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還能說方言,和這個人有關系
1920年,來中國進行講演的羅素遇到一些奇怪的事:為他翻譯的年輕人總是在他演講之后補充許多,反而引起了聽眾的反應。這個年輕人第二年結婚,婚禮就是給親戚朋友們發送臨時通知書,告訴他們已經結婚了,然后還來過問他這樣的婚禮形式是否保守,羅素吐槽太激進了。這個年輕人就是后來的中國現代語言之父趙元任。
一個普通的天才
趙元任是(江蘇)(常州)武進人。在武進,最為出名的趙家便是清代趙翼的后代,其祖上可以追溯到趙匡胤。當年寫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趙翼,也沒想到自己的六世孫趙元任竟然真在百年之后引領風騷。童年時趙元任祖父在北方做官,后來輾轉多地回到家鄉,趙元任因此可以熟悉南北方的方言。在音調與節拍方面,趙元任甚至能在打板子中聽到節拍。這種語言與音調的天賦并沒有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消失,反而愈加強大。15歲時,趙元任進入江南高等學科預科班,哪怕全班只有3個南京人,他也能從他們當中學到南京話。
▲1910年,自制明信片的趙元任
那時候的趙元任身體不佳,他因此決定鍛煉自己的身體。到后來,他可以一天之內做完跑步、跳高、練啞鈴以及在單杠上完成引體向上和翻筋斗。除此之外,他還和同學比賽吃飯,能在午餐時吃下四碗飯,不過當時大多數人不知道他在比賽吃飯,不然定可奪得“校園干飯王”稱號。有一次做單杠時,趙元任不幸跌落下來胸部著地,幸好地面土比較松。看來古往今來的大學生都一個樣:能吃又難殺。
此時的趙元任開始展露鋒芒。1910年趙元任參加庚款留學考試,考試科目包括代數、平面幾何、希臘史、羅馬史、德文、物理、植物、動物、生理、化學、三角。在這么一個綜合的考試中,趙元任排名第2,竺可楨考了第28名,胡適只考了第55名。
天賦太好有時候也不是好事,趙元任一直不知道自己要去學什么。離開中國之前,趙元任請胡敦復指導他留學,他告訴胡敦復自己要學習物理和哲學,但是時人重視實用科學,因此要學電機。胡敦復向他解釋了純粹科學與實用科學的區別,最終趙元任在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后來又專修哲學,直到最后成為一個語言學家。 康奈爾的學業要求必須學習語言,這為趙元任打開了語言學專業化的大門,特別是國際音韻字母的課程,為他之后的研究與工作奠定了基礎。
▲趙元任在康奈爾大學內
到了美國之后,趙元任還和許多大學生一樣,入了攝影的坑。從那時起,趙元任拍了上萬張照片來記錄自己的人生,也讓我們可以從中窺見時代與社會的變遷。比如在1919年,為了記錄自己在滑冰時候如何保護自己,趙元任在照片上記錄下自己的心態:不要緊!不要緊嗎?前頭要緊!后頭要緊!最后的不要緊~
▲趙元任:滑冰練習而已
畢業之后的趙元任依舊有著個人的迷茫,自己到底該做什么?在康奈爾教物理,在清華教數學,在羅素和杜威訪華時做翻譯。特別是在羅素訪華時候,因為羅素的內容異常豐富與復雜,趙元任的知識背景能夠完全承接羅素的發言,這讓羅素非常驚奇。但如果只是這樣下去,人們只會驚嘆于他的天賦與才華,但是很難知道這位天才為時代發展留下了什么。這何況不是現代版的“傷仲永”呢?這種長期舉棋不定的狀態也讓趙元任焦躁不安,最終,他選擇語言學作為自己的事業。
▲趙元任(左二)與羅素
天才該干什么事呢?
讓趙元任傾心語言學的原因,除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天賦與興趣外,自己的愛人楊步偉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1910年趙元任出國之際,當時的美國總領事看著他們改換衣著時候說:你們全換西裝,希望你們仍為中國人。但是當10年后趙元任重返中國時,自己已經被完全美國化了,甚至想留在美國,但是什么是中國人呢?楊步偉提醒趙元任,需要說中國話。在自傳中,楊步偉這樣說道:全國的方言調查,國語的統一,那才是他的任務呢。這并不算改行啊,這只是回到他的初戀嘛。何不明明白白的招認呢?所以就這樣趙元任找到了他的本行,找到了他的本國。因為他找到了我。
▲趙元任與楊步偉
在趙元任出國時,漢字改革運動已經拉開帷幕。1918年,漢語首先有了漢字形式的注音字母。白話文運動興起之后,國語注音又開始羅馬化。在美國時的趙元任就曾參與這方面的討論,1925年加入“國語統一籌備會”之后,趙元任便在國語羅馬化問題上傾注大量心血。1928年,教育部以趙元任擬定的國語羅馬字方案為基礎,編訂了國語羅馬方案,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拼音(其中部分略有不同)。
▲漢字形式注音字母(圖自網絡)
在漢字改良過程中,一些人產生了比較激進的想法,想要放棄“落后”的漢字,全盤擁抱羅馬化,趙元任寫了《施氏食獅史》等文章予以回應,表明同音字對理解的障礙程度。實際上,這更是趙元任對于文化與民族的溫情,這種溫情在他的語言學工作中尤為突出。
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尸。食時,始識是十獅尸,實十石獅尸。試釋是事。
一開始趙元任制定的國語音標準是一種以北京話為基礎兼有南方入聲聲調的語音系統。但是北方方言已經沒有入聲了,南方人又不會說北方話,那么這種普通話就只有趙元任能說。因此在之后的改動中,北京話就成為國家的標準音。但是問題又來了,北京話特別是北方地區之外的語言如何照顧,難道把他們要排除到國家語言體系之外?因此,在研究國語的同時,趙元任也開始進行漢語方言的調查。
在語言調查方面,趙元任有多重增益:首先自己會說吳語,而且又懂音韻學,還能用耳朵直接聽出來語言的音調。在語言調查中,經常會有被調查人不自覺說起國語的情況,趙元任就與對方進行方言交流,降低對方在語言上的戒備心理。1928年,趙元任出版了《現代吳語研究》,這成為我國學者用現代語言學方法調查方言的第一部著作。之后他又組織了多次大規模方言調查,不過其他人就不能像他這樣又天賦了。趙元任因此便請中研院物理所所長丁西林幫助研制了一套“自動音調記錄儀”,協助進行聲調記錄工作。
▲趙元任在進行方言調查
一般的漢語方言在連續說幾個字的時候,原來的字調往往彼此影響,這稱為連續變調。但是北京話的變調完全超出了一般的變調規則,趙元任對此做了大量研究,對語氣對語調的影響做了自己的解釋:語調跟字調可以并存,它們兩者的關系,是個代數和。怎么叫代數和吶?因為代數里有正有負,正的加正的越加越大,負的加負的越加越負。不過對于北京全是“地道”這回事,估計趙先生也無法解決了。
趙元任的語言天賦不僅體現在學習與研究上,也表現在教學上。1941年美國對日宣戰之后,哈佛大學開設了兩個班的語言速成班,趙元任負責講粵語。在課堂上,趙元任擅長誘發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后他又讓學生們到中餐館和跑堂的進行對話,兩個月后,學生們就能進行基本的粵語對話。到了1943年,趙元任就成為美國陸軍中國語言訓練的主任。可能正是趙元任在漢語研究與教學上的成就,1945年,趙元任被選為美國語言學會(LSA)會長。
▲1948年,趙元任在記錄外孫女的牙牙學語(清華校友會)
1948年,趙元任將自己的速成教學編著為《國語入門》,此后這一體系又發展為《中國話的文法》。今天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有一定短期速成的性質,跟當時趙元任的工作就有一定關系。
添亂的天才
全面抗戰爆發之后,趙元任隨中研院南遷到昆明,因為形勢與壓力所致,一家決定前往夏威夷大學教書一年,后來有輾轉到了耶魯大學。也就是在夏威夷,趙元任夫婦聽到了:“This is Tsing Hua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station, Kunming calling Mr. Chao Yuen Ren”,對面正是清華無線電臺的任之恭。
美國對日宣戰后食物變得緊張起來,但是楊步偉發現包括魚翅在內的許多好食材都被美國人扔掉了,原來是美國人不會做。適逢那時候趙元任經常帶美國教師來家里做客,楊步偉最后寫成了《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中國食譜》)一書。教美國人做菜,必須要說放多少克的鹽,因此,楊步偉專門買了一套餐具,把書里面的所有菜都做了一遍,然后把食材和配料記下來。
實際上,楊步偉英文并不好,因此是她自己用中文寫書,然后女兒翻譯為中文,但是老父親趙元任要求必須經過他的過目與修改,但是趙元任哪懂做菜,因此這本書就帶上趙元任的學究氣,連鍋鏟都變成了“一個帶把子的金屬薄平板”。以至于該書的編輯一度懷疑這本書說趙元任寫的。在這本書中,楊步偉夫婦也進行了一些“中式英語”的嘗試,比如將鍋貼翻譯為“pot stickers”,炒菜翻譯為“Stir frying”。這本書在美國產生了極大的反響,不僅多次被多次翻印,還被視為中美關系中一個縮影。賽珍珠更是想因此提名楊步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通往世界和平的道路,還有什么比圍坐在餐桌旁,品嘗新奇美味佳肴更好的呢?”
注:本文多數圖片出自《好玩兒的大師:趙元任影記之學術篇》
參考文獻
1. 趙元任. 從家鄉到美國 趙元任早年回憶[M]. 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01.
2. 楊步偉. 一個女人的自傳 附雜記趙家[M]. 長沙:岳麓書社,2017.02.
3. 吳宗濟.趙元任先生在漢語聲調研究上的貢獻[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03):60-65.
4. 盛炎.趙元任先生對漢語教學的貢獻[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03):109-116.
5. 戎林海. 趙元任研究[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11.
6. 趙新那,黃培云. 趙元任年譜[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12.
7. 趙元任攝影,趙新那,黃家林. 好玩兒的大師[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22.04.
8. Open Recipes Openly Arrived At: Mrs Chao’s 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 (1945) and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od,"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45.1-2 (December 2012): 67-8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