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收藏著一批珍貴的抗戰文物。
這些文物中,既有中共領袖領導抗戰的用品,也有人民群眾參加抗戰的器物;既有高級將領馳騁沙場的裝備,也有普通戰士英勇殺敵的武器;既有英烈以身報國的遺書壯言,也有民眾百姓不畏犧牲的家國情懷……抗戰精神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這些實實在在的、生動鮮活的人和事,向參觀者訴說著那段悲壯而感人的歷史。同時也印證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傳統,經過嚴酷斗爭的錘煉,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高度升華,凝聚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值得永遠銘記和傳承。
守護黑土地的英魂
2013年9月16日,是東北抗日烈士成慶龍犧牲81周年的日子,烈士之子、92歲高齡的成皓然,將家中珍藏了80年、記載其父抗日事跡和534名抗日烈士名冊的《國民救國軍抗日血戰史》捐贈給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國民救國軍抗日血戰史》
成慶龍是該書中記載的534名抗日烈士名冊中的第一位烈士。
1931年9月,東北愛國人士在北平組織成立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和“民眾抗日后援會”。成慶龍任總指揮,吳蔭軒任副總指揮。
1932年9月12日的《大公報》第三版以《救國軍成慶龍等抗日經過一月大小十五戰》為題,作了詳細報道。
成慶龍的抗日舉動,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日軍視之為心腹之患。為除掉他,日軍曾想盡一切辦法,懸賞追殺。
1932年9月,成慶龍帶隊去吉林救國軍司令部聯系作戰任務,在返回部隊途中被漢奸出賣,遭日軍包圍。9月16日,成慶龍及同行人員全部英勇犧牲,時年34歲。
成慶龍犧牲的事,家人并不知道,至1933年《國民救國軍抗日血戰史》印制好后,東北抗日義勇軍專門派人將這本書送到山東成慶龍妻子手中,家人這才知道他已經犧牲了。
七七事變爆發后,成慶龍妻子將此書埋在了自家院中,直到抗戰結束。
幾十年來,成慶龍的家人一直把這本《國民救國軍抗日血戰史》視若珍寶。同樣,這本書也凝結著家人對成慶龍深深的懷念。
1987年,民政部門也是借助此書確認了成慶龍烈士的身份,為其頒發了烈士證。
舞臺上的吶喊
紀念館珍藏的《保衛盧溝橋》和《盧溝橋》這兩部話劇劇本,是描寫和反映抗戰文化的重要文物。
話劇《保衛盧溝橋》是全面抗戰爆發后,由上海文藝界的中國劇作者協會集體創作的三幕劇。參加創作的作家和藝術家有20多位,都是文藝界精英。比如崔嵬、張季純、馬彥祥、冼星海、周巍峙、夏衍、鄭伯奇、張庚、孫師毅等。創作完成只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成為話劇創作史上的一個奇跡。
一個月后的1937年8月7日,《保衛盧溝橋》在上海蓬萊大戲院首演,上演后立即轟動全國。
《保衛盧溝橋》劇本
《保衛盧溝橋》的創作演出,是中國戲劇陣線的戰斗宣言。那時,上?!渡陥蟆份d文評論此劇是“一顆擲向民眾深處的爆烈彈,猛烈激動每一個觀眾的神經,沸騰了他們的熱血”。蓬萊大戲院內外響徹“保衛盧溝橋”的口號聲。
另一出話劇《盧溝橋》,是由著名劇作家田漢創作的。1937年7月16 日,南京新聞記者協會拜訪田漢,請他寫一部話劇,以慰勞前方抗日將士。田漢當即應允,當晚就動筆,取名《盧溝橋》。他請洪深、馬彥祥任該劇的導演,并特別邀請一些知名演員參加演出。
《盧溝橋》劇本
8月的南京酷暑難耐,田漢揮汗如雨、夜以繼日地趕寫劇本。
劇中的一些插曲都由張曙作曲,他采用了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民歌曲調,這些歌曲在話劇公演之前,就已經陸續發表,在南京廣為流傳,為話劇的上演營造了濃厚的戰斗氛圍。
8月9日,話劇《盧溝橋》在南京大華電影院首次公演。田漢和導演洪深登場與觀眾見面,張曙和冼星海也在劇中扮演了不同角色。劇中沒有中心情節和主要人物,有的只是一個個充滿激情的群眾場面和一首首奮進激昂的救亡歌曲,整個演出以激情取勝。演員中除了從上海請來的明星胡萍、王瑩外,其他都由南京的新聞記者擔任。
這種內容的演出在當時是受到限制的,因為當局正在與日方交涉,“主戰”還是“主降”尚在猶豫中。所以開幕前一群特務突然前來阻止,全場觀眾為之嘩然。洪深當即跑到前臺,與特務們據理力爭,由于廣大觀眾的強烈要求和抗議,演出終于開始。盡管天氣炎熱,但是場內座無虛席。剛出獄的救國會“七君子”作為嘉賓觀看了首演,成為全場的焦點。觀眾們紛紛前來感受抗日御侮、保家衛國的氛圍。
《保衛盧溝橋》與《盧溝橋》兩部話劇都是在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創作的,分別在上海、南京先后首演,由此掀起了民眾抗戰愛國的熱潮。兩部話劇相互呼應,相得益彰,是文藝界在民族危急和存亡的關鍵時刻發出的抗戰吶喊!
婦救會主任的《獄中一百天》
田振亞是當年河北省安國縣婦救會主任。
這份名為《獄中一百天》的抗戰文物,密密麻麻地寫在當年安國縣警察局登記戶口紙的背面。田振亞把一個鋼筆尖綁在秫秸稈上,以染料當墨水記錄了她在獄中的100天,展現了這位抗戰女性的崇高品格和堅強意志。
《獄中一百天》
1943年2月,田振亞要去安國縣東吳家莊傳達列寧格勒戰斗勝利形勢和黨對抗日斗爭的有關指示,路上,由于叛徒的告密不幸被捕。叛徒秉承日軍的意圖向田振亞勸降,并拿著一張自首書的表格讓田振亞填寫。遭到田振亞的怒斥后,敵人又派另一個名叫張美臣的叛徒來勸她自首,仍然無果。日軍又親自來施展淫威,他們把刺刀架在田振亞的脖子上,逼著她寫自首書。田振亞被激怒了,她用力推開日軍的刺刀,滿腔怒火地對敵人說:“你們有你們的國家,我有我的國家,我愛我的國家有什么罪?”敵人只能把她關進陰暗潮濕的監獄里。
在獄中,田振亞展開了六天六夜的絕食斗爭。
安國縣委的領導獲悉田振亞被捕并了解到她在獄中堅貞不屈和絕食斗爭的表現后,特派內線人員向田振亞送來消息,更加堅定了田振亞與敵人斗爭的信心。為了能同敵人繼續斗爭下去,田振亞停止了絕食斗爭,但她的身體遭到了嚴重摧殘。在獄中堅決斗爭了一個多月后,有一天田振亞在脫上衣時,忽然發現棉衣的右下角處有一個蘸水筆尖。她托人弄來顏料當墨水,把偽軍們用的戶口紙片當稿紙,開始一頁頁記錄下獄中發生的事情,記錄下日軍是怎樣殺害中國人、叛徒漢奸是怎樣無恥地為日軍效勞的丑惡行徑。又過了一段時間,借獄友被釋放出獄的機會,她把寫好的日記托獄友帶出交給安國縣委。
安國縣委也一直密切注意著田振亞在獄中同敵人斗爭的情況,并設法營救她。不久,田振亞被轉押到一間無人看管的牢房,這是上級組織為營救她特意安排的。
田振亞最終被組織營救出獄,迎來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曙光。
白求恩贈送的手術器械
1939年1月12日,白求恩因搶救傷員劃傷手指感染,不幸逝世,為中國的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他犧牲68年后,他的部分珍貴遺物入藏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2007年8月15日,白求恩大夫的親密戰友、時任晉察冀軍區衛生部副部長游勝華的家屬,鄭重地將白求恩大夫的五件珍貴遺物捐獻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白求恩贈送的手術器械
這五件遺物分別是,一件骨錐、一件止血鉗、一件中鉗、一件拉鉤、一口木箱。前4件文物為胸外科醫生使用的手術器械,是白求恩從加拿大帶到中國的,曾在歷次戰地救護中使用過的。白求恩生前非常珍惜這些醫療器械。他在生命垂危之際寫給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的信中,就有這樣的囑托:“給軍區衛生部長兩個箱子,游副部長8種手術器械,凌醫生可以拿15種,衛生學校的江校長讓他任意挑選兩種物品做紀念吧?!鄙鲜?件文物便是白求恩臨終前送給游勝華的“8種手術器械”里的部分遺物,這4件器械分別刻有“德國制造”“美國制造”和不銹鋼等英文字`樣。時隔半個多世紀,這些器械依然熠熠閃光,結實可用,足見制造之精良,保存之完好。
至于那口木箱,白求恩在艱苦的戰爭歲月里曾用它裝過手術器械和書,行軍時將它綁在馬背的馱架上,到達宿營地后,則放在炕上當小桌子用。白求恩在遺囑中所稱“游副部長8種手術器械”便是裝在這口木箱里,后來一并送給游勝華的。
據游勝華的女兒游黎清介紹,父親游勝華和母親孟毅生前對白求思贈送的遺物非常愛惜,轉戰南北,都是始終隨身帶,新中國成立后更是當作傳家寶一直珍藏著。游勝華晚年時又將這些珍貴的遺物留給子女保存。游黎清還介紹說,1938年6月,白求恩帶著大批藥品、顯微鏡、X光鏡和許多手術器械來到晉察冀軍區擔任衛生顧問。聶榮臻司令員指派游勝華專門協助白求恩,并負責白求恩的安全和生活。游勝華經常與白求恩一起做手術、查房,一起上前線實施戰地手術,一起到前線和后方醫院檢查指導工作。漸漸地,他們成為親密戰友,就連游勝華和孟毅二人的婚姻也是在白求恩熱心幫助下促成的。
現在,這組文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基本陳列里展出,無聲地向人們訴說那段雖已遠去、但依然留存在人們記憶深處的感人至深的往事。
李敏的歌聲
這本館藏文物是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第四師女戰士李敏的手抄歌曲集。這個珍貴的筆記本,封面用白布包裹。由于年代久遠,白布已經發黃了,上面還浸入了很深的水漬痕跡。封面上寫著“東北抗聯第六軍李敏1939年9月于羅北”。
李敏的手抄歌曲集
這個筆記本是李敏繳獲的日軍筆記本,此后她就用它來抄寫歌詞。70年來,一直由她本人保存著。2010年6月,李敏把它捐贈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這個本子上,有她個人寫的歌詞,還有抗聯將領趙尚志、她的丈夫陳雷等很多抗聯將士寫的歌詞,都被她一一抄錄。
“碧草蕭蕭,樹葉青青,滿山野花顏色新……”歌本中這首《采山菜歌》,在80年后的今天,當年抗聯女兵采野菜的小路依舊芳草萋萋,但能吟唱出這首歌曲的人已經都過世了。李敏生前回憶說:“最艱苦的時候,我們就唱歌,是歌聲給了我們堅持下來的信心和勇氣?!眳⒂^者看到這個小小的歌本,仿佛也回到了那白山黑水間,仿佛也看見了抗聯戰士們在冰天雪地里,在饑寒交迫中,穿著單薄的衣衫,啃樹皮、吃草根,靠著堅強的意志與窮兇極惡的日軍展開殊死搏斗。他們用熱血染紅了皚皚白雪……
2005年,李敏被俄羅斯政府授予“朱可夫勛章”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
《義勇軍進行曲》,抵御外侮最強音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收藏有多種版本的義勇軍進行曲唱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抗戰時期錄制的前三版《義勇軍進行曲》唱片。
1934年,由左翼影人領導主持的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成立,田漢為其寫了名為《鳳凰的再生》的文學劇本,后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將影片定名為《風云兒女》,其中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聶耳譜曲。1935年5月9日,《義勇軍進行曲》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錄制,24日,電影《風云兒女》在上海北京東路780號金城大戲院(今黃浦劇場)首映。同年7月,第一版《義勇軍進行曲》唱片由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發行。
1937年8月淞滬抗戰開始。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商運輸生產唱片原材料的商船受阻,英商經營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遇到極大的困難。從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百代唱片公司將當時銷路較好的唱片模板運到英國統治下的印度繼續生產。這批唱片模板包含大量的抗戰救亡歌曲,其中就有《義勇軍進行曲》。
這版《義勇軍進行曲》唱片,唱片的片芯與第一版原版唱片保持一致,只是字體大小略有不同,且下方用英文注明是印度制造。
《義勇軍進行曲》第三版唱片名為《起來》,1941年灌錄出版于紐約,由美國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用中、英兩種語言演唱。
美國的這位著名黑人歌唱家,同時也是一位知名的社會活動家。早在1940 年他就結識了因教唱抗戰歌曲遭當局迫害的中國音樂家劉良模,從此,與《義勇軍進行曲》結下了不解之緣。
羅伯遜雖遠在美國,但他始終關注著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1941年,經羅伯遜提議,與劉良模以及“華僑青年歌唱隊”合作,在紐約出版了著名的英文版中國抗戰歌曲專集,向全世界發行。此套唱片名為《起來》,共三張,灌錄了六首抗戰救亡歌曲。其中《起來》(《義勇軍進行曲》)片號為K520A,由羅伯遜分別用中、英兩種語言演唱。
保羅?羅伯遜錄制的《起來》唱片
這套唱片由宋慶齡作序,并在封套的扉頁上題詞:“中國已經發生了新的民眾歌唱運動,它源自抗擊敵人的力量……”唱片版稅及發行的收益捐贈給了保衛中國同盟,表達了美國人民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支持。
“劉老莊連”: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這組文物是劉老莊連82烈士中李云鵬烈士的遺物,為李云鵬寫給家人的平安家信信封、照片及 1983 年頒發的烈士證明書。這組文物填補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關于劉老莊連這個烈士團體文物的空白。
李云鵬烈士的遺物和烈士證明書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劉老莊連”英模部隊承載著先烈的精神,以挺拔的身姿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2016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抗戰史實調研組一行5人,來到劉老莊連82烈士陵園參觀調研。調研時得知劉老莊連李云鵬烈士的妹妹李愛云一直在為哥哥掃墓,還義務承擔為參觀者宣講李云鵬和劉老莊82烈士事跡的工作。在了解到李愛云手中保留有李云鵬烈士一封家信的信封、一張原版照片及烈士證明書后,調研組提出能否將這些珍貴的藏品贈送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這個愿望很快就實現了。
李愛云飽含深情地介紹道:“他(李云鵬)生前曾給家里寄過兩封信,這成為家里親人唯一的回憶。”李愛云說,“自父親收到這兩封信后,大哥便杳無音訊,直到第二年,同在部隊的表叔來信告知,大哥已犧牲?!崩钤迄i家中兄妹6個,李愛云排行最小。李云鵬犧牲時,她還沒出生。李愛云說:“大哥是我們全家的驕傲,也是我一生最大的驕傲!”
原標題:《你知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有哪些館藏珍品嗎》
欄目主編:黃瑋 文字編輯:許云倩 題圖來源:題圖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作者提供 圖片來源:照片由作者提供
來源:作者:王建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