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作性睡病,在中醫的記載中,可歸于“多寐”、“嗜臥”、“善眠”等范疇,其核心在于對睡眠與覺醒節律掌控能力的異常喪失。患者仿佛被無形的“睡魔”纏繞,在完全不應該入睡的時刻,遭遇難以抗拒的、突如其來的睡眠侵襲。
最標志性的表現是日間難以遏制的嗜睡。這種困倦感并非普通的疲憊,而是在白天清醒狀態下反復發作的、強烈的睡眠欲望。患者可能在交談、工作、用餐甚至行走中,毫無征兆地陷入短暫的睡眠狀態,持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醒來后可能感到短暫的清醒,但不久嗜睡感又會卷土重來。這種猝倒般的睡眠發作,嚴重干擾了日常生活的連續性和安全性。
另一個獨特而困擾的癥狀是“猝倒”。它并非真正的暈厥或意識喪失,而是在經歷強烈的情感波動(如大笑、驚喜、憤怒或恐懼)時,身體肌肉張力突然短暫地部分或完全消失。可能表現為突然的膝蓋發軟跪倒、頭部下垂、下頜松弛無法說話,或手中物品滑落。整個過程意識通常是清醒的,但身體卻暫時性地“不聽使喚”。
此外,患者在入睡前或剛醒來時,可能出現生動的、如同真實體驗般的幻覺,內容可能令人愉悅或恐懼。有時,在睡眠與清醒的過渡階段,會出現身體暫時無法動彈的體驗,即“睡眠癱瘓”,雖然持續時間短暫,但伴隨的恐懼感可能非常強烈。夜間的睡眠也常常支離破碎,多夢易醒。
中醫認為,這多與脾虛濕困、清陽不升,或腎精虧虛、髓海失養,或心脾氣血兩虛,導致心神失養、神機不振有關。脾主運化,主升清,若脾氣虛弱,運化無力,則水濕內停,清陽不升,頭目失養,故昏沉嗜睡。腎藏精,精生髓,腦為髓海,腎精虧虛則髓海不足,元神失養,調控睡眠覺醒的能力減弱。氣血虧虛,心神失養,則神疲乏力,難以維持持久的覺醒狀態。其根本在于維持清醒、統御神志的能量(清陽、氣血、精髓)不足或運行受阻,使得覺醒的“燈火”時明時滅,難以持續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