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頭走西口歷史文化街區,承載著歲月的滄桑與記憶的厚重。6 月 15 日,一場關乎文化傳承的“守護之約”在此悄然開啟。為筑牢文物保護的專業壁壘,讓依法守護的理念如種子般深植心間,街區組織召開了文物保護專題培訓會。此次培訓的目光,聚焦于街區內 19 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那些珍貴的傳統民居院落,它們仿若歷史的 “活化石”,靜默訴說著往昔故事,亟待科學的守護與規范的管理。街區各院落商戶、運營管理單位、施工建設單位等眾多 “文化守護者” 齊聚一堂,在研討與學習中,探尋讓古老建筑煥發新生的密鑰。
守護歷史根脈:文物保護的核心要義
這些承載著“走西口”厚重歷史記憶的磚木結構院落,作為地域文化傳承的重要物質載體,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會議以“強化底線思維,明確保護紅線”為核心議題,特邀內蒙古古韻文化遺產保護有限責任公司專家李清現場授課。他重點闡釋了木構文物建筑面臨的火災風險防范要點與防水防滲關鍵技術措施,特別強調:“任何形式的暴力對待文物行為都必須堅決杜絕?!?/p>
會議明確要求,街區所有運營、維護及修繕工程,必須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以法治思維筑牢文物保護防線。
以案為鑒:守護文物安全防線
通過剖析文物保護領域典型事故案例,會議反復強調:"文物安全無小事,依法依規是文物保護工作的生命線。" 各相關單位及個人需深刻認識自身在文物保護中的法定責任,將敬畏法律、遵守法律貫穿保護工作全過程。從日常巡檢到專業修繕,每一個環節都需以法規為準則,以匠心為堅守。
凝聚合力:構建規范化保護體系
此次專題培訓的召開,標志著老包頭走西口歷史文化街區在構建規范化、法治化文物保護管理體系上邁出堅實一步。未來,街區將持續強化監督指導,確保各項法律法規要求落地見效,凝聚商戶、管理方、建設方等多方力量,共同守護承載城市歷史文脈的寶貴遺產,讓文物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得以永續傳承。
來 源:老包頭走西口歷史文化街區,平臺對原文有修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為授權轉載發布,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