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歲的小王在工作時,最近總被同事悄悄議論。
每次開會發言,她都下意識用手掩住嘴 —— 口中那股揮之不去的酸腐味,就像隔夜的剩菜,連薄荷糖都遮不住。
更讓她不安的是,照鏡子時發現舌頭上布滿了縱橫交錯的裂紋,就像干涸的河床,晨起還常覺得舌面異常干澀。
他一開始不以為然,直到有一天他無意間看到一個健康科普視頻提示:舌體出現裂隙,小心腸道長癌!
于是,他被嚇了一激靈,趕緊做腸鏡。
雖然最后只是有幾個小息肉,沒什么大問題,但是也是虛驚一場。
生活中,我們總習慣把口腔問題歸咎于上火、缺水,卻很少有人知道,看似無關的舌頭變化和口臭,可能是腸道發出的求救信號。
有可能腸道長了東西,也有可能出現了腸道菌群失衡。
一、為什么口腔異味與舌象異常有關?
腸道內棲息著超過 100 萬億個細菌,這些菌群維持著微妙的生態平衡,不僅參與食物消化,還影響著全身健康。
當腸道菌群失調,有害菌大量繁殖,會分解食物殘渣產生氨、硫化氫等有異味的氣體,這些氣體通過食管反涌至口腔,就形成了揮之不去的酸臭味
臨床數據顯示,約 70% 的口臭患者根源在于腸道問題,而非口腔衛生 。他口中的酸腐味,正是腸道有害菌過度發酵的產物。
而她舌頭上的裂紋(醫學稱 “溝紋舌”)與干澀感,則與腸道吸收功能下降密切相關。
腸道菌群紊亂會影響維生素 B 族、鋅等營養素的吸收,導致舌黏膜萎縮、角質化,從而出現舌面裂紋、干澀等表現 。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菌群失衡如果長期得不到糾正,可能引發一系列消化系統疾病。
從最初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到后期的腸易激綜合征、炎癥性腸病,甚至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
二、哪些癥狀是腸道菌群紊亂的典型信號?
1. 地圖舌與溝紋舌
健康的舌頭應該是淡紅色、表面光滑濕潤。當腸道菌群失調時,舌面會出現明顯變化:地圖舌表現為舌面出現不規則的紅斑,邊界清晰,形狀像地圖;溝紋舌則是舌面上出現深淺不一的裂紋。
這兩種舌象都提示腸道消化功能受損,營養吸收出現障礙。
2. 酸腐、腥臭味口臭
不同于普通口腔清潔不足導致的口臭,腸道菌群紊亂引發的口臭具有明顯特征:酸腐味類似食物發酵變質的氣味,腥臭味則像臭魚爛蝦。
這種異味即便刷牙、使用漱口水也難以改善,因為根源在于腸道內的異常發酵。
腸道有害菌分解蛋白質產生的硫化氫,會發出臭雞蛋味;分解脂肪產生的短鏈脂肪酸,會散發酸腐味。
這些異味通過食管上涌,形成頑固性口臭。
3. 口干舌燥與味覺異常:營養失衡的 “信號燈”
腸道菌群失調會影響鋅、維生素 B12 等營養素的吸收,而這些營養素對維持舌黏膜健康至關重要。
缺乏鋅會導致舌乳頭萎縮,出現味覺減退、口干舌燥;缺乏維生素 B12 則會引起舌炎,表現為舌面發紅、疼痛。
小王總覺得舌面干澀,喝水也無法緩解,正是營養失衡的表現。
這些信號就像腸道健康的 “晴雨表”,單個出現時容易被忽視。
當口腔出現 2 種以上異常時,一定要警惕:這可能不是簡單的口腔問題,而是腸道菌群在發出警報。
三、我們脆弱的胃腸道該如何調理?這些調理方法必須知道
(一)三類人需要特別關注
長期飲食不規律者
經常吃外賣、快餐,高油高鹽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
長期使用抗生素者
抗生素在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會誤傷有益菌,導致菌群失調。
有胃腸道疾病史者
腸炎、胃炎等疾病會改變腸道內環境,增加菌群紊亂風險。
(二)日常養護要點
1.規律作息
熬夜會干擾腸道菌群的晝夜節律,保持早睡早起有助于維持菌群平衡。
2.減輕壓力
長期精神緊張會影響腸道神經功能,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緩解壓力。
3.慎用抗生素
避免自行濫用抗生素,必須使用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益生菌。
腸道菌群紊亂就像一場悄無聲息的 “內戰”,當口腔出現異常信號時,別再用 “上火”“干燥” 敷衍了事 —— 調整飲食、改善生活習慣,或許就能重新找回腸道的健康平衡。
記住:關注口腔細節,就是守護腸道健康的第一步。
[1]《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消化系統疾病防治共識》,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2022
[2]《Journal of Oral Microbiology》2023 年關于口臭病因的研究論文
[3]《臨床營養學》(第 4 版),人民衛生出版社,關于營養素吸收與舌黏膜關系章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