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逸惡勞者的搞笑人生......
1985年5月,湖北省竹山縣潘口鄉的外來媳婦曹玉蘭跟丈夫的嫂子一言不和吵了起來。兩個人互不相讓,最終發展成了廝打,鄰居見狀前來勸阻,沒想到曹玉蘭一拳過去,竟將鄰居的鼻梁打到骨折。
事情最終鬧到了公安那里,沒想到結果卻把村民都給整懵了。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與自己相處很久的鄰居媳婦居然是個逃犯,而且還是一個男人!
原來,曹玉蘭只是一個假名字,“她”的真名叫黃治庭,是警方一直在追捕的逃犯。
奇怪的是,黃治庭出逃后竟然變成了女人,還與別人“生”了一個兒子,他的“丈夫”還絲毫沒有察覺。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黃治庭也是竹山人,家住樓臺鄉,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然而他卻和他的父母不一樣,從小就頑皮好動,性格外向。在他眼里,父母太過老實,所以家里經濟條件一直都很差。
還在讀書期間,看著村里人外出打工后都蓋了新房,黃治庭就心癢癢,盤算著自己出去肯定比他們強。然而父母一直管著,非讓他把中學上完,完了又以他年齡太小為由,讓他在家里幫忙干農活。
干農活對黃治庭來說一點也不情愿,他覺得又累又苦還不掙錢,所以每次和父母下地都是摸魚狀態,甚至干著干著就沒了人影。父親數落他幾句,他就說種莊稼掙不了錢,想要到外面去掙大錢。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親也就同意他去外面闖一闖了。
1981年,黃治庭終于可以離開村子,去看外面的世界了。父親親自將他送上了開往縣城的班車,還往他兜里塞了點錢。
聽著車窗外不停叮囑的父親,黃治庭不耐煩地讓他快回去,自己都知道。車子啟動了,看著父親的身影越來越遠,他竟有種說不出的快意。
黃治庭坐在班車的倒數第二排,周圍的人大多都被搖晃著睡著了,他卻因為興奮而異常清醒。他后面的最后一排坐著兩個大媽,可能是喜歡閑聊的原因,兩個人一直在擺著龍門陣。
閑著沒事的黃治庭突然就好奇起來,他想聽聽大媽們在聊些什么,于是支了個耳朵開始聚精會神地聽起來。
這一聽可不得了,一下子就把他“樂”壞了。
其中一個大媽對另一個大媽說,她們村的“狗蛋兒”被抓了,因為將別人的娃給賣了。被抓的那天,“狗蛋兒”家來了好多公安,從他家里搜出了2000多塊錢,真是造孽啊!
2000多塊?
黃治庭理了理自己的頭發,他覺得自己沒有聽錯。平時想要吃頓肉,父母都會東推西推三四回才會給他一塊錢去買,2000多塊無疑就是一筆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兩大媽一起痛罵著“狗蛋兒”,說他不是人,連這種喪盡天良的事都能干得出來。前面的黃治庭卻聽得春風滿面,他暗暗高興,自己一出門便找到了賺錢門路,并盤算著小孩兒不行,大人總該沒事的。
于是一到縣城,他就跳下車,直奔親戚處而去。
見到親戚,黃治庭打著父母的旗號伸手借了100塊錢,然后坐車去了隔壁省——河南。他在當地轉悠了好幾天,專門打聽那里的光棍兒漢。
繞來繞去,黃治庭終于選中了高廟鄉的一個30多歲的單身男人王某春,借故與他套近乎,一來二去的兩個便熟識了。這時,黃治庭對王某春說自己家還有個老姑娘(親妹妹),如果愿意的話,給500元禮金就嫁給他。
王某春一聽,心中大喜。這些年來,正因為家境不好沒娶上媳婦,這一耽擱就已經30好幾了,沒想到遇見個“新朋友”竟解決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王某春二話不說,便將家底悉數掏出,還把喂的兩頭豬賣了,湊足了500元。
聽說王某春已經把錢準備好了,黃治庭當天就回到了自己村里。
同村已婚婦女李某家陷入貧困,是因為公婆生病,都需要治療吃藥,此時的她應該是最需要錢的時候。黃治庭選中了她,游說她跟著出去打工賺大錢,到時家里經濟也就扭轉了。李某正愁無處掙錢,聽黃治庭這么一說也就信了,將家里作了安頓便跟著他坐上了班車。
兩天后,黃治庭將李某帶到了王某春家里,并跟她說稍作停留,這位大哥就跟我們一起去賺錢。結果,趁李某不注意,黃治庭接過王某春悄悄塞來的500塊錢便溜之大吉了。
走出王家幾里地遠,黃治庭忍不住蹦了起來。他掏出到手的500元錢,一邊數,一邊興喜若狂地大笑,他認為賺錢太容易了。就在他計劃著第二筆“生意”的人選時,公安將他按在了地上,直接反手給拷了。
原來他走后,李某才知道自己被騙了,并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王某春。幸好王某春也有法律意識,便與李某一起報了警。
黃治庭進了高墻,但他卻不思悔改,竟然在勞動改造中伺機逃跑了。
面對四處張貼的通緝令,他只好跑到山中躲了起來,渴了就喝山泉水,餓了就吃野果,有時候也偷山民種的莊稼“解饞”。
可幾個月后,他還是堅持不住了,他想著白面饃饃就直吞口水,于是趁著夜色悄悄跑下了山。
看見山腳邊一家獨門獨戶的院子,黃治庭偷偷鉆了進去。他摸進廚房找了一圈,沒有發現吃的,便隨手取了個碗將水缸中的水舀來就喝。
突然,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閨女,你是哪個村的?”
黃治庭嚇得不輕,但轉頭看見是個年歲已高的老婆婆后,他糊弄了兩句便又逃之幺幺了。
回到山中,老婆婆的稱呼“啟發”了他:餓瘦了,頭發也長長了,何不就扮成女人,這樣就可以大搖大擺下山了。
偷來了幾件花衣裳和一大坨棉花,黃治庭立馬開始捯飭自己,將棉花分成兩團往胸前一塞,那個“味道”就出來了。他試著扭了幾步,更像那么回事了。
那天之后,黃治庭就以女人形象招搖過市了。
1984年的春天,黃庭治穿上了彩色的春裝,說起話來柔柔糯糯,走起路來“搖曳多姿”,看起來也太女人,以至于躲過了公安的追捕。
然而,生存對他來說卻是大事。黃治庭懶慣了,稍微累點的活他不想干,輕松的他也不敢找,一天看見別人辦喜事,他突然有了“靈感”,既然自己都成了“女人”,為何不嫁人呢?嫁了就有人養著了。
有了這個想法,黃治庭便開始物色人選,許多天后,他終于物色到了文峰鄉的老光棍兒石某,請其收留。
石某已經40多歲了,但因為家貧一直未娶到媳婦,黃治庭便以“陳明蘭”的名字接近石某。他對石某說自己是逃婚出來的,家里哥哥是啞巴,為了娶親,父母將“她”換給了女家的癡呆哥哥。
石某一聽就信了,正好自己單身,本想再攢點錢娶個媳婦,但如今卻來了個大姑娘,把石某高興壞了。他專門選了個好日子,將親戚朋友請了兩桌,便將“陳明蘭”娶進了家門。
沒想到當天洞房花燭,“妻子”竟讓他睡了地板。
“陳明蘭”以月事來了,自己可能會肚子痛到打滾,怕影響石某休息為借口讓他暫時睡在地板上。然而,“陳明蘭”的月事一來就是十來天,“她”說這是自己小時候留下了病根兒,石某也信了,還體貼地為“妻子”抓回了許多中藥。
一晃新婚都過去一個多月了,每次石某想行房事都被“妻子”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隔天天氣炎熱,他看“妻子”睡著了還裹著嚴嚴實實的衣服,便伸手去為“她”解扣子讓其涼快一些。這一解可不得了,兩坨白白的棉花露了出來。
受此大辱,石某二話不說就將“陳明蘭”暴打了一頓,然后將“她”趕出了家門。
黃治庭挨了頓打,還嚇得不輕,他生怕自己的身份露餡,便躲了起來。可是一連好幾天過去,外面并沒有什么動靜,他便料定石某沒有報警,于是又活躍了起來。
一朝被識破,黃治庭并沒有死心,他又開始尋找下一任“丈夫”,潘口鄉的龍某明便是他的第二個目標。
龍某明遇到黃治庭的時候,他是以一個被家暴的女人形象出現的。他化名“曹玉蘭”,請龍某明收留,一來二去,兩人便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結婚那天,龍某明安頓好親朋進入洞房后,“曹玉蘭”突然嘔吐起來,這讓欲行房事的龍某明嚇了一跳,妻子的解釋又把他嚇了一跳,“她”竟然是懷著兩個月身孕嫁進來的,而且孩子還是前夫的。
事已成舟,龍某明只好吃了這個啞巴虧,他作出了讓步,愿意“曹玉蘭”把孩子生下來,且視作親生養。
這可把黃治庭著實震住了,這個孩子他該怎么生出來呢?
好幾個月的懷胎可把他折騰壞了,眼看著快到生的月份了,他突然對龍某明提說想回娘家。龍某明本覺得危險不讓他回去,但經不住他的軟磨硬泡,也就同意了。
沒想到黃治庭竟然跑回“娘家”將鄰居剛生的兒子偷了,淡定回到龍家時對“丈夫”說自己已經生了。
看到是個大胖小子,龍某明高興壞了,儼然就是自己的親兒子。
不過,愁人的事又來了,“妻子曹玉蘭”沒有奶水,孩子餓得哇哇大哭,龍某明沒有辦法,只得抱著孩子去找村里剛生娃的媳婦,東求一口西求一口,給孩子吃上了百家奶。
如此一來,正中了黃治庭的下懷。
龍某明一天到黑替孩子找奶吃,累得是精疲力盡,晚上倒床就睡,把新婚那件事早拋腦后去了。
這樣的日子,黃治庭本會過得很舒坦,但龍某明還有哥嫂。
有一天,兩妯娌為了一點小利益斗起了嘴。嫂子嘴巴利害,罵得“曹玉蘭”聽著難受,“她”也不甘示弱,撿更狠的罵了回去。沒想到你一句我一句,最后兩人竟廝打在了一起。
嫂子本是女人,哪里打得過男扮女裝的黃治庭,三下五除二他就將嫂子打倒在地。嫂子又哭又喊,龍家兄弟又不在家,鄰居們便上前去拉架,不曾想“曹玉蘭”一拳就打在拉架鄰居的鼻梁上,直接給人打骨折了。
于是事情升級了,鄰居報了警,“曹玉蘭”和她嫂子,還有一群鄰居都被帶到了公安那里。結果在詢問過程中,黃治庭因為過于心虛而露了馬腳,直接被公安抓了個現形。
1985年10月,黃治庭犯拐賣婦女兒童罪,再加上逃跑,被處以重罪, 判處10年有期徒刑。
本以為他的荒唐人生就此結束,在改造后能夠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然而刑滿釋放后,他卻一點沒變。
出獄后的黃治庭為了生存,又開始男扮女裝,當起了“舞女”,他利用假女人的身份大肆騙取來跳舞的男人們的錢財,最終被發現,讓人狠揍了一頓,差點丟了小命,幸虧被“獄友”所救。
為了報恩,黃治庭向“獄友”許諾,有事你說話,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于是,“獄友”讓他幫忙“教訓”一下鄰居。
2003年臘月,“獄友”叫上黃治庭偷偷潛入其鄰居家,將別人家里的彩電、臘肉、菜油等席卷一空,然后公然拿到公路邊售賣。結果,兩人一同被抓了進去。
一次又一次的改造,黃治庭卻沒有從中得到醒悟,反而變本加利繼續以身試法。他將偷奸耍滑、好逸惡勞、坑蒙拐騙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的人生可謂搞笑、無知、害人害己。
如今網絡盛行的年代,各種騙術更是層出不窮,“摳腳大漢”假扮妙齡少女行騙的更是比比皆是。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被虛假所蒙蔽,也不要懷揣僥幸,以免上當受騙。
文章故事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案件,雖已久遠,但依然給現代的人們以警醒。
申明:圖文無關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素材內容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