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中午好。
這兩年網上總說,畢業生就業難,一門心思都去考公和考研。
其實不光畢業生想上岸,失業的大齡牛馬,也在琢磨上岸。
失業牛馬考公有多普遍呢?
一線城市的自助自習室里,一半以上是年過三十的人付費自習,熬夜苦讀。
上岸不僅是畢業生的選擇,還成了失業者的退路。
我們找來了三位失業朋友,和他們聊了聊大齡失業后考公,還是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我不是一開始打定主意去考公的,而是沒法心安理得的gap,才決定用考公來幫助自己緩解焦慮。
加上被裁員確實給了我不小的打擊。
我本身之前是在外企,自以為在部門做得相當不錯,裁誰都不會裁我。
我名字上了裁員名單的同一天,部門的實習生拿到了交換到海外部門的機會。
天塌了,那一刻我的“好學生”自尊被擊碎了,盡管拿到了2n+2的賠償,我仍然在心理上無法放過自己。
對我來說,這意味著一種“失敗”,僅僅對我而言的失敗。
因為我習慣了當好學生,有點接受不了整個部門只裁我一個這種巨大落差感。
待業第二周,我就開始折騰了,琢磨下一步該怎么走。
起初學了視頻剪輯,想著是不是也可以試試拍短視頻,搞搞直播,走點自由職業的路徑。
很遺憾剪輯水平是提高了,但個人網感和運營思路太差了,自媒體這條路我是走不通了。
后來得知離職的前同事考公上岸了,她是我特別欣賞和佩服的人,而且她還是懷孕期間備考的。
說實話,體制內的薪資待遇肯定不如我之前;
但我感覺自己再做這一行也就到這了,沒有升職和漲薪空間了。
我覺得自己可以接受低薪工作,但前提是得穩定,權衡之后才決定考公。
現在研究生都搶著考公,考公難度越來越大,加上我30歲了,距離考公限制年齡沒幾年了。
決定做得比較突然,接下來就是搜集資料、花錢報班和按部就班的找回學習狀態。
嘴上說“閑著也是閑著”、“真不一定能考上”,但其實我知道自己認真起來比誰都卷。
我在家附近找了個付費自習室,早上7點出門,午飯在附近隨便吃吃,學到晚上9點才回家。
“你怎么離職后比上班還忙”,這是朋友們對我說的話。
同樣待業的朋友們,不是旅行度假就是抓緊時間結婚生子,我卻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在備考。
萬一沒考上,我怕丟人。
我不是熱愛編制,而是確實不知道自己現階段能干點啥。
這已經是我被裁的第三次了。
22年第一次被裁員,23年第二次被裁,然后就是去年。
三家公司,無一例外都是從0到1的小團隊,項目到后期運轉不起來,我甚至由于入職時間太短,都沒拿到什么補償。
找工作對我來說已經是麻了,上一輪看招聘信息時投過的崗位,這一輪還在招人呢,投簡歷后hr又給我打電話,聊著聊著發現是老熟人了。
我真覺得就業市場太魔幻了,加上三年三裁的經歷徹底把我給打懵了。
和遠在上海失業的朋友聊完,我們一致得出結論:這年頭已經沒有好工作了,好工作已經不流通了。
這位上海的朋友白天在家投簡歷、到處面試,晚上去酒吧兼職打酒;
周末去便利蜂打工,六邊形戰士的活法。
而我人在北京,不想上班但不得不投簡歷,又擔心真面試過了,沒到一年好家伙又給我裁了。
反正人早晚都是要上班的,不上班就交不起房租;
要是不小心又找到了壞班,還會把我給裁掉,那我直接考公多好啊,萬一考上了呢。
不知道該做什么,那就索性什么都做,先讓自己忙起來,我就是這么洗腦自己的。
想起之前我爸給我打電話,他還說“實在不行你就考個公務員去唄”。
那會我還特別抗拒,我覺得你懂啥啊,這是你想考了就能考上的嗎?
現在我變了,我變得靈活了。失業備考好處太多了。
往好了想,報個小眾崗位,萬一考上了美事一樁;
沒考上還可以持續備考,找家里要生活費的時候,我爸既不會啰嗦我失業,還會給我打錢。
像我這種心態的人不是少數,反正都失業了,沒什么輸不起的。
女,23年產假結束后被裁員,領到賠償也懶得去仲裁了。
作為大齡已婚已育失業人,心焦到沒法在家待太久,這里是要感謝父母幫忙帶娃的。
我認真盤算了一下,自以為考公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最后一搏的機會了。
再加上已婚家庭的職業配置,有娃后如果雙雙在職,對我們、娃、父母都算一種精神摧殘,還會激發矛盾和爭吵。
于是我一拍腦門決定考公,考上的話他加班我準點下班,他失業我有穩定收入托底,簡直完美。
幻想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這話一點不假。
備考兩年,我認清了這種小概率成功時間,很難發生在我身上。
考公很難,遠遠高于預想的,早知道這么難,我開始都不會那么天真。
花了培訓費用不說,還透支了大量精力和體力。
我以為考公是退路,考上萬事大吉;
實際上奔著躺平去考公的目的,就已經在心態上落后了。
拋開家庭負擔和身體能力不說,周圍考公人都是連續多次備考,人家還只摸到上岸的一點點邊。
而我頭發掉了大把,成績慘不忍睹,心理防線也幾乎被擊垮;
父母支持我幫忙帶娃,但爭吵和怨言一點不少,我眼看著老人身體扛不住,也于心不忍。
繼續備考不敢想全家要承擔多大的壓力。
所以我現在挺糾結的,繼續考沒信心了,放棄考還不甘心。
想到又要重回職場,年紀和空窗期又有點尷尬,更不甘心在家做全職媽媽。
“因為不知道還能做點什么,于是選擇去考公上岸”。
這幾年我們也聽到過太多焦慮話題,從00后規劃編制,到如今失業者瘋狂考公;
看似主動的選擇背后,還是回歸到了最樸素的生存焦慮問題。
當一名大齡失業者去考公,本質是在對沖一種避無可避的時代性風險。
生存焦慮跨過年齡,正在重塑每個人內心的“岸”。
當大齡失業與考公上岸聯系在一起,也不免讓人有些窒息。
在不斷下墜的生活里,考公成了大齡失業者命運最后的保底。
隨著浪一節一節過去,我們不斷變換姿勢向前,試圖靠近岸邊;
但留在沙灘上的問題,好像從來都不會消失。
作者 / 紫薇星
編輯 / 奇 妙
設計 / JANE
注:圖片來自于《未知的首爾》
后臺回復“加群”,進入讀者粉絲群
“我邀請我的靈魂
閑看夏天的草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