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地持續高溫,潢川縣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中暑患者數量明顯增加。熱射病(最嚴重的中暑類型)病例顯著上升,其死亡率高達80%,若未及時救治,2小時內即可致命。
急診醫學科親歷過多例因忽視早期癥狀而發展為多器官衰竭的悲劇。早識別、早降溫、早送醫,是抵御這一“高溫殺手”的核心防線!
什么是熱射病?為何如此兇險?
熱射病本質是體溫調節中樞衰竭導致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引發腦、肝、腎等多器官“被煮熟”般損傷。
臨床分為兩類:
經典型熱射病:多見于老年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因高溫密閉環境(如未開空調房間)引發;
勞力型熱射病:高發于建筑工人、環衛工人、運動員等戶外高溫作業者,因劇烈運動疊加高溫導致體溫飆升。
核心危險因素:氣溫>35℃+濕度>60%,或體感溫度超實際氣溫5-8℃(如高濕地區風險增加35%)。
識別三個階段:從頭暈到器官衰竭
中暑進展迅猛,需警惕癥狀演變:
1. 先兆中暑:頭暈、口渴、大量出汗,體溫正常或略高(≤37.5℃)
2. 輕癥中暑:體溫>38℃,伴面色潮紅、惡心嘔吐、四肢濕冷
3. 熱射病(重癥):
核心體溫>40℃
皮膚干熱無汗(非病情輕,而是危重信號!)
意識模糊、抽搐、休克
注意:老年人癥狀可能不典型,如僅表現為嗜睡或行為異常,需家屬密切觀察。
現場急救:抓住“黃金30分鐘”
每延遲1分鐘降溫,死亡率上升10%!
請牢記 “移、脫、降、補、送”五步法:
1. 移:立即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平臥并抬高下肢
2. 脫:解開衣扣褲帶,脫去多余衣物
3. 降:(最關鍵!):
冷水(15-20℃)擦拭全身,重點敷頸部、腋窩、腹股溝
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大血管處
清醒者可用冷水浸泡降溫(非冰水!)
4. 補:清醒者少量多次喝淡鹽水或運動飲料(昏迷者禁喂水!)
5. 送:若出現高熱、抽搐、昏迷,立即撥打120!持續降溫至救護車到達
降溫目標:核心體溫在1小時內降至38.5℃以下,但降至38℃時需暫停強力降溫,防止低體溫。
專業醫療處置:時間就是生命
縣醫院急診醫學科對熱射病患者采取“三早”原則:
1. 早降溫:冰鹽水靜脈輸注、冰毯全身包裹、膀胱灌洗
2. 早監護:持續監測心、肝、腎功能及凝血指標(熱射病易引發DIC)
3. 早支持:呼吸機保護氣道(抽搐者)、血液凈化(腎衰者)
提示:退熱藥如如布洛芬對中暑無效且可能加重肝損傷,切勿自行使用(出現發熱時,要警惕中暑的可能,建議先使用物理降溫)!
重點人群防護策略
不同人群需定制方案:
特殊提醒:密閉車內30分鐘溫度可達50℃,切勿獨留兒童或老人!
預防:拒絕誤區,科學防暑
防暑“五必須”:
1. 時間管理:10:00-16:00避免外出,戶外活動選早晨6:00前或傍晚18:00后
2. 科學補水:每小時飲水200-500ml(加1/4匙鹽),忌酒精/咖啡因飲料
3. 穿戴防護:寬檐帽+透氣淺色衣
4. 飲食調節:多吃西瓜、黃瓜、綠豆湯(清熱利濕)
5. 裝備升級:攜帶便攜體溫計+電子報警手環(>38.5℃自動提醒)
破除三大誤區:
“喝藿香正氣水”:含酒精加重脫水,應選口服補液鹽,酒精過敏者及嬰幼兒避免使用
“冰水浸浴降溫”:非醫療環境下易引發寒戰、血管收縮
“年輕人不怕熱”:近年青壯年勞力型熱射病死亡病例增20%
降溫速度決定生死線。
這個夏天,請將這份指南轉發給每一位在高溫中堅守的勞動者、每一位獨居長輩、每一位孩子的監護人。
科學防暑的每一點行動,都可能從高溫殺手手中奪回一條鮮活的生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