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時間,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可以說相當迅速,產(chǎn)品迭代、技術更新,讓很多小伙伴直呼錢包根本就跟不上。而且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推出不同級別和價位的新能源汽車,讓很多小伙伴都挑花了眼,實際上很多時候,如果沒有基本的購車常識,那么購買新能源汽車,一不小心就跳坑了……
作為一個“腳部”汽車博主,不可能像很多大V一樣每天換車,但是從2022年到2025年,也買了兩款新能源汽車,一款增程式電動車,一款純電車,而在這三年間,也試駕了很多的新能源汽車,幾十款還是有的。所以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選擇,還是有一點點心得,接下來我們將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給大家列出了新能源汽車的“四不買”。
廠家朝不保夕,承諾再多也不買!雖然說新能源汽車是絕對意義上的朝陽產(chǎn)業(yè),但是從商業(yè)的角度來說,必然有很多車企最終沒法進入“決賽圈”。所以從今年往后幾年時間,我們可能還會看到很多新能源汽車廠商,尤其是新勢力廠商暴雷,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市場競爭激烈。
對于消費者來說,買車之前就要多看看相關的消息,尤其是廠家經(jīng)營上面的數(shù)據(jù),比如上個季度的銷量,單車毛利率等等,有些品牌雖然在虧損,但是整體的經(jīng)營是向好的,產(chǎn)品口碑也非常好,比如小米汽車這種。最怕的就是那些經(jīng)營狀況比較差,還給用戶各種畫餅的車企,有些一看就沒有可持續(xù)性,大概率就是圈一筆錢,然后跑路,這些車肯定不能買,買到之后,車廠倒閉,維修、保養(yǎng)、出售都是問題。
沒有相對長續(xù)航,油耗再低也不買!很多小伙伴在買插混和增程之前,會有一種很理想化的想法,那就是有電用電,沒電用油,所以很多小伙伴選擇了一些入門級別的車型,也就是名義純電續(xù)航里程只有兩位數(shù)的車型。
但是很多小伙伴買到車之后,才發(fā)現(xiàn)純電還是太香了,充電跑兩回之后,就完全不想用油了,但是當初購買的這些名義純電續(xù)航只有幾十公里的插混和增程,實際能純電跑的里程很短,快充功率還特別低,用起來太憋屈了。
純電車,沒有800V以上不買!對于純電車來說,除了續(xù)航里程要高、里程計算要準確之外,最重要的一個使用指標,可能就是充電功率了,目前市面上的純電車,有400V平臺、800V平臺、900V平臺和1000V平臺車型,總體來說,數(shù)字越高,充電效率越高。像比亞迪的1000V兆瓦閃充,在兆瓦閃充上,5分鐘就能補能400公里,在普通快充樁上,也能把功率拉滿,但是很多400V平臺車型,遇到充電站車比較多的時候,功率直接就沉底了。
所以買純電車,長途行駛的補能速度就是一個重要的考量了,在可選擇范圍內,能買更高電壓平臺的車型,就不要選擇400V平臺的車型,直流充電功率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用車體驗。
駕駛輔助,硬件湊合也不買!很多小伙伴買車之前,都覺得可能對于駕駛輔助沒有需求,所以在買車的時候,就選擇一個基本的配置,到了OTA之后,硬件不支持更高級別的輔助。但是只要用過駕駛輔助,尤其是特斯拉FSD、理想AD MAX等高階智駕之后,面對自己硬件不足的車型,就會嫌棄得直呲牙。
所以買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價格稍微高一點的新能源汽車,在硬件這一塊,一定不能吝嗇,像什么激光雷達、英偉達芯片,該有的最好都要有,日后更新,駕駛輔助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購買新能源汽車,還是要有一定的避坑技巧,這其中有車企層面,也有產(chǎn)品層面,我們總結了上述“四不買”。大家覺得,在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時候,還有哪些坑要避開呢,不妨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