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創意廣告的第3432 期推送
加入社群請后臺回復“社群”二字
“蘇超”第四輪昨日熱戰,淮安VS南京、揚州VS泰州,都以1:1收場。鹽水鴨和小龍蝦最終和平共處,早茶兄弟揚泰也握手言和。說好的“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呢?結果全是“平局可以,認輸免談”!
一場省級足球聯賽,被玩成了“散裝江蘇”的頂級battle,賽前海報火藥味十足,線下大屏毒舌宣言,甚至官方和各地文旅局也紛紛下場整活。當全網都在押注誰才是“真·南哥”時,突然有個顯眼包竄進球場“求帶玩”,定睛一看,好家伙,伊利直接把贊助商身份玩成“蘇超編外第十四太保”,別的品牌贊助是掛LOGO,伊利這個官方贊助商卻變成了“社牛萌新”,以“蘇超搭子”的身份在線求加入,把自己打造成了這場“散裝狂歡”的第十四位玩家。
江蘇十三城市用實力演繹什么叫“輸球不輸梗”,伊利這個贊助商直接讓自己跳進了“散裝江蘇”的梗池里,笑不活了,這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蘇超“毒舌”梗已經多到各地大屏塞不下,伊利這位“老十四”活學活用,用野生梗文完美呼應了蘇超“內戰”:
“端水大師”伊利精準踩中江蘇內戰的核心矛盾:誰敢站隊誰就被群嘲。伊利“一碗奶端平”既呼應了江蘇各市“誰都不服”的較勁心態,又暗合“營養均衡”的產品屬性。
伊利用乙方姿態做甲方的事,把贊助行為包裝成“求拉群”的社牛操作。但散裝江蘇有沒有群?群主又是誰?湊熱鬧不嫌事大的伊利,是懂得為十三太保互撕拱火的。
這波“反套路贊助”直接讓網友驚呼:伊利你這潑天的流量根本接不完啊!
線上玩梗不過癮,伊利還把這波品牌野生段子投放到了江蘇十三個城市的線下大屏,十三太保街頭秒變“段子battle現場”,市民路過大屏直接笑到手機拍爛,路人爭相打卡、自發二創。果然,會玩梗的品牌,連線下廣告都能讓網友“反手一個贊”!
伊利大屏玩梗說和蘇大強官宣,你以為它是在玩抽象,結果人家反手真把倪大紅老師搖來了!蘇大強本強空降,伊利直接把倪大紅捧成“江蘇十三太保”話事人,成了散裝群群主。
“蘇大強”表情包上線,傲嬌老頭人設永不倒,兩手一攤就是經典臺詞:“我不吃,我不喝,我要看大飛機!”
你以為伊利在借“蘇大強”玩“大飛機”的梗,萬萬沒想到,伊利:安排!直接用無人機在天上整活,這執行力,不愧是“蘇超搭子”,玩梗玩到照進現實!
在南京建鄴區,千架無人機在夜空大秀蘇超梗,把網友創作的段子全部視覺化。
當“小龍蝦大戰鹽水鴨”的魔性畫面亮起,江蘇人DNA動了,左邊盱眙龍蝦揮鉗子,右邊南京鴨子掄翅膀,背后還飄著“蕪馬滁”三個安徽小弟的跨省應援彈幕。“十三香鴨子+鹽水小龍蝦”將南京和淮安特產融成了黑暗料理混搭;宿遷的項羽和鹽城的丹頂鶴搞了個“霸王醉鶴”的CP;“桃襲龍城”再現無錫水蜜桃與常州恐龍的跨界PK……這種地域文化梗的視覺再現,比江蘇各地文旅局的整活更野,也精準戳中江蘇人“內斗也要有文化”的傲嬌心態。
最后當伊利用無人機打出“蘇超搭子”人設時,不僅官宣了自己這個贊助商“編外太保”的身份,還讓品牌信息與賽事熱點無縫銜接。別的品牌蹭熱點要流量,伊利卻用無人機在天上寫段子,把自己變成熱點本身。這波操作看似瘋癲,實則拿捏了Z世代對“官方玩梗”的饑渴。
在我們的過往印象中,品牌對于體育盛事的贊助,往往陷入止于LOGO露出卻無法破圈傳播的困境,LOGO要大、口播要多,但這些在Z世代眼里,不過是“大佬來刷存在感,卻毫無感知力”。
伊利這次在蘇超的玩法,徹底顛覆了品牌的傳統贊助邏輯,它沒把自己當金主,而是以“求入群”的社牛姿態,讓自己主動“玩”進這場“散裝內戰”里,用野生幽默精準擊中年輕球迷的情緒G點,讓品牌實現有效破圈。
定位破圈:從“贊助爸爸”到“蘇超搭子”
伊利主動放棄高高在上的金主爸爸形象,敢于自黑當“第十四太保”。當江蘇十三城互撕得熱火朝天時,伊利直接擺出“求帶玩”的卑微人設,“俺不是來氪金的,而是來‘端水’的”。這種自黑墊底的姿態,完美契合蘇超“友誼第十四”的荒誕精神,甚至比官方更懂“散裝江蘇”的梗文化,消費者自然也愿意接受這樣愛玩會玩的品牌。
傳播破圈:從單向輸出到全民共創
伊利沒有走傳統贊助的“大屏+口播”單向輸出老路,而是用一套組合拳激發全民二創:
線下大屏梗文案的瘋狂輸出、“蘇大強”空降的驚喜官宣、無人機秀的炸裂視覺,都讓#蘇超搭子有伊利##蘇超上天了#等話題出圈。伊利把品牌形象和城市“恩怨”打包捆綁成了可分享的社交素材,激發天賦型段子手的UGC,最終形成破圈級的自發傳播。
品牌這種甘當“素材工具人”的定位,完美展示了什么叫“蘇超搭子”——不搶戲,只供梗,成為這場散裝狂歡的“最大顯眼包”。伊利把品牌的存在感變成段子的一部分,讓網友玩得更嗨,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自然加深了對品牌的好感度。
阿廣關注到,伊利的這波蘇超玩梗式營銷并非孤例。回顧這個品牌近年的體育營銷,從亞洲杯開賽當天上線“球迷打臉行為大賞”短片,到巴黎奧運會玩梗“魯豫撞臉會徽”的社牛操作,伊利一直在嘗試用更輕巧、更social的方式與年輕人對話。這一營銷策略背后,是品牌對當代傳播環境的深入洞察:在用戶主導內容的時代,強制灌輸不如主動融入。正如蘇超爆火的根本原因是激活了大眾的創作欲一樣,伊利營銷的成功也源于它把自己變成了網友玩梗的“素材庫”。
從伊利在各類體育營銷中的玩法,我們或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年輕人主導的社交傳播時代,品牌營銷需要的不只是曝光,而是成為公眾情緒的“出口”,這個出口可以是笑點、淚點,甚至是槽點。就像伊利用“蘇超搭子”的身份,玩出“活人感”,成為了消費者的“情緒搭子”,最終實現從“被看見”到“被需要”的情感綁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