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一個南京少女提筆寫下退婚信。
這封信徹底激怒了父親,八年不與她說話。
但這個決定,改寫了一個女人的命運,也撕開了舊時代的一道口子。
小三少爺的叛逆基因
楊步偉的叛逆,從出生那天就注定了,她的祖父楊仁山創辦了中國佛教協會,這個老人思想開明得讓人意外。
在那個女孩只能學女紅的年代,他讓楊步偉和男孩一起讀書。
"為什么我要纏足?" 七歲的楊步偉問母親,母親說:"女孩都要纏足,這是規矩。"楊步偉說:"我不要。"她真的沒有纏足。
左鄰右舍指指點點,說楊家這個丫頭不守規矩。
家里人給她起了個外號,"小三少爺",這個外號,她很喜歡,16歲那年,父母給她定了門親事,對象是姑母的兒子,一個她從未見過的表哥。
楊步偉聽到消息后,直接摔了茶杯。
"我不嫁。"父親怒了:"由不得你。"楊步偉當晚就寫了退婚信,信很短,但每個字都像刀子:"婚姻大事,關乎終身,既未見面,何談感情?此婚不合,請即解除。"
祖父看了信,點頭說:"寫得好。"
父親氣得七竅生煙,從那天起,楊步偉在家里成了透明人。父親看都不看她一眼,這種冷暴力,持續了整整八年,但楊步偉沒有后悔。
她知道,這是她人生的第一場戰爭,她必須贏。
一個人的求學路
1904年,楊步偉考入南京"旅寧女學堂",入學考試的作文題目是《女子讀書之益》,其他女孩寫的都是"相夫教子"、"賢妻良母"這些套話。
楊步偉寫了一句話:"女子者,國民之母也,母智則國智,母強則國強。"
這篇作文震動了整個學界,一個少女,竟然有如此見識,但家里的冷戰還在繼續,父親拒絕給她學費,楊步偉只能靠祖父的私房錢維持學業。
1913年,她做了一個更瘋狂的決定,去日本留學。
當時的中國女性,能出國的屈指可數,楊步偉不會日語,身上只有200塊銀元,她就是要去,到了東京,她才發現自己的天真。
語言不通,生活費緊張,還要面對日本人的白眼。
有同學勸她回國,楊步偉咬著牙說:"我不。"她白天上課,晚上打工,在料理店洗盤子,給人家帶孩子,什么活都干,手上的傷疤,一道接一道。
但她的成績,始終是第一名。
1919年,楊步偉拿到了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她成了中國第一位留日醫學女博士,站在禮臺上,她想起了曾經那個寫退婚信的自己。
如果當年妥協了,現在的她在哪里?
可能在某個深宅大院里,守著一個不愛的男人,生一堆孩子,然后慢慢老去,她慶幸自己沒有妥協。
北京城里的女院長
1919年,楊步偉回到北京,她要開醫院,一個女人,要在男人主導的醫學界立足,這比考博士還要難一萬倍,她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李貫中。
兩個女人,租了一間房子,掛上了"森仁醫院"的牌子。
第一個病人,是個難產的產婦,家屬們圍著楊步偉,眼神里全是懷疑:"她這么年輕,能行嗎?"楊步偉沒說話,直接上手術臺。
三個小時后,母子平安。
消息傳開,森仁醫院的名聲也傳開了,楊步偉成了中國第一位女性醫院院長,但挑戰遠沒有結束,有同行故意刁難,說女人不適合做手術。
有病人家屬質疑,說女醫生不如男醫生靠譜。
楊步偉用事實說話,她的手術成功率,比很多男醫生都高,她的病人康復速度,也比別人快,慢慢地,北京城里的人都知道了這個女院長。
她不僅醫術高明,還敢說敢做,從不向任何人低頭。
1920年,楊步偉31歲,在那個年代,這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姑娘了,她不著急,她說:"寧缺毋濫,要嫁就嫁個有趣的男人。"
有趣的男人出現了,那天,她去朋友家做客,一進門,看見一個男人,這個人叫趙元任,哈佛大學博士,會說33種方言。
1921年6月1日,兩人在北京中山公園拍了結婚照。
這場婚禮,轟動了整個北京城,人們議論紛紛,楊步偉不在乎別人怎么說,她知道,這是她想要的愛情,平等、自由、有趣。
婚后,趙元任戲稱楊步偉為"內務部長"和"外交部長"。
家里的事情,大多數都是她決定,兩人的相處模式,顛覆了傳統的夫妻關系,楊步偉說:"在家里我是有權的,但大事還是丈夫決定。"
這種平衡,維持了他們一生的幸福。
異國他鄉的掙扎與輝煌
1938年,趙元任決定去美國發展,楊步偉毫不猶豫地跟著去了,到了美國,她才發現生活的殘酷,語言不通,找不到工作,積蓄很快花完。
為了維持生計,楊步偉開始賣手工藝品。
但她沒有抱怨,也沒有后悔,1940年代,楊步偉開始寫《中國烹調》,這本書用英文寫成,詳細介紹了中國菜的做法和文化背景。
出版商開始不看好,他們說:"美國人不會對中國菜感興趣的。"
1945年,這本書正式出版,結果大賣,成了美國最受歡迎的中國菜譜之一,除了寫菜譜,早在1930年代,她還開辦了節育診所。
在那個年代,這是個極其敏感的話題。
楊步偉不在乎,她說:"女性有選擇生育的權利,這是基本人權。"診所后來被迫關閉,但楊步偉的理念,影響了很多美國女性。
晚年,她開始寫自傳,記錄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
這些文字,成了研究民國女性史的珍貴資料,更重要的是,它們告訴后人:一個女人可以活得多么精彩,1981年3月1日,楊步偉因心臟病去世,享年92歲。
趙元任痛哭:"我再也沒家可回了!"第二年,他也追隨妻子而去。
回頭看楊步偉的一生,她幾乎在每個關鍵節點都選擇了最困難的路,拒絕包辦婚姻,堅持出國留學,創辦醫院,自由戀愛,遠赴異國。
每一次選擇,都充滿風險,每一次選擇,都遭遇質疑,但她從未后悔。
她用92年的人生證明了一件事:一個女人,可以不依附任何人而活得精彩,她可以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愛情模式。
楊步偉走了,但她的精神還在。
那種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那種追求獨立自由的堅持,那種敢于做自己的底氣,這些,永遠不會過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