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沈飛接收俄制蘇-27戰斗機的圖紙和技術資料,數量是按噸來計算的。 1996年8月,按照中俄簽訂的關于蘇-27SK引進生產的項目合同,俄方在沈陽北陵機場向中方交付第一批蘇-27SK設計圖樣資料。
蘇-27K飛機的設計資料被移交給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飛機的制造工藝資料移交給沈陽飛機制造廠,飛機的其他資料(包括機載設備、材料、武器和標準間等資料)全部由航空情報所派專車從沈陽運回北京暫存。
全國參與該項目研制的各個廠所單位按照專業分工,先后派車到情報所取回本單位所需的技術資料。
蘇-27SK所設計的圖紙資料數量龐大,那時候有沒有數字文件和數字模型,還是以紙質圖紙為主,為了運送圖紙資料,俄方先后6次使用專機把數噸圖紙資料空運到沈陽。
當時還沒有如今的巨型計算機仿真和三維建模以及有目錄的電子檔案,需要一點一點地研究圖紙啃透俄方的飛機設計思路,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大國空軍在采購先進戰斗機的時候,通常要面臨貨比三家的選擇。中國也是,蘇聯一開始并不想向中國出售蘇-27戰斗機,而是極力推銷米格-29。在1990年,蘇聯武裝力量機關報《紅星報》,專訪了蘇聯空軍總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上將,上將明確表示,中國獲得蘇制米格-29這樣的高性能戰機,毫無政治障礙,這段話引起國際軒然大波。
但是,中國并沒有受到蘇聯人的擺布,軍方高層一眼看透蘇聯上將的表態,純屬俄國式的狡詐,這種忽悠過去對印度很有效,不過對中國顯然是免疫的。最終中國人選擇了蘇聯空軍剛剛服役的蘇-27重型戰斗機,蘇聯人沒辦法忍痛賣了。
當時蘇聯經濟上面臨破產,窘困的莫斯科迫切希望改善與北京關系,以獲得貸款和生活品食品的援助,為此不惜送出厚禮,把蘇-27戰斗機作為中蘇軍事合作的重頭戲。
蘇-27的出售條件十分優惠,甚至可以用瑞士法郎記賬的易貨交易,以蘇-27k戰斗機換取中國的日用品。這是近一百年來,俄國人少有的,沒在中國人身上占到大便宜的國家交易。
1992年6月27日,俄羅斯首批交付中國空軍的12架蘇-27重型戰斗機,包括8架SK單座型和4架UBK雙座教練型,從俄羅斯飛赴中國,這標志著中國空軍正式擁有了第三代戰斗機。(這8架蘇27已經在四年前從中國空軍退役)
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一共從俄羅斯引進了三批78架蘇-27戰機,其中有38架是蘇-27SK單座戰斗機,40架是蘇-27UBK雙座戰斗機。另外中國還進口了大約100架蘇-30MKK多用途戰斗機,還自行組裝了大約70架殲-11A戰斗機。隨后,中國以蘇-27為基礎自行研制了殲-11B,殲-16等戰機,蘇-27戰機在中國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戰斗機家族。
中國從俄羅斯引進蘇-27系列戰機,是一件跨時代的大事。這些蘇27系列和隨后引進的蘇-30MKK戰機,以及我們對蘇-27K國產化改進型號,甚至影響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亞洲政治格局。如果蘇聯沒解體,可能中國的殲-11戰斗機就是美制的F-14“雄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