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里,筆者多次前往內蒙古西部的烏蘭布和荒漠,進行生物多樣性的調查。這片看似荒蕪之地,其實蘊含著勃勃生機。
供圖/李雨晗
#01
荒漠中也有天鵝湖
水是生命之源,而在荒漠這樣降水少、蒸發強的環境中,水就變得更為珍貴了。因此,烏蘭布和荒漠中星星點點的湖泊,便成了我們尋找野生動物的切入點。
烏蘭布和荒漠中的湖泊(供圖/李雨晗)
烏蘭布和荒漠中的湖泊從沒有讓我們失望。此后的幾次調查中,我們又邂逅了成群的疣鼻天鵝。與天鵝同在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候鳥,它們或于遷徙季從這里經過,或是在烏蘭布和荒漠度過整個夏天。這其中,有嘴巴又長又扁的白琵鷺,在水邊踱著步,張著嘴在水中左搖右晃尋找食物;還有罕見的卷羽鵜鶘(tí hú),在湖中的小島張開翅膀曬著太陽……除了這些體形較大的鳥,還有成百上千的鴨子:赤麻鴨、斑嘴鴨、綠頭鴨、紅頭潛鴨等。看似蒼涼的荒漠,因為這些寶石般的湖泊,擁有了活力。
在烏蘭布和荒漠湖泊中觀察到的疣鼻天鵝(供圖/李雨晗)
穿行在荒漠中的赤麻鴨(供圖/李雨晗)
#02
追尋狼的蹤跡
獸類,往往是生物多樣性調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大型食肉動物,便是這環上的“明珠”。這是因為,大型食肉動物的生存,依賴著足夠充足的食草動物,而食草動物的生存又需要有良好的植被。也就是說,大型食肉動物的存在,意味著其生存環境的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
一臺相機被我們放置在了一只剛死去的巖羊身旁。這是因為,新鮮的動物尸體,是最有可能捕獲到食肉動物影像的地方。大家都對這臺相機的拍攝內容充滿期待。
不久之后,工作人員來收這臺相機的數據。狼,并未現身;倒是有一只赤狐反反復復地出現,大快朵頤。這不禁讓人有些失望:是大型食肉動物太少?還是這臺相機運氣不好?或許,這個問題只有通過更多的相機、更系統的調查才能回答了。
荒漠中巖壁上的公巖羊(供圖/李雨晗)
#03
荒漠中的報春者
蒙古扁桃生長于內蒙古、甘肅、寧夏荒漠地區的低山丘陵、石質坡地及干河床。它喜光、耐旱又抗寒,是典型的荒漠植物,生態學上將荒漠植物稱為超旱生植物。除了蒙古扁桃之外,烏蘭布和荒漠還分布著梭梭、白刺、紅砂、檸條以及沙冬青等多種荒漠植物,它們于戈壁和細沙中頑強生長,又用根系固定住腳下一方水土,阻止流沙肆意“游蕩”。
正在蒙古扁桃上采蜜的蜜蜂(供圖/李雨晗)
荒漠,并非是貧瘠、慘淡、退化的代名詞,自然形成的荒漠亦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自然上萬年的演化中,荒漠里的植物與動物不斷調整著自身,并找到了生存的一席之地。它們獨特又美麗,和萬千生靈一同構成了這顆豐富多彩的星球。
責任編輯|趙青云
運營編輯|趙青云
質量審核 | 岳煥琦 王維嘉
圖文來源 |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在荒漠中尋找生命——烏蘭布和生態科考記》,撰文/李雨晗,原文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知識就是力量
現訂購2025年
定價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識抱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