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小區門口遇見老李,他蹲在便利店臺階上抽煙,腳邊堆著三個外賣箱。我還沒開口,他先苦笑著自嘲:“老墨,我現在是‘靈活就業人員’了。”
他42歲,前地產公司項目經理,去年行業地震后,公司直接撤了整個部門。
朋友圈里,這樣的中年人越來越多:有前教培名師在賣保險,有程序員轉行開滴滴,還有財務總監在社區團購群里吆喝土雞蛋。
表面看,中年人失業是“一片凄涼”,但我還真不這么看。
真相一:失業是行業劇變的警報器,專治“裝睡的人”
“干了20年行政,除了蓋章啥也不會”——這是我表姐被裁當天的朋友圈。
她不知道的是,2023年行政崗位需求同比下降47%,而AI流程自動化工具采購量暴漲213%。
行業洗牌比我們想象得更殘酷:
- 地產崩了:2024年百強房企裁員率超60%,連設計院院長都在抖音教人裝修
- 教培涼了:新東方直播間賣書,學而思轉型賣教輔,名師集體轉戰知識付費
- 互聯網卷了:35歲程序員面試被00后反問:“您會用AutoGPT寫代碼嗎?”
但行業洗牌、人員被裁的危機里,同樣藏著轉機:
- 前同事老王,被裁后把20年銷售經驗寫成《中年銷售自救指南》,在知識星球年入80萬。
- 上某乎平臺搜“40歲+轉型案例”,逆向拆解成功路徑,別死磕“對口崗位”。
- 教培老師轉型老年大學講師,金融民工轉行碳排放核算,這才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 在說一點最近大家關心的AI的話題,你要意識到一點“AI再能,也替代不了手藝活”。
“爸,你失業了為什么還假裝上班?”——這是鄰居女兒發現父親每天在圖書館待到晚8點后的質問。
中年人的體面,有時候比命還重要。
撕開這層遮羞布,反而能絕地反擊:
- 前高管老周被裁后,全家砍掉私立學校、海外游學,反而發現兒子成績飆升:“原來補課不如補親子關系”。
- 失業后接送孩子、陪父母看病,突然看懂《活著》里福貴說的:“人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
抖音有個案例:妻子做社區團購,丈夫開網約車,兩人月入反超從前雙職工工資,還躲過了辦公室政治。
某招聘平臺數據顯示:40歲以上求職者中,83%仍只會投簡歷,而00后早已用AI批量生成求職信、用ChatGPT做競品分析。
- 一前HR總監朋友把20年面試經驗做成《反PUA話術手冊》,在小紅書賣爆,客單價99元,月銷3000+。
- 被裁地產人組“中年再就業聯盟”,共享客戶資源,接房企破產清算咨詢單,單筆抽成15%。
- 美團給藥店導流抽25%,失業藥師直接做“線上問診+送藥到家”,利潤反超實體店。
看到這里你還覺得失業可怕嗎?真正可怕的,是40歲還在用“穩定”兩個字麻痹自己。
最后送三句真話:
- 公司不是家,社保繳滿15年就趕緊謀劃退路
- 孩子補習班不如自己技能班,你才是全家最大的資產
- 打工像租房子,創業才是買地皮——區別在于你敢不敢掀桌子。
那些蹲在便利店門口抽煙的中年人,或許正在醞釀下一個顛覆行業的點子。
所以——別同情失業者,他們可能比你更早看見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