
因為玉米走到現在,支撐越來越強,震蕩會有時,但大跌的幾率很小。
第一,玉米供應偏緊已經開始顯現。
注意偏緊和沒糧這是兩個概念,我說的是偏緊,基層余糧提前見底,貿易主體手中有余糧,但是要低于往年,而持糧主體挺價情緒一直在波動,漲價就賣糧,下跌又惜售,這么斷斷續續下來,余糧也走掉了不少。
而新季玉米大規模上市還有四五個月的時間,所以玉米供應偏緊的局面正在顯現。
第二,小麥的支撐。
雖然說小麥替代是對玉米的利空,但是小麥托市收購啟動以后,麥價止跌回漲,小麥上漲的同時也加劇了對玉米底部的支撐。
小麥只有和玉米維持價差才能實現替代,所以小麥上漲,也就是給玉米筑底。
第三,庫存下降。
不僅是深加工、飼料企業的庫存下降,南北港口的庫存也在下降,這說明雖然需求偏弱,但是玉米也在持續消耗。
供應偏緊,又持續消耗,玉米想大跌就不容易。
第四,大宗商品開始抬頭。
雖然說我國主糧自給率極高,但也不可避免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
當前國際局勢動蕩,俄烏沖突還沒結束,印巴沖突、伊以沖突又起,受此影響,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迅速抬頭,使得全球大宗商品上漲的預期增加。
另外從周期來看,全球大宗商品已經歷了3年多近4年的熊市,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市場情緒上來看,都在預期拐點。
而這些都預示著,糧食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而從今年政策端的動作也可以看出,穩糧穩價的意味十分濃。
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玉米想跌并不容易。
但我們也說過,當前的玉米并不具備持續上漲的條件。
一是需求偏弱。
飼料需求被替代,而深加工正值檢修期,開機率一再走弱,整體需求都處于偏弱狀態。
二是天氣炒作才剛剛開始。
玉米行情離不開供需,更離不開市場情緒及預期,天氣炒作才剛剛開始,距離達到高潮還需要時間。
三是資本還未開始大規模流入。
這里不特指玉米,而是大宗商品及農產品,只有當資本預期見利,開始流入農產品以后,才會推動整體大行情上漲。
而當前這些條件都還不成熟,所以玉米有可能會暫停上行的腳步,繼續震蕩,但不會出大事,因為玉米已經撐起來了。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