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6月4日宣誓就職,短短數日內便掀起一場政治風暴。
他主導的司法改革方案直指韓國政壇最敏感的神經——廢除最高檢察廳,將檢察權一分為三,徹底終結這個“影子總統”把持韓國政壇八十年的歷史。
更令人震驚的是,共同民主黨憑借國會多數席位,閃電推動《內亂特檢法》《金建希特檢法》《殉職海軍士兵特檢法》三項法案,矛頭直指前總統尹錫悅及其家族。
當國民力量黨指責這是“政治報復”時,李在明政府強硬回應:這是結束檢察系統自我保護的關鍵步驟。
這位曾被外界視為“技術官僚”的總統,正以遠超文在寅的狠辣手段,重塑韓國政治版圖。
八十年的權利崩塌
李在明的改革方案堪稱釜底抽薪。
根據共同民主黨提交的計劃,原本高度集中的檢察權力將被徹底分割:起訴權劃歸新設的“法務部檢察處”,調查權移交內政安全部旗下的“重罪調查局”,而協調監督職能則歸屬國務總理辦公室的“國家調查委員會”。
這種意圖明確——讓檢察系統再無法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
韓國檢察系統的權力根基深厚得令人窒息。
自韓國建國以來,大檢察廳不僅掌握著起訴權和偵查權,更能直接指揮地方檢察院,形成垂直領導體系。
從金泳三到樸槿惠,歷任總統的命運都懸在檢察總長手中,以至于這個職位被稱作“影子總統”。
文在寅執政時也曾挑戰檢察系統。
他重用尹錫悅調查樸槿惠和李明博,卻反被這把“雙刃劍”所傷——尹錫悅最終反戈一擊,當選總統成為文在寅政治遺產的最大挑戰者。
文在寅的教訓讓李在明明白,妥協只會埋下禍根,唯有徹底重構才能根除頑疾。
特檢三法
在拆解檢察系統的同時,李在明同步揮出另一把利劍。
他主持的國務會議通過了被稱為“特檢三法”的系列法案:《內亂特檢法》調查尹錫悅政府2023年12月宣布緊急戒嚴是否涉嫌非法政變,《金建希特檢法》則聚焦其夫人涉嫌的諸多罪名。
國民力量黨強烈抗議這些法案是“政治報復工具”,但李在明的行動迅猛而精準。
他所在的共同民主黨在國會擁有171個議席,遠超半數所需的150席,加上左派陣營小黨支持,幾乎能暢通無阻推進議程。
李在明的政治風格與文在寅形成鮮明對比。
文在寅2017年上任后試圖通過人事調整限制檢察權,先后任命曹國和秋美愛擔任法務部長,結果引發“秋尹之爭”導致改革受挫。
李在明選擇更徹底的制度重構——不滿足于削弱對手,而要徹底改變游戲規則。當國內改革如火如荼時,李在明在外交領域悄然轉向。
他在《外交事務》雜志撰文直言:“僵化的意識形態無助于應對挑戰,韓國需要走實用主義路線,維系同中國的伙伴關系”。
這種務實態度體現在具體政策上。
他公開表示“不管臺灣海峽發生什么,韓國都沒必要介入”,強調中國連續21年穩居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占韓國總貿易額的四分之一。
對于2016年“薩德事件”導致韓國旅游業損失7.45萬億韓元的教訓,他更直言“陪美國玩地緣對抗就是自斷財路”。
李在明的外交平衡術有其經濟邏輯。
尹錫悅強推半導體產業鏈“去中國化”導致出口暴跌,韓國2025年一季度GDP出現萎縮。
而中韓貿易額超3000億美元,韓國芯片出口60%依賴中國市場。提名知華派金民錫為國務總理候選人,進一步釋放對華務實信號。
青瓦臺魔咒下的突圍
李在明的大膽改革是一場高風險賭局。
韓國總統素有“高危職業”之稱——濫用職權、朝小野大、財閥干政、美國干涉等結構性矛盾至今無解。
尹錫悅的倒臺再次印證了“青瓦臺魔咒”的存在。
改革面臨三重阻力,保守派控制的國會、美國施壓、以及針對他本人的貪腐指控。今年1月,李在明以犯罪嫌疑人身份接受檢方傳訊,成為韓國首位在任內被檢方傳喚的在野黨黨首。
前總統文在寅也因女婿在泰國航空公司的高薪職位被檢方以受賄罪名起訴,被廣泛視為保守派的政治操作。
李在明的應對策略是快刀斬亂麻。
在保守派尚未組織有效反撲前,他憑借高支持率和國會優勢快速推進改革。
但風險如影隨形——若改革引發強烈反彈,或經濟未見起色,民眾支持可能迅速消退。
白宮施壓下的自主之路
李在明的平衡外交很快遭遇美國壓力。
中方賀電剛發出,白宮立即發表聲明,一面祝賀李在明勝選,一面暗示對“中國介選”的擔憂,要求韓國“不準向中國靠攏”。
駐韓美軍成為美國施壓的關鍵籌碼。
《華爾街日報》曾曝光五角大樓秘密方案:考慮從韓國撤走4500名美軍,轉移至關島等地。
盡管韓國國防部緊急否認,但消息人士透露該方案確已提交特朗普審議。
2019年特朗普就曾以撤軍威脅韓國多交50億美元“保護費”,如今故技重施。李在明的回應展現戰略定力。
他公開反對美軍轉型為“遠征軍”干預臺海、南海的設想,直言“韓國不是美國海外軍事基地”。
同時提名知華派金民錫為國務總理,表明不屈服美國壓力的立場。
這種姿態贏得民眾認同——最新民調顯示,超過六成韓國民眾支持“平衡外交”。
李在明推動檢察權分拆方案時,首爾街頭既有支持者的歡呼,也有反對者的抗議橫幅。
這場改革已超越個人恩怨,觸及韓國政治最深層的結構性矛盾:檢察權干政、財閥干政、美國干政的三重桎梏。
在青瓦臺權力更迭的循環中,李在明試圖以制度性變革替代人事清洗,用“斬草除根”的狠辣終結“青瓦臺魔咒”。
參考信源:《特檢法風暴過后,立法攻勢按下“緩行鍵”:李在明政府改革步調初現調適跡象》人民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