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養食品的崛起,本質上是對消費需求深刻洞察與精準把握的結果,成功將方便面從傳統的“飽腹剛需”轉變為“情緒消費品”。
公開數據顯示,三養食品目前已實現連續8年的業績增長,其2024年銷售額高達1.7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7.19億元),同比增長45.02%。在全球方便面市場中,三養的市場份額也逐年提升,海外市場占比更是不斷擴大。2024年公司出口額首次突破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9.75億元),同比增長65%,達到1.34萬億韓元,占公司整體銷售額的77%。三養食品稱,其出口額創歷史紀錄的增長,歸因于火雞面產品在全球市場(尤其是在美國和中國)銷量的增長。
當前,全球方便面市場增速普遍放緩,眾多品牌面臨著增長瓶頸。然而,三養食品卻能逆勢突圍,展現出強大的增長動力,與行業整體趨勢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為經典火雞面系列全球累計銷售50億包的企業,三養食品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方便面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球辣味方便面代名詞的呢?這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商業邏輯和發展策略?
差異化的生存法則:從味精工廠到方便面賽道
三養食品創立于1961年,最初是三養制油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調味料等業務。
彼時的韓國食品行業還未迎來速食產品的蓬勃發展階段。創始人全仲潤在日本目睹了方便面在當地的火爆場景——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消費者食用方便面的身影,這一市場需求旺盛的食用場景深深地觸動了他。
在深入調研日本方便面市場的運作模式、消費者偏好后,全仲潤懷揣著開拓韓國本土方便面市場的夢想,毅然決然地回到韓國,決心創立三養食品公司,填補國內方便面的市場空白,為韓國民眾帶來全新的飲食選擇,就此拉開了韓國方便面產業發展的大幕。
1963年,承載著全仲潤期望的韓國首款方便面“三養拉面”正式問世。在推廣初期,三養食品精準定位,采用親民的定價策略,充分考慮當時韓國普通家庭的消費能力,讓三養拉面成為家家戶戶都能消費得起的速食產品。
隨著三養拉面在市場上的銷量穩步增長,三養食品的業務范圍不斷拓展。同時,在商業多元化浪潮的影響下,三養積極涉足電子領域,投資建設電子生產車間,試圖在電子行業分得一杯羹。
然而,由于電子行業技術迭代速度快、競爭激烈,三養在電子領域的發展未能達到“成為核心支柱產業”的預期目標。但這段探索經歷,讓三養積累了寶貴的跨行業管理經驗、練就了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為后續品牌在食品領域的深耕提供了別樣的思路。
2012年,三養終于憑借火雞面的多維度創新實現全球爆紅。
當時,全球飲食市場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消費者對辣味食品的需求呈現出逐漸攀升的趨勢。在歐美國家,辣味薯片、辣味雞翅等產品銷量大增;在亞洲其他國家,辣味火鍋、辣味小吃深受消費者歡迎。
三養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潮流趨勢,果斷將火雞面定位為“極致辣味體驗”的速食產品。它獨特的口味不僅能刺激人的味蕾,還能給人帶來一種“痛并快樂著”的感覺,高度契合 Z世代消費者追求新奇、刺激的成癮性需求。
與此同時,韓流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盛行,為火雞面提供了絕佳的傳播契機。類似防彈少年團(BTS)和 Blackpink等韓流明星,憑借其超高的人氣和廣泛的粉絲基礎,在社交平臺和各類綜藝節目中頻繁食用火雞面。
據悉,三養火雞面通過在 YouTube上開啟的“火雞面挑戰賽”,許多人在“不喝水和飲料降溫的情況下最快吃完火雞面”的挑戰中被辣到流淚卻樂此不疲。這種“自虐式體驗”,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極致辣味的追求,還讓他們在品嘗過程中感受到強烈的刺激。
借助吃播博主的影響力與社交媒體 UGC(用戶生成內容)的裂變,網友們紛紛上傳自己挑戰火雞面的視頻,使用特定的話題標簽形成了病毒式傳播效應。這些都進一步擴大了三養火雞面的影響力,讓其品牌形象迅速深入人心,并從韓國本土迅速走向全球,成為家喻戶曉的網紅食品。
中國市場的增長飛輪:從爆品到生態的構建
火雞面在全球范圍內的火爆,成為三養食品全球化戰略的關鍵驅動力。
三養首先聚焦亞洲市場,以日本為突破口,因為日本的食品市場成熟且對速食產品接受度高。2019年,三養在日本設立銷售子公司,深入研究當地消費者追求精致、注重口味細節的特點,對火雞面的包裝進行精致化設計。針對日本消費者不太喜愛吃辣的特點,三養通過社交網絡 (SNS)傳播各類火雞面吃法的視頻,成功打開日本市場。
在中國市場,三養與當地知名經銷商緊密合作,借助其成熟的銷售網絡迅速鋪貨。據每日經濟新聞、第一財經等媒體2024年11—12月報道,中國市場銷售額占三養全球總出口額的30%,成為其重要增長極。
不僅如此,三養又將目光投向美國、印尼、瑞典、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沙特阿拉伯等國家,根據不同國家市場特點,制定針對性營銷策略,實現海外市場的全面布局。其中,印尼作為世界第二大拉面消費國,為三養食品貢獻了超過30%的海外銷售額,是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支柱。
基于火雞面的爆款效應和消費者對其口味的喜愛,三養食品開啟多元化產品線拓展。
在原有火雞面的基礎上,三養除推出芝士味、咖喱味、奶油味等多種口味的傳統泡面外,還推出火雞面干脆面、炸醬面杯面等便捷零食與速食產品。此外,三養還從零食領域出發,借火雞面熱度推出辣味干脆面、火雞面味薯片等產品,在烹飪配料方面研發火雞面口味的醬料。
同時,三養涉足乳制品領域,從飲食搭配的角度出發,緩解辣味對腸胃的刺激,形成完整的飲食搭配閉環,進一步提升品牌在食品領域的綜合影響力。
以中國市場為例,2016年,三養食品以經銷商模式進入中國市場,2021年在中國正式成立總部。2023年,三養食品推出韓式甜辣炸雞火雞面,精準契合中國消費者對甜辣炸雞風味的喜好,短短20天銷量突破10萬包。
2024年,三養不僅推出泰式咖喱蟹味火雞面,還打造出彈谷意面系列、MEP湯面系列等產品,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多元口味和健康、便捷食品的需求。
中國市場作為一個龐大且競爭激烈的存在,任何品牌想要出圈,幾乎都會去做的一件事就是品牌跨界聯名:通過整合各方品牌優勢,能夠快速突破原有市場邊界,觸達更多元化的消費者群體。
僅在2024年,三養食品就分別和袁記云餃、伊利、樂樂茶、桂桂茶、七分甜、CHARLIE’S粉紅漢堡等知名品牌進行聯名活動。其中,三養食品與袁記云餃推出的火辣云吞拌面,將三養火辣醬與云吞拌面結合,開售一周即銷量破萬份,單店單日銷量超100份。
而三養與各大奶茶店的聯名,則讓速食面與奶茶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產品,聯名卻能制造新鮮感,吸引消費者關注,從而提升雙方品牌曝光度與熱度。
2024年年底,三養食品宣布將出資201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在中國浙江嘉興建廠,還規劃了6條生產線,預計2027年1月完工。可見,三養將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與傳統巨頭的錯位戰爭:對抗康師傅、統一、日清等的戰術
事實上,三養食品作為后來居上者,面臨著與諸多傳統巨頭的激烈競爭。
農心作為韓國方便面市場的傳統強者,在傳統辛拉面領域占據著穩固的市場地位。三養深知和它正面競爭難以突圍,于是另辟蹊徑,避開農心的優勢領域,聚焦于極致細分市場。
借火雞面等特色辣味產品,三養以獨特的甜辣口味和強烈的味覺沖擊,精準切割出年輕客群。這一群體追求個性、樂于嘗試新鮮事物,對辣味食品有著較高的接受度和偏好。三養通過滿足這部分細分客群的需求,成功在韓國市場站穩腳跟,并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品牌特色,與農心形成差異化競爭態勢。
面對康師傅、統一在中國市場以及日清在日本市場的深厚根基和廣泛影響力,三養采用高端定價策略,塑造差異化的品牌形象。
通過強調產品的獨特性、維持較高的價格定位,三養不僅避開了與康師傅、統一、日清在中低端市場的激烈價格競爭,還成功營造出高端、優質的品牌調性,吸引了那些對價格相對不敏感、追求品質與獨特消費體驗的消費者,從而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要點:三養將品牌與韓國文化的軟實力緊密結合。
K-pop(韓國流行音樂)在全球范圍內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其時尚、活力的文化形象深受年輕人喜愛。三養通過贊助 K-pop演唱會、推出與 K-pop偶像相關的聯名產品、在廣告宣傳中融入 K-pop元素等方式,將品牌與韓國文化的軟實力緊密結合。
這種文化輸出策略不僅提升了品牌在全球市場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還為產品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內涵,使消費者在購買三養產品時,不僅是在選擇一款食品,更是在體驗韓國文化,從而使品牌在與康師傅、日清等傳統巨頭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馬上贏數據顯示,在中國方便速食 CR5(業務規模前五名的公司)的市場份額同比變動中,除了2024年第三季度,三養食品在其他季度都有一定的增長。
“三養火雞面系列產品憑借獨特的口味和營銷策略,以并不算大眾的產品快速完成銷售規模增長,并在 CR5中站穩了腳跟。”
新消費時代的生存法則:小眾需求破圈的三個關鍵要素
在新消費時代,三養食品的成功揭示了小眾需求破圈的三個關鍵要素。
首先,極致體驗是吸引消費者的基石。
三養火雞面以突破常規的辣度和獨特的甜辣復合味型,區別于傳統方便面的平淡口感,為消費者帶來強烈且新奇的味覺沖擊,滿足了消費者對獨特體驗的追求。
這種極致體驗不僅體現在產品本身,還延伸至食用過程,如“自虐式”吃辣挑戰,讓消費者沉浸其中。
其次,社交貨幣的打造是讓產品從小眾需求走向大眾的助推器。
除了通過借助“火雞面挑戰賽”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辣味社交圈”,三養還通過推出限量版包裝、獨特節日限定口味等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可分享的社交話題。
這些具有稀缺性和話題性的產品,激發了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自發創作并分享內容,成為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展示個性與品位的獨特“貨幣”。
最后,文化賦能賦予產品更深層次的價值。三養將“辣”文化與青年文化相融合,使火雞面承載了年輕人追求個性、勇于挑戰的文化內涵。消費者購買火雞面,不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更是在表達自我價值觀,融入特定文化群體。
不僅如此,三養食品的全球化進程還體現出了從“產品出海”到“文化標準輸出”的升級邏輯。
K-pop熱潮的助力,不僅讓消費者接受了三養食品,更傳播了韓國獨特的飲食文化與消費理念,逐漸在海外市場建立起關于辣味食品的文化認知與標準。這種從單純產品輸出到文化標準輸出的升級,提升了品牌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與美譽度,使三養在國際市場上構筑起更高層次的競爭壁壘,實現品牌全球化的深度發展。
通過這三個關鍵要素的協同作用,三養成功將小眾的辣味需求轉化為大眾市場的消費熱潮。
辣味經濟背后的世代更迭:三養是否過度依賴單一爆品?
三養食品的崛起,本質上是對消費需求深刻洞察與精準把握的結果,成功將方便面從傳統的“飽腹剛需”轉變為“情緒消費品”。
整點消費發布的數據顯示,作為三養食品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火雞面占比接近八成。這不免令人感到擔憂,過度依賴單一爆品使得公司的經營風險相對較高,一旦火雞面的市場需求出現波動,將對公司業績產生較大影響。
不僅如此,隨著三養火雞面的成功,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模仿者,類似印尼 Indomie超辣系列等這些新興品牌的競爭,可能會搶占三養的市場份額,對其品牌發展構成威脅。
在健康飲食浪潮下,方便面作為傳統的高鹽、高熱量食品,面臨著品類天花板的限制。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可能會導致極致辣味的方便面整體市場規模增長受限。
三養的發展歷程如同新消費時代的一個縮影,不僅展現了精準把握消費需求實現品牌崛起的可能,也揭示了品牌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諸多挑戰。未來,三養能否持續引領辣味方便面市場,能否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優勢,仍值得關注。(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第一食品資訊)
責任編輯:楊曉 | 責任校對:趙艷麗 | 審核:張旭 | 美編:丁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