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雖然很多,但是能夠完成大一統的卻很少,無論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秦,還是南北朝時代的北魏,又或者是后世的金朝,頂多只是實現了區域性的統一,元朝和清朝是為數不多的特例。除了很難完成統一之外,這些政權存續的時間也往往相對短暫,五胡十六國時代的那些民族政權就不用說了,北魏與金朝都只有150年左右,元朝更是不到一個世紀就分崩離析,在這一塊,清朝無疑又是一個特殊的案例,存續了近300年之久,超過了大一統王朝的平均水平。
同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清朝存續的時間為何會遠遠超過元朝,甚至不輸給任何漢族建立的王朝呢?除了清朝前期的幾位統治者相對勤勉,打下了雄厚的基礎之外,鴉片戰爭后,主要矛盾由階級矛盾轉移為民族矛盾也讓清朝續命不少。但是不管從哪個角度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滿清貴族統治漢人的各項政策更加高明。除了自始至終都小心翼翼的提防漢人造反之外,更是在掌控漢族文人這一塊絞盡腦汁。
毫不夸張的說,在清軍入關后的歲月里,滿清貴族自始至終都認為漢族文化人是難以掌控的潛在叛亂者,他們可能只要寫一篇振聾發聵的文章,就可以激起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揭竿而起,所以清朝統治者對文化人始終采取高壓政策。最直接的操作便是大興文字獄,一旦犯罪證據被“坐實”,輕則自己被處死,重則親屬遭到株連。盡管這種高壓政策在最初也引起了文化人的強烈不滿,然而只要政策一直存在,即便它是錯的,時間久了也會讓人們漸漸麻木。
歷史證明了這一點,到了清代中后期,當文化高壓政策持續了近兩百年后,公開反清的文人已是寥寥無幾,不僅如此,大部分文人成為了清朝統治下的“乖寶寶”,他們或是閉目塞聽,莫談國事,或是愚昧無知,自詡天朝上國,對外一無所知。文字獄對于文化的壓制可謂是罪在當代,遺禍萬年,但是對于清朝統治的穩定,確是“功德無量”的。
除了大興文字獄之外,清朝統治者在接受儒家文化的同時,也對其進行選擇性的使用與改造。宋代以來產生的程朱理學在明代已經成為正統思想,由此延伸出的“禮教”也被視為萬物的基礎,到了清朝,更是成為封建統治者的理論基礎。經過改造之后的儒家精神,已經完全失去了孔孟提倡的“仁”與“義”的人文精神,與傳統的儒家思想產生了質的分離,雖然漢武帝是這方面工作的老祖宗,但滿清統治者卻“盡善盡美”,無所不用其極。
讀書人一方面受到這些改造后的儒家文化影響,一方面也因為文字獄等恐怖政策的震懾,變得越來越順從,也越來越脫離普通民眾,他們中的大多數不但沒有半點反清的意愿,甚至對清王朝的忠誠度超過了八旗子弟。以至于在出現反清起義的時候,主動幫助滿清政權,成為鎮壓起義的最可靠“盟友”,晚清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便是最好的案例。在太平天國運動中,以曾國藩為首的漢族官僚與文人,幾乎在起義的最初就堅定的站在清朝統治者的背后,自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借助這股力量順勢推翻清朝統治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在推翻滿清政權的這一點上,他們的功勞甚至不及后來的袁世凱。
不難發現,元朝也好,清朝也罷,大部分漢族文人都是十分順從統治者的,而且越是信奉儒學的文人就越是順從清朝的統治。而另一方面,反對元朝與清朝的人似乎都與儒學沒有半點關系,元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大多都是披著宗教外衣,比如紅巾軍起義。而滿清時期的反清起義,諸如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太平天國起義,乃至于一些少數民族發起的起義,也都和宗教有關。至于晚清的資產階級革命主要領導者也幾乎都是基督徒,沒有一位是篤信儒學的信徒。而那些儒學的虔誠者們,要么就是固步自封的守舊派,開明一點的頂多也是洋務派或者是立憲派,幾乎不會主張暴力革命。這又是為什么呢?顯然不是歷史的巧合。
其實要理解這一點也不難,這恰恰說明了文化高壓與改造后的儒學,對于文化人的影響或是危害是全方位的。以至于在民國建立之后,各種封建余孽依舊不依不饒?;蛟S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新文化運動中的那些領袖們才把中國在近代的落后歸結于儒家文化,以至于提出了否定傳統全盤西化的思想。這些思想在今天看來,顯然是極端的,但是在當時的時代里,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能夠有這樣的眼光,不得不說真的是跳出了那個時代,看的很高很遠。
(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聊讀書心得,交天下朋友,歡迎大家點贊與關注帆哥的人文小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