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難耐之際,清爽鮮美的熟食菜品成為了餐桌上備受青睞的佳肴,能有效激發人們的食欲。然而,隨著氣溫的攀升,這樣的美味佳肴也悄然成為微生物滋長的溫床,為食品安全埋下了潛在的“隱患”。因此,在享受這些美味的同時,我們更需注重食材的新鮮度與衛生處理,確保舌尖上的享受不伴隨健康風險。
夏季熟食菜品中的致病菌污染狀況主要為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瀉大腸埃希菌、蠟樣芽孢桿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這些致病菌主要源于食材的污染、加工過程中的不當處理或儲存條件的不足。
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散裝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07-2021)規定:
零售的熟食菜品中不得檢出沙門氏菌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限量值為≤1000 CFU/g;原料中含動物性水產品的副溶血性弧菌限量值≤1000 MPN/g等。該標準的實施為零售散裝熟食菜品設定了統一的食品安全規范,強化了食品安全管控基礎,為相關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據。
如何安全食用涼拌菜和鹵味熟食?
涼拌菜、鹵味熟食等冷食類食品對原材料和制作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要求較高,稍有疏忽就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污染,引發食源性疾病。
1.市民在選購食品時應?選擇正規商超、市場購買,要查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及儲存條件,避免購買過期、變質或包裝破損的食品;網購冷鏈食品要注意是否為冷鏈運輸和存儲,確認收貨時注意食品溫度狀態。
2.市民在處理食材前要洗手,刀具、砧板生熟要分開用,定期用沸水或消毒柜進行殺菌;蔬菜、水果徹底清洗,建議去皮食用;熟食品和生食原料分開加工,不混用刀和砧板等工具。
3.市民在儲存食材時,應將熟食、生肉、海鮮等分層密封存放,避免交叉污染;鮮切水果應盡快食用,不宜長時間存放;涼拌菜、鹵味建議現做現吃,避免隔夜。
4.市民在外出就餐時應選擇證照齊全、衛生條件良好的餐飲單位,少吃涼拌菜、生腌海鮮等高風險食品;用餐后應索取并保留好消費票據。
家庭自制冷食類食品要選用新鮮原材料,能加熱的食材要徹底加熱,在冷卻過程中注意防護;不能加熱的食材要徹底洗凈。加工過程中,器具要生、熟分開,注意少量多次制作,加工完盡快食用。
1. 選擇新鮮食材:購買熟食品時,應選擇正規渠道售賣的產品,確保食材新鮮、無異味、無變質。
2. 查看保質期:注意檢查熟食品的保質期和生產日期,避免購買過期或即將過期的產品。
3. 密封保存:熟食品應密封保存,避免與空氣直接接觸,減少細菌污染的風險。
4. 及時冷藏:熟食品不宜在室溫下長時間放置,應盡快食用,或及時放入冰箱冷藏,以延緩細菌繁殖。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預防熟食品食物中毒的發生,保障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
記者:陳天藝
編輯:葉蘋
資料:閔行市場監管、湖北市場監管、德州市場監管
圖片:圖蟲創意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