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血型的討論,尤其是血型與健康的關系,一直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說法,比如:
那么,血型究竟能否作為預測疾病發(fā)生的“指示信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血型是什么,它是如何影響健康的~
血型是什么
血型,其實就是我們血液中的“標志物”(抗原)分類,就像給血液貼上了身份標簽,這些標簽可出現(xiàn)在紅細胞表面,也可存在于白細胞或血小板上。
目前已經發(fā)現(xiàn)了 43 種不同的血型,最常見的是ABO 血型系統(tǒng)。其主要根據(jù)紅細胞表面有沒有“A”或“B”這兩種抗原標志物來分的。
只有 A 的是 A 型血;
只有 B 的是 B 型血;
兩種都有的是 AB 型血;
兩種都沒有的就是 O 型血。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 O 型血的人最多,大約占三分之一(34.18%),其次是 A 型(28.72%)、B 型(28.19%),AB 型的人最少,只占不到一成(8.91%)。
近年來,有不少研究發(fā)現(xiàn),血型可能通過影響凝血功能、炎癥水平或腸道菌群等途徑,間接關聯(lián)某些疾病風險,但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明確。
血型決定壽命?
不同血型與疾病有什么關聯(lián)?
以下是目前研究較多的幾種疾病關聯(lián):
1
A 型血:更易患早發(fā)性中風和冠心病
2022 年發(fā)表在《神經病學》(Neurology)的一項大型基因薈萃分析中,研究者整合了 1.7 萬名中風患者和近 60 萬名健康人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A 型血者在 18–59 歲時發(fā)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比非A型血者高約 16%;而O 型血者風險最低,低了約 12%。
研究者猜測,這可能與A 型血人群中某些促進血液凝固的因子偏多有關,如血小板、血管內的細胞以及其他循環(huán)蛋白質,這些均在血栓發(fā)展中有作用,但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研究。
無獨有偶,中國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和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的研究對比了 898 名疑似冠心病患者,結果顯示A型血者確診率達 57.1%,顯著高于其他血型的平均 47.3%。
這一差異可能與A 型血者血液中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LDL)水平偏高有關。
2
AB 型血:血栓和卒中風險更高
意大利國家血液中心的研究人員發(fā)表在《血栓形成和止血研討會》(Semin Thromb Hemost)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AB 血型的人比 O 型血更易發(fā)生血栓,風險高出 4%。其中,腦卒中的發(fā)生風險比 O 型血增加 20%。
此外,佛蒙特大學醫(yī)學院進行的一項涉及 3 萬余名受試者為期 5.8 年的隨訪指出,AB 型血與更高的卒中風險相關,相較于 O 型血,卒中風險增加了 83%。
3
B 型血:患糖尿病風險更高
法國巴黎南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糖尿病學》上發(fā)表的一項涉及 8.2 萬余名受試者的大型隊列研究顯示,相較于 O 型血的受試者,B型血受試者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 21%。
4
O 型血:消化性潰瘍風險高
O 型血的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風險顯著高于其他血型,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重要誘因。
中華醫(yī)學研究雜志 2010 年發(fā)表的文章指出,O 型血的人群罹患消化性潰瘍的風險是其他血型的 1.5~2 倍。
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輸血科副主任侯瑞琴表示,血型無法人為改變,雖然可能與一些疾病的發(fā)生存在關系。但我們無法確定作用是大是小,所以無法斷言血型是疾病發(fā)生的必然誘因,日常無需過多擔心。
O 型血更長壽,真的假的?
血型不同,疾病不同。那血型不同,壽命也會不同嗎?
此前一篇文章刷爆網絡,文章內容指出:O 型血更長壽,其平均壽命幾乎可以達到 87 歲。要知道,目前全球最長壽的地區(qū)是香港,當?shù)仄骄A期壽命也不過是 85.83 年。
所以,O 型血真的有這么長壽嗎?
科學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是,O 型血的確不容易罹患兩大威脅長壽的疾病。
2012 年,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將兩項長期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在 20 年內追蹤近 9 萬成人,發(fā)現(xiàn)與 O 型血的人相比,AB 型血的人心臟病風險會提高 23%,而 B 型和 A 型則分別增加 11%和 5%,O 型血的人更不易患心臟病。
2014 年一項來自臺灣的涉及 34 萬名健康人的研究則發(fā)現(xiàn),與 O 型血的人相比,A 型血和胃癌發(fā)病風險、死亡率的增加有相關性,另外非 O 型血與胰腺癌風險提高也有關系。
但這并不代表O型血更長壽。
比如國內學者在 1981 年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對長春 90 歲老人的 ABO 血型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長壽老人血型分布中 A 型血增多,而 O 型血減少。
又比如 2001 年,國內學者對維吾爾族長壽老人的血型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長壽老人的分布情況是 B 血型>AB 血型>A 血型>O 血型。在這項研究中,O 血型的長壽老人也是最少的。
所以,血型跟壽命可能存在關聯(lián),但壽命還會受到遺傳基因、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鍛煉運動等多種因素等影響,因此不能單憑血型就斷定壽命的長短。
與其天天擔心血型會給健康帶來“隱形包袱”,不如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主動管理健康。
5 個健康習慣,
才是真正的長壽“密碼”
哈佛大學發(fā)表在《英國醫(yī)學雜志》上,一項覆蓋 11 萬人、長達 34 年的研究顯示,50 歲以后,如果能做到下面這 5 條健康習慣,至少能健康多活 10 年,還能降低心血管病、2 型糖尿病和多種癌癥的風險。
這 5 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分別是:
1
別碰煙
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傷心臟、肺、血管和整個免疫系統(tǒng),讓人更容易得癌癥、慢阻肺等嚴重疾病。
如果你是老煙民,建議及早戒掉,越早戒煙對身體危害越低。
你可以這樣做:
一旦想抽煙,就深呼吸五次或嚼無糖口香糖。
找點戒煙搭子,一起互相打卡、鼓勵。
給自己設定獎勵目標,每堅持一周不抽煙,就給自己一個小禮物,比如看場電影或買喜歡的小零食(無煙)。
2
適量飲酒
酒精也是公認的一類致癌物,對于無法不喝酒的人而言,日常要控制飲酒量,家里可準備定量玻璃杯,倒酒只倒到刻度線。
據(jù)中國膳食指南,成年男性每日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 25 克?,女性每日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 15 克?。
同時切記不要空腹飲酒、喝混酒,一些本身身體肥胖、罹患肝病的患者則盡量別喝酒。
3
控制體重
肥胖與多種疾病的發(fā)生存在直接關系,建議日常要將 BMI 控制在 18.5~23.9 之間,計算公式為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你可以這樣做:
4
每天保持 30 分鐘或以上中高強度運動
開始時可以選擇強度小一些的,隨著體能的提升,逐漸提高強度。
如果抽不出整段時間,也可分段進行,早中晚各 10 分鐘快走、原地小跑或跳繩也算。或在上下班時選擇爬幾層樓梯再坐電梯,打電話時站著或者來回踱步。
5
飲食均衡
核心要多元搭配,五色蔬果+全谷物+優(yōu)質蛋白,少碰加工食品、高脂高糖食物。
早中晚餐至少攝入 5 種顏色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西紅柿(紅)、黃瓜(綠)、紫甘藍(紫)、橙子(橙色)、梨子(白色)。
想吃零食可自制,用堅果、酸奶、水果片代替薯片、糖果,營養(yǎng)更均衡。
總之,血型與健康的關系目前沒有明確的定論,與其去糾結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情,何不如將重點放在健康生活上,這樣做對預防疾病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Thomas Jaworek, et al., Genetic Contributions to Early and Late Onset Ischemic Stroke, Neurology (2022).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1006
[2] Jaworek, ThomasXu, Huichun Gaynor, Brady J.Cole, John W.Contribution of Common Genetic Variants to Risk of Early Onset Ischemic Stroke.
Neurology.AgUH31.2022.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1006
[3]Massimo Franchini,Giuseppe Marano,Stefania Vaglio,Liviana Catalano,Simonetta Pupella,Giancarlo Maria Liumbruno.The Role of ABO Blood Type in Thrombosis Scoring Systems.Semin Thromb Hemost.2017.03
[4]Guy Fagherazzi,Gaelle Gusto,Francoise Clavel-Chapelon,Beverley Balkau &Fabrice Bonnet.ABO and Rhesus blood group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evidence from the large E3N cohort study.Diabetologia58, 519-522(2015).23 December 2014
[5]Meian He, Brian Wolpin, Kathy Rexrode, JoAnn E. Manson, Eric Rimm,Frank B.Hu,and Lu Qi.ABO Blood Group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wo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Volume 32, Issue 9, September 2012; Pages 2314-2320
https://doi.org/10.1161/ATVBAHA.112.248757
[6]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冠心病風險評估與干預指南》.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23.
[7]《患者為啥既是B型血又是O型血?川腫成功揭秘并為其輸血》. 四川省腫瘤醫(yī)院 2023-09-27
[8] 《血型與心腦血管病、癌癥、糖尿病有關系?這種血型風險最高》. 健康時報 2023-11-05
策劃制作
來源丨39健康網(ID:health39net)
審核丨唐菲菲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yī)師 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血液病學專委會副秘書長
責編丨楊雅萍
審校丨徐來、林林
本文轉自“科普中國”(id:Science_China)公眾號
編輯:吳裕慧
一審:施新杭
二審:盧立明
▼金華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
地址:金華市婺城區(qū)雙龍南街811號
官網:jhskx.jinhua.gov.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