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昂的建設成本(平均造價約7億元/公里,一線城市地鐵造價超10億元/公里)與運營開支(人力成本、電費、設備維護和管理費等支出占比超過60%),再加上當前票價收入遠遠無法覆蓋營業總成本,大部分地鐵都無法通過自身經營實現盈虧平衡,不得不依靠當地提供大量補貼。
去年,30城地鐵只有不到一半(13家)實現上漲。北京基礎設施投資(北京地鐵母公司)蟬聯第一,凈利潤同比增長31.5%至31.53億元。緊隨其后的是天津軌道交通(8.46億元)、長春軌道交通(5.91億元)、南京地鐵(4.28億元)、成都軌道交通(3.79億元)。
北京地鐵是國內最早建立的地鐵系統,去年開通3條新線路(3號線一期、12號線、昌平線南延一期),新增地鐵運營里程43公里,總里程達到879公里(29條線路),是世界上最為繁忙的地鐵網絡之一。京投作為北京城市軌道交通業主單位,提供集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營及資產管理、指揮調度、科技創新于一體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北京地鐵實現盈利,但它獲得的補貼也是最多的,達到248.52億元。其次是青島地鐵(89.03億元)、寧波軌道交通(78.23億元)、成都軌道交通(73.35億元)、深圳地鐵(71.5億元)。
事實上,如果扣除補貼,幾乎所有城市的地鐵均處于虧損狀態。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文章說福州地鐵是唯一盈利的,扣除2159萬元補助,還有2.89億元利潤。但與大多數地鐵公司不同,福州地鐵其他收益中的“補助”并不包含營業收入中的“票款補貼”,去年這筆收入達到34.44億元。
西安軌道交通和深圳地鐵由盈轉虧,尤其是深鐵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去年實現營收211.89億元,同比下降15.74%;凈利潤為-335.66億元,要知道它曾是“國內最賺錢地鐵公司”,2019-2023年凈利潤分別為118.12億、112.72億、29.97億、10.43億元、5.63億元,整體呈下滑趨勢,而且這五年的盈利無法填補去年的虧損。如果扣除補貼,虧損高達407.16億元,相當于每天燒掉1個億。
去年,深圳地鐵客流量首次突破30億人次,達到31.02億人次。客運強度(日均客運量/運營里程)為1.43萬人次/公里日,是全國地鐵最擁擠的城市。12月31日總客運量達到1188.49萬人次,刷新單日歷史最高客流紀錄。
營運數據創下歷史新高,但業績還是出現下滑,原因就在于TOD模式(“軌道+物業”模式,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綜合物業開發)受到地產行業下行的沖擊。去年,站城一體化開發項目主營業務收入近乎“腰斬”,同比下滑46.23%至79.17億元。與此同時,作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對萬科的投資虧損也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原因。
由于地鐵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為了保持普惠性質,票價調整非常謹慎。但隨著物價上漲,地鐵公司的運營成本也在不斷攀升,運營壓力持續增加。多地直接或間接提出漲價。例如,昆明地鐵從4月15日起調整線網票價,起步價不變(2元4公里),此后每增加1元可乘坐4、5、6、7、8、9公里。5月底重慶地鐵舉行相關調價聽證會,擬終結持續近20年的“2元時代”。過去五年間,武漢、南京、沈陽等城市也調整了地鐵票價。
有的則開啟降本增效模式。比如,杭州地鐵調整自動扶梯的運行時間,部分站點自動扶梯僅于工作日上下午開啟。佛山地鐵運營的所有線路將提前30分鐘收車,并開啟“一站一方案”車站照明、空調設備、扶梯運行節能模式等節能措施,預估全年可同比降低7.7%的用電量,節省成本超千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