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飛
01
幼兒園人數,兩年減少超1000萬人
6月11日,教育部發布了《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披露了許多關鍵數據。
其中提到:
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583.99萬人。
其實早在2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已經披露了相關數據。
3583.99萬人,相比于2023年年末減少了508.99萬人,也即一年減少了500多萬人。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教育部
從上面的歷年數據可以看到,過往每年的增幅基本都是200萬人左右,而如今減少幅度明顯在加快,2023年和2024年幼兒園在園人數每年都減少了超500萬人。
2023年減少了534.57萬人。
意味著,2023年與2024年,幼兒園在園人數兩年合計減少了1043.56萬人。
幼兒園人數持續減少的直接原因,當然是新生兒人口持續下滑所致。
而且,新生兒人口減少產生的沖擊,已經跨越幼兒園延伸到了小學。
教育部披露:
2024年小學在校生10584.37萬人。
這意味著,去年小學在校生人數較2023年減少了251.6萬人。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教育部
事實上,小學在校生人數2022年也出現過收縮,但那一年情況和現在不同。
當時處在疫情期間,有很多跨境學童流失疊加部分家長為了子女安全采取了延遲入學策略。
到2023年疫情結束后,2023年小學在校生、招生、畢業生全面實現增長。
2024年小學在校生、招生人數同時減少,則是新生兒人口帶來的影響,已經從幼兒園延伸到了小學。
這一點,可以從教育部披露的招生人數中得到答案。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年普通小學招生人數1616.63萬人,相較于2023年的1877.88萬人,減少了261.25萬人。
02
幼兒園、小學關停潮上演
學生荒的出現,首當其沖的便是學校數量。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 2023年減少了1.48萬所。
2024年幼兒園數量25.33萬所,減少了2.11萬所。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教育部
和幼兒園在園人數一樣,幼兒園數量也在加速減少,加速關閉。
小學方面,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普通小學13.63萬所。較前一年減少了0.72萬所。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教育部
從數據可以看到,小學數量一直在減少。
在新生兒人口減少之前,主要因素是城市化帶來的鄉村學校關閉與合并。
過去幾十年的城市化進程,大批農民進城,隨帶著他們的子女也進城就學,在這種背景下,很多農村學校被關停合并。
所以,小學減少,并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事情,是過去二十多年一直在發生的事情。
現如今,鄉村學校關停與合并仍在發生,只不過現在又疊加了新生兒人數減少。
最關鍵的是,按照出生人口趨勢來看,往后這種現象會繼續加深。
幼兒園分為小班、中班、大班三個年級。
2023年與2024年的幼兒園在園學生的對應的出生年份是2017年(大班)至2021年(小班)。
從出生人口來看,新生兒人口在2017年開始下降,2019年跳水。2021年出生人口只有1062萬人,之后繼續降至2023年的902萬人。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2024年出生人口短暫回升,主要是疫情放開之后2023年的結婚潮出現疊加2024年農歷龍年效應。
但從民政部公布的數據來看,2023年短暫結婚潮出現后,2024年戛然而止,結婚人數繼續下降。
民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結婚對數610.6萬對。
這一數據創45年來新低。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民政部、國家統計局
不久前,國家民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
2025年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181萬對,離婚登記63萬對。
來源:國家民政部
2024年一季度結婚登記數相較于去年一季度減少了15.9萬對,離婚登記數則增加了5.7萬對。
這意味著,隨著2024年的結婚對數創45年來新低,2025年一季度的結婚對數進一步減少,預示著2025年和2026年的新生兒人口,可能會出現大幅下滑。
按照時間推進,新生兒人數下降帶來的影響,往后會繼續延伸到初中、高中、大學。
按照3歲開始上幼兒園、6歲開始上小學來計算,2020年便是幼兒園人數開始減少之年,2023年便是小學生人數開始減少之年。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幼兒園人數減少從2021年開始,小學生人數減少從2024年開始,往后推遲了一年,大體不差。
以此類推,12歲上初一,則2029年初中生人數開始減少;15歲上高中,2032年高中生人口會開始減少。2035年前后高考人數會見頂。
而且,從出生人口走勢來看,一旦減少便是斷崖式的。
今年參加高考的人數為1335萬人,是過去八年來首次減少。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教育部
本號在之前的文章中專門解釋過,今年高考人數下降,是人口結構、政策調整、教育多元化等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適齡人口減少是根本原因,而中考分流、職業教育發展則起到了助攻效果。
按照出生人口走勢來看,未來7年高考人數會繼續攀高,直到2032年前后高中生人數見頂,2035年前后高考人數見頂。
04
人口減少,會帶來什么影響
人口下降,結婚人數下降、新生兒人數不斷下降、生源下降會帶來一系列綜合反應,比如老齡化問題、教育問題、城市格局洗牌問題,還有樓市問題等等。
第一,養老壓力問題。
2023年年末,60歲以上人口規模2.97億,占總人口比重高達21.1%,相較于2022年增加了1.3個百分點。
65歲以上人口規模達到2167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15.4%,較2021年增加了0.5個百分點。
2024年,老齡化進一步加深,60歲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22%,65歲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15.6%。
來源:國家統計局
隨著老齡化加重,老年人撫養比壓力越來越大。
由中央有關部門組織編寫、2020年底出版發行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預測,養老保險將從2019年的2.65個人養活1個人,降低到2050年的1.03個人養活1個人。
面對日益擴大的養老金缺口問題,官方已經采取了多條措施。
這些年不斷出臺的鼓勵生育措施,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延遲退休也在路上,官方多次 明確提到: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此外,還推出了個人養老金制度,2022年11月,我們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實施。
第二,城市與鄉村大洗牌。
人口減少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城市與鄉村的大洗牌。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農村人口見頂于1995年,當年農村人口85947萬人。到2023年,農村人口只剩下47700萬人。這4.77億農村人口中,還有相當一批在外打工,并未待在農村。
過去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讓農村人口大舉進城,很多人在城里安家落戶,沒能落戶的,也都在城市討生活,或者在縣城安家落戶。
別看過年期間農村一片熱鬧景象,平時大多數農村都是一片闃靜。農田荒蕪,從前的萬家燈火已經變成了只聽蛙聲不見人語。
在這種背景下,國家農村合并模式,將兩個乃至幾個人數越來越少的村合并為一個村。
早在2017年,新華網等多家官方媒體就披露過一組數據,自2000年至2010年,我國自然村由363萬個銳減至271萬個,10年間減少了90多萬個,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個,其中包含大量傳統村落。
如今全國人口進入負增長階段,這種消失速度必然會加快。而且,還會有不少小縣城消失。
2020年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2000多個縣域單位中,人口在20萬以下的多達400多個,其中5萬人以下的袖珍縣(市)有80多個。
在人口減少疊加機關單位編制精簡的大背景下,袖珍型的小縣城難免被合并重組。
第三,學校關停方面。
這一點,上面已經詳細給出了全國幼兒園、小學關停數據。
從各地來看小學數量的影響,東北已經開始,下一波會是中部、西部和東部。
財新網去年的封面報道顯示,人口率先收縮、學生荒率先出現的東北地區,小學關停情況如下:
2013年至2022年十年間,黑龍江消失了近六成、合計1900余所小學;吉林消失了近五成、合計2600余所小學;遼寧也消失了2200余所小學,降幅近一半。
目前學生荒已經深入到中部、西部。
第四,教師制度變革。
新生兒不斷減少,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是,教師隊伍過剩。
新生兒人口從2016年見頂,2017年開始減少,但教師數量每年都在增加。
教育部尚未披露2024年的數據,2023年全國專任教師數量1891.7萬人,比2022年,比上年增加11.42萬人,增長0.6%。
不計算特殊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專門學校等專任教師,所有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的專任教師,2023年合計1883.67萬人,同口徑下較2016年增加了376.27萬人。
其中大學七年間專任教師增加了49.74萬人,高中增加了103.52萬專任教師,初中增加了85.76萬專任教師,小學增加了64.17萬專任教師,幼兒園增加了73.08萬人。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教育部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幼兒園和小學專任教師在2023年首次減少了。幼兒園2023年相較于2022年減少了15.71萬專任教師,小學減少了0.04萬專任教師。
這意味著,幼兒園和小學教師隊伍,已經開始收縮。
只是開始,去年已經有部分地區開始教師崗位制度變革,將編制改為聘任制,教師的鐵飯碗,開始被砸碎了。
江西的中小學教師招聘人數已經五連降,今年的招聘人數只有2146人,相較于2020年的高點,下降了84.8%。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 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官網
這兩天,湖北鄂州發出消息,提出:
面對即將到來的生源下跌潮,在充分保障教學需求、確保編制配置達標基礎上,鄂州科學設置教育編制限額,明確中小學教師編制總量不超過8850名,提前鎖死總量,防止因生源階段性變化引發編制無序增長。
第五,施壓樓市。
在之前分析當下救市無法改變樓市趨勢的文章中,我列出了當下的六個不同,包括市場環境不同、需求不同、心態不同、杠桿率不同、宏觀大環境不同、人口趨勢不同。
房地產有句行話,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人口是樓市的底座,是需求的源泉,當人口不斷下降之時,增量需求會逐漸枯竭,改善需求成為主流,再加上當下供大于求的市場,會對樓市形成一個疊加利空效應。
全國人口已經三連降, 2024年全國人口減少地區20個,3個持平,增長地區只有8個。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
我們的人口紅利期已經終結。
目前公布2024年人口數據的城市有293個城市,其中165個減少,7個持平,121個增長。
人口減少城市占比56.3%。
也即全國超一半城市人口在減少,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三四線城市。
這也是本號為何一直在強調,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樓市終將鶴崗化。
大多數三四線城市,產業羸弱、經濟疲軟、人口流失、庫存高企,這些問題都是難以解決的。
所以,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房價會“鶴崗化”,不可阻擋。
人口大趨勢之下,沒有誰能置身事外。
以上只是人口減少帶來的影響的一角而已。
人口問題,是一個社會的綜合問題,它牽涉到經濟、就業、生育、教育乃至產業結構與制度設計。
它決定了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各種頂層設計的制度。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僅是世界格局之變、發展機遇之變、思維方式之變,還有人口之變。
見證這一歷史節點的我們,未來的不確定性陡然增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