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念
回到民國,遇見的才子佳人簡直不勝枚舉。不說才子只看佳人,那也應接不暇。
首先映入眼簾的當屬“四大美女”林徽因、陸小曼、周旋和阮玲玉,她們分別被冠以“民國女神”、“校園皇后”、“金嗓子”和“默片影星”之名。即使你沒有看見她們的花容月貌,但是聽其芳名直叫無數英雄競折腰,那是多么溫文爾雅又讓人想入非非的名字啊!可是緊跟后面而來的另位大美女,因父親為其取了一個太過高雅的名字,差點被人們遺忘,幸遇一位好校長,將其姓名改得土到塵埃里,俗不可耐。真的沒想到,改了名字的她卻一舉成名。
她就是昔日上海灘十大美人之一的王人美。
圖片注:《風云兒女》劇照,(左:陸露明,右:王人美)陸露明飾演的女友與王人美飾演的阿鳳,攝于1935年。
一、但凡書香之家,孩子取名都不可能太俗
1914年12月24日,湘瀟大地被薄霜覆蓋,枯草葉上凝結的冰清玉露如銀色鎧甲,在陽光折射下發出碎鉆般的光芒。公園里如火的楓紅和湖邊尚未褪盡的柳黃交相輝映,匆匆前行的路人呼出圈圈白霧,順著嘴角上揚,忽而飄向路邊梧桐殘葉的縫隙里,再也尋她不見。雖是初冬,陽光依然從樹梢的禿枝上斜射下來,把長沙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染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此時,湖南師范大學王正樞教員家里有一女嬰呱呱墜地。
王教員自身學識淵博,今又喜得愛女,連忙引經據典,翻閱四書五經,為女兒取名寓意高雅的“庶熙”二字。“庶熙”出自《尚書·堯典》中“允厘百工,庶績咸熙”。父親希望女兒長大后,既能善待自己又能善待他人,無論從事何種事業都能興盛繁榮。
庶熙出生后,在父母的悉心撫養下含著金鑰匙成長,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慈母在她7歲時病逝。隨后,最疼愛她的父親也在五年后離世。父母的相繼離世,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了生活支柱。為了生計,13歲的小庶熙跟著哥哥們來到上海謀生。
(以下為一組民國服飾圖片)
二、庶熙人美歌甜,就是名字過于高雅
來到上海后,王庶熙由于天生麗質,聰明伶俐,便被上海美美女校錄取學習歌舞。在那個戰亂不斷飄忽不定的年月里,學校為了生存不得不成立“中華歌舞團”。
王庶熙越長越美,人見人愛,如出水芙蓉般亭亭玉立,特別是莞爾一笑,更有沉魚落雁之美,這便引起校長黎錦暉高度關注,他打算重點培養這個甜美可愛的女孩。
剛要呼喚她的名字,卻又眉頭緊皺,覺得“庶熙”這個名字太過高雅,讓人望而生畏,有種無法靠近之感。作為演員,充其量就是一位藝人,如何讓人呼之欲出,在觀眾中能響開名氣朗朗上口最為重要,如“低音皇后”白光,“京劇大師”梅蘭芳等等。
想到這里,黎校長便走到王庶熙面前,建議她改一改名字,改得越俗越好,越土越好,越容易記憶越好。王庶熙嫣然一笑便低下頭去,改名字就改名字,縱觀古今中外,哪位藝人不是有個響當當的藝名呢?可是自己初來乍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什么名字才適合自己呢?
思前想后,她羞答答地抬起頭,望著黎校長說:“校長言之有理,小女子才疏學淺,不知什么名字適合自己,您就幫我起一個吧。”校長一聽她樂意改名,哈哈大笑道:“你的哥哥都是‘人’字輩,你人又長得那么美,干脆就叫‘王人美’吧”。王庶熙聽了連連點頭,她采納了校長的建議,從此改名為王人美。
說來也巧,王人美這個土里土氣的名字,恰好符合‘人’字輩的王家族譜,她的幾位哥哥分別是王人路、王人藝、王人旋等。校長為其取名王人美,也是希望她能打破女孩不入輩的封建習俗,在演藝事業上闖出一片美好的藍天。
確實,改名后的王人美演藝之路越走越順,她在歌舞團里迅速走紅,成為團里的臺柱子,成為上海灘“四大天王”之首。
三、王人美從影,事業輝煌騰達感情卻坎坎坷坷
1930年,17歲的王人美風華絕代,猶如一曲清歌溫婉動人,攝人魂魄,她的一顰一笑如春花般綻放,洋溢著勃勃生機。因此,她被電影《空谷聲》導演看中,應約參演,那便是她的電影處女作。不久,她便加入了上海聯華影業公司。
1931年,王人美與金焰、紫羅蘭等明星一起主演愛情電影《銀漢雙星》,受到觀眾一致好評。
1932年,王人美因主演《野玫瑰》中女主角一炮走紅,成為國際巨星。此后,她又先后主演了《漁光曲》、《風云兒女》、《長空萬里》、《關不住的春光》等多部電影。然而,世事捉弄人,事業上的成功并沒有讓她的感情生活一帆風順,上天真的為其打開一扇門又隨手為她關上一扇窗。就在拍攝電影《野玫瑰》時,情竇初開的王人美和男主角金焰因戲生情,擦出了愛情火花,走進了婚姻殿堂。但是,好景不長,因為戰亂和聚少離多等原因,再加之兩人三觀不一致,性格不合,終于撐到1945年便分道揚鑣了。
“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這首遲來的歌曲,就是離婚后王人美獨自生活的真實寫照。十年之后,王人美遇見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位丈夫——著名畫家葉淺予。
1966年,正當王人美的感情生活相對穩定時,各種流言蜚語便一股腦地向她襲來,實在分身無術,滿身是嘴也難以澄清這烏七八糟的塵世,一度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好歹家人和朋友都相信她,支持她,照顧她,一段時間后她又康復了。哪知上天也妒美,刮起了長達十年的特殊風暴,她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精神病再次復發。在這十年中,她的精神病反復發作,直到1979年,王人美才獲得平反與自由。
1987年4月12日,王人美的人生走到了終點站,在北京香消玉殞,享年73歲。2005年,恰逢中國電影100周年華誕,王人美當之無愧的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2011年,王人美親手創作的自傳《我的成名與不幸》出版發行。
文章到此理應落筆,但是從王人美改名這件事,足以證明姓名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不是越文雅越好,也不是越土越好,它既是一個人的名片,又是一個人的廣告招牌,聽其名如見其人,要因人而異。縱觀王人美的一生,名字雖好,但是充滿了諸多不幸與波折。還好,她在演藝事業上大放異彩,永載史冊;在那艱難歲月里,她孤身前行,如同璀璨星辰閃耀夜空,讓后人銘記于心,世代傳承。
——《寫乎》《作家薈》關于稿酬的啟事:
1、2025年1月1日起,文章采用后,公眾號最低閱讀量≥200,稿酬5元;一個月內(下旬作品截止次月10日),在公眾號閱讀量≥500的,稿酬10元;閱讀量≥1000的,稿酬15元;閱讀量≥1500的,稿酬20元;閱讀量≥2000以上的,稿酬30元。
每篇文章所獲贊賞金總額,5元以上者70%發放給作者,5元以下者不發放作者,留作平臺經費。
2、稿酬和贊賞在下月上旬以微信轉賬的方式發放當月稿酬。
3、要求原創首發作品,非原創首發請勿投寄。
4、《作家薈》(散文詩歌類)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寫乎》(歷史文化類)投稿郵箱:49902091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