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不同時代,酒種在變、酒人在變、酒文化在變,唯獨不變的是人們對老酒的熱忱。
三千余年前,中國最古老的甲骨文卜辭中,就有“舊醴”二字,類似于“老酒”的意思。隨著酒經濟發展,老酒愈發動人,對商家來說,老酒是最好的店招,所謂“焙出新茶煮,簾垂老酒招”;對于飲用,老酒是最好的選擇,“家家開老酒,只少唱吳歌”;對于情感,老酒還是最好的人間慰藉,有詩言“強讀古書尋奧義,自斟老酒拾陳歡”。
所以,人們對于老酒的偏愛,早已超越了飲品范疇,它是時間窖藏的藝術品、穿越周期的資產,更是承載文化記憶的情感容器,多重價值的交織,扣人心弦。
近年來,中國白酒的產品迭代,也迎來了老酒風潮,諸多企業殊途同歸,接連以老酒為題推陳出新,有些產品直接以“老酒”作為了明確標識,比如江西的白酒名片、特香型白酒代表“四特酒”,最近新推出的“天工拾貳”,就在產品名中直接使用了“陳釀老酒”字樣,并提出“老酒之上,天工之釀”的消費主訴,彰示著四特酒在老酒方面的獨特優勢。
四特酒為何有這樣的底氣?這款酒又帶來哪些老酒之上的價值?通過“天工拾貳”,略談四特酒的時間價值與優勢。
- 01 -
特香,備受時間眷顧的品類
儲酒,是白酒釀造的必備工序,未經貯存的新酒,往往帶有“辣”“生”及某些刺激味道,但均會隨貯存時間的延長而減弱,這得益于儲酒過程中的三大變化:1,低沸點物質如甲醇、乙醛等刺激物質的揮發。2,水分子與醇類分子的締合。3,呈香呈味物質之間的轉換、平衡。
這其中,前兩者,對酒體的口感影響很大,經過儲存后的老酒,會變得醇厚和圓潤,而第三點,則能夠對香氣和口感起到雙重優化的作用。
從原理上來說,原酒中風味物質含量越高、種類越豐富,在儲存過程中發生的物質反應就越多,風味變化就越大,所謂酒體的“老酒表現力”就越好。而在眾多白酒品類中,四特酒就是“老酒表現力”非常出色的品類之一。如親臨四特酒的酒庫,可以發現,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月份的原酒,在感官上差別顯著。
上世紀的四特酒風格研討會
上世紀80年代,周恒剛、沈怡方等老專家對四特酒風味定型時,曾評價四特酒是“三型具備猶不靠”,意思是其兼具了濃香、清香、醬像三種香型的風格,但又可自成一派。
微觀層面來解釋,這意味著四特酒酒體中的呈香呈味物質,多元、豐富,且種類跨度大,既具備濃香型、清香型白酒的特征性醇與酯,又富含醬香白酒的吡嗪、呋喃等特征性組分。如此豐盛的風味組分,在儲存中,轉化反應更加豐富,四特酒得以“年年有變化,月月各不同”。
具體到“天工拾貳”這款酒,其采用了足12年的單年份老酒作為基酒,并調配了30年以上的調味老酒,由國家評委團隊領銜進行小批量勾調。數據上,其風味組分種類高達1800余種,酯類物質的自然生成率也超98%以上,這讓其品質遠超常規老酒。
“天工拾貳”國家級大師鑒評評語
所以,“天工拾貳”國家級大師鑒評會的評語中,關于香氣的第一項描述就是“陳香幽雅”以及后面提到的“木香舒適”,還有口感上的“醇厚細膩”,這些都代表了這款酒出色的老酒風味。
- 02 -
天工老酒,是怎樣“煉”成的?
四特酒的老酒表現力,與其工藝的獨特性密不可分。
首先,在儲酒方式上,四特酒就獨創了有利于酒體老熟的“陳釀體系”。在四特酒的儲酒過程中,并非采用一種儲酒容器,而是三種并用,即陶壇、地下酒池、不銹鋼罐,三者各有時間準則,也各具功能作用。
比如,不銹鋼罐,因其不會與酒體發生化學反應,也不吸附香氣成分,能最大程度保留原酒的風味輪廓,便于勾調師精準把控后期風味配比。地下酒池的優勢,在于受外界溫度波動影響小,且容量巨大,為長期陳釀提供穩定條件,便于龐大的酒體組分進行物質轉化,適合四特原酒的“慢老熟”。陶壇對酒體的意義,在于提升綿柔度與復合香氣,其壇壁具有燒制過程中留下的孔隙,微量空氣可緩慢滲入,形成 “呼吸效應”,這加速酒體氧化老熟,減少了辛辣感。
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彥龍
對于天工系列酒而言,在三器并用的基礎上,還有著嚴格的儲酒科學規范。正如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彥龍在天工·拾貳新品發布會上介紹:“四特酒采用三器協同特色窖藏:231儲酒工藝,2年陶壇+3年地下酒池+1年不銹鋼罐,基酒6年老熟方才使用。”用于天工系列的原酒,都經過了特別“照料”,在儲存過程中,并非一塵不變,釀酒團隊每年都會按照規劃,進行多次、反復的酒體觀測,從而實施溫濕度調節、器皿間更替、好酒間盤勾等操作,讓老酒在不同儲存階段,都處于最有利的儲酒環境中。
四特酒酒庫中的老酒壇和地下酒池入口(攝/李虓)
此外,釀造天工系列酒的四特原酒,也都產自特別的車間,全部源于四特酒廠最古老的“101純手工釀造車間”,這里是四特酒廠建廠以來,最早的車間之一,所擁有的600余口窖池,已連續使用長達72年之久。
四特酒101純手工釀造車間(攝/李虓)
雖然這些老窖池,沒有動輒成百上千年的歷史,卻是實打實的、一直在使用的老窖池。連續使用,對于窖池的意義極大,意味著經過幾十年的釀造,釀酒微生物可以持續繁衍,進而形成“優勢菌群”,并在循環釀造中,讓池壁不斷積累呈香呈味物質。若中斷使用,菌群因缺乏營養、干涸等原因而失活,需重新培養數年也不一定能恢復。
老窖池的使用,讓天工酒的釀造產香更多,酒體更豐盈,從而為儲酒奠定了風味物質基礎。值得一提的是,101車間釀造作為四特酒最重要的車間,能夠入場釀造的酒師,也絕非普通,他們的釀造工齡均在30年以上,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其中,更有12位是國家一級釀酒師,這讓101車間成為釀酒經驗和實力最強的單體車間之一。
101車間的酒師正在裝甑(攝/李虓)
- 03 -
稀缺,是四特酒的價值底色
四特酒的老酒價值,源于風味,更超越了風味,形成了明顯的經濟意義。
在中國老酒圈,尤其是江西的收藏圈,四特老酒一直是玩家的“心頭好”。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四特老酒的經濟價值,正是這句話的充分作證。在中國十一大白酒香型中,特香型是小眾香型,而特香型又以“四特酒”為名,產量有限,產品存世量也較小。
像上世紀60-70年代的“望津樓牌”四特酒,80-90年代的“四特牌”四特酒、烤瓷標白瓷瓶四特酒、“四大美女背標”四特酒、白玻四特酒等等,都是四特老酒的代表藏品。
匯好商行收藏的四特老酒(攝/李虓)
隨著產品的更替,很多當時的新品也成為了經典,比如已經上市28年、升級了五代的四特十五年,成為四特酒的一大經典產品符號,在藏酒圈也有相當地位。還有近年來推出的天工20、天工回味1952、天工1972等天工系列產品,由于使用了陳年老酒勾調,在酒體的風味價值上頗獲人心,也成為收藏的選擇。
這次“天工拾貳”的發布,薈萃了四特酒廠諸多珍貴的老酒資源,這無疑為其珍藏價值奠定了根基,讓其在品飲和收藏之間游刃有余。
“天工拾貳”
因此,“天工拾貳”,可以說是一種“時間美學”的綜合體,是 “時間價值” 的多維投射,它擁有風味層面的“時間表現力”,也有經濟層面的“時間溢價力”,當然,還有人文層面的“時間文化力”。“四特天工”的技藝緣起,即在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意在“巧奪天工,開物成務”之意。四特酒的“特”、特香型的“創新”,正是開物精神的體現,而這種因天時陳釀而成就美好的力量,又何嘗不是一種“天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