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你肯定在熱搜上看過這樣一則帖子,很多官媒都下場轉發了。
湖州一家做私房面包的小店,店主曬出了自己收到的一條外賣5星好評。
有位客人說,她是癌癥病人,因為化療,腸胃特別敏感,吃到有添加劑的東西就會拉肚子。
但是吃這家面包店的東西,一次都沒有過不舒服,所以常常點來吃。
看到店主在朋友圈說店鋪瀕臨倒閉了,感覺很傷心,想讓店主再堅持一下,她也會堅持化療,堅持活下去。
好一個愛與善意雙向奔赴的暖心小故事,網友們都被感動到了:“我上網就是為了看這種東西的。”
評論區里,一些癌癥病人也紛紛留言分享自己化療時,靠著一些愛吃的食物堅持下去的真實經歷。
大家都不想讓這家堅持不用添加劑做面包的良心小店倒閉,便自發地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心接力。
湖州本地的就不用說了,好多外地的,看到這條帖子之后,都特意千里迢迢驅車前往那家私房面包店,買上滿滿一兜面包以表示支持。
店主忙得又是接受采訪,又是開始招聘新店員,一個原本快倒閉的小店就這樣被盤活了。
萬萬沒想到,在這個網上人均福爾摩斯的時代,反轉來得如此之快。
這條“癌癥病人寫下的外賣評價”,很快就被人扒出是造假的,整個事件都是店主的自導自演。
02
點開那個給面包店寫好評的匿名用戶,發現TA近期寫了23條優質評價,幾乎都是給這家店寫的。
比如5.19號發了一張在店鋪門口拍的照片,盛贊這家店的檸檬奶是湖州最好喝的檸檬奶。
5.19還能親自跑去喝檸檬奶的人,6.3日就躺著化療了。
這個用戶還曬圖秀出在這家店買的小堿水、北海道吐司、恰巴塔......
評價日期甚至可以追溯到2023年,看來TA早在2年前就已經在購買這家店的面包了。
看看這熟悉的寫小故事的文風:“被老板罵慘了,吃到了這個蛋撻,就覺得還可以再堅持一下”,怎么樣?似曾相識不?
接著,有網友甩出了雷神之錘:這個“抗癌用戶”在外賣評價里曬出的堿水面包的照片,實際上竟來源于面包店店主本人在朋友圈里打廣告的圖。
雖然細心地加了濾鏡,還截掉了畫面一小部分,但還是沒能逃過網友的眼睛。
隨著這些質疑并曬出證據的帖子熱度越來越高,好多人都在這家面包店的群里,催店主出來解釋。
店主卻不正面做出回應,只是一再強調自己的面包都是新鮮無添加的,并說會把沒發貨的退款,這跟變相承認也沒有區別了吧......
隨后便一口氣解散了十幾個面包群、關掉店鋪、注銷賬號、銷聲匿跡了。
整個事件里最慘的就是,有個熱心網友因為被感動到,所以跑去那家面包店給店主免費打工。
幫著店主沒日沒夜地干了7天的工作,沒在2點前睡過覺,沒拿過1分錢。
得知真相后覺得天都塌了,真心全都錯付了。
還有那些花大錢搶購她家面包的顧客,得知真相后發現自己就是純純的大冤種。
1個鳳梨酥就賣到了15塊,配料表全都是普通常見的材料,不知到底為什么能賣那么貴。
2個巴斯克蛋糕,售價55元,結果就只收到了1塊,而且小到只有拇指大小。
還有做工粗糙的小熊面包......仿佛加上個“無添加”的賣點,就能讓面包身價翻上好幾倍。
雖然說營銷自己的店很正常,很多自己開店的老板,確實會給自家店寫好評、或者請網紅做宣傳。
但這次的事件,已經不是虛假宣傳了,而是詐騙,吃人血饅頭了。
捏造一個莫須有的癌癥患者,既消費了別人的同情心和信任,又消耗了整個社會的善意。
03
你會發現,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有太多人用這類“造假”、“營銷”事件;
一次又一次地澆滅了大眾對這個世界的美好期許,打破了人與人之間信賴的鏈條。
比如前段時間,有家鹵味鴨貨店的老板,也是自導自演了一出好戲。
他發了一條疑似店內監控的視頻:有客人來買鹵鴨,老板聞了一下,發現有點變味。
于是便主動提出,要給客人換只新的。說自己不能昧著良心賣給客人不新鮮的。
就在他轉頭去鍋里撈鴨子的時候,一大塊天花板突然掉了下來,剛好就砸在了他剛剛站著的位置。
這不就是“好人有好報極速版”嘛,老板的良心和正直,讓他逃過了一劫。
好多官媒都轉發了這個正能量的視頻,評論區也有無數網友為善良的老板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但同樣的,隨著這個事件的熱度飆升,有細心的網友察覺到了視頻中多處不合理之處:
比如老板打包時用的塑料袋,褶皺明顯,一看就是用了多次的;
比如老板明明在鍋里撈了半天,可天花板砸下來的時候,手里的勺子卻干凈得一滴湯汁都沒沾到;
最離譜的,還得是鍋上貼著的那個“鹵”字,這是在演小品嗎?
被質疑擺拍后,這個賬號趕緊清空所有視頻,拍拍屁股跑路了。
果然,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貓一杯”,我們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劇本、擺拍、編故事所欺騙,真情實感一次又一次地錯付。
04
在新聞學里,有個專業名詞叫“事件營銷”,簡單來說就是:
通過精心策劃和實施的事件,借助互聯網時代的病毒式傳播,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廣告效果。
那個炮制抗癌病人外賣評價的私房面包店老板,那個擺拍正能量視頻的鹵味鴨貨店老板,都是深諳事件營銷之道的高手。
他們最擅長編故事、玩流量、操縱情緒,把網友們當猴子耍。
但為了流量不擇手段,勢必會受到流量的反噬,以及法律的懲罰。
更惡劣的影響是,每一次欺騙,都在無情地透支著社會有限的信任額度。
當“狼來了”的劇本反復上演,整個社會為輕信付出的心理成本水漲船高;
那些真正陷于困境的微弱聲音,也許會漸漸被湮沒于懷疑的荒原。
希望今后像這類反轉的“私房面包”事件,能少一點,再少一點。
畢竟這個時代最不可承受的代價,莫過于將公眾的善意,當作廉價的柴薪,投入那轉瞬即逝的流量火爐之中。
共勉。
作者:小椰子,個人成長領域作家,全網粉絲量破200萬。關注我,用獨特視角解讀社會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認知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