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海局勢挺熱鬧,不少人盯著屏幕琢磨:咱們大陸這些年實力越來越強,為啥在臺灣問題上一直沒"動真格"?
網上甚至有說法講我們是"按兵不動",好像等著什么機會。其實這事兒得往深里看,此前張召忠將軍的訪談,他特意提了個醒:我們得小心美國設的圈套。
先說說"按兵不動"這事兒。其實大陸從來沒閑著,每年幾百萬噸農產品賣到臺灣,幾十萬臺灣同胞在大陸工作生活,軍演也沒停過。但確實沒像一些人想的那樣"直接解決"。
為何?因為我們要的不是"打一仗",是"統一",是要讓臺灣同胞真正心服口服,讓國家長治久安。這時候要是被外部勢力一激就動手,反而中了圈套。
先看看美國這些年干了啥?明面上說"支持一個中國",暗地里小動作不斷。賣武器給臺灣就算了,前兩年佩洛西竄臺,轉頭就給臺灣送軍售大單;蔡英文過境美國,又安排"國會演講"刷存在感。
這些操作看著是"挺臺",實則是把臺灣往火坑里推。就像張召忠說的,美國人在玩"代理人游戲"——自己不出面,讓臺灣當"出頭鳥",等我們被迫反制,他們就能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責咱們"破壞和平",甚至拉著盟友一起制裁。
而我們要是急眼了,真和臺灣當局硬剛,會發生什么?
首先,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但美國能借此把事兒鬧大。比如推動所謂"國際關注",拉攏日本、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表態",甚至讓北約插一腳。到時候就不是簡單的兩岸問題了,變成國際博弈的棋盤。
其次,臺灣當局要是被逼急了,可能狗急跳墻,搞點"自殺式"動作,比如破壞臺?;A設施,或者煽動"悲情牌",讓大陸陷入輿論被動。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的是"人心"。臺灣有2300多萬人,其中很多是咱們血脈相連的同胞。要是為了"速勝"強行出手,哪怕最后贏了,也可能留下一堆后遺癥。
這些年大陸推"31條措施"、"26條措施",開放臺灣同胞考公務員、參加社保,就是為了讓臺灣同胞實實在在感受到"統一"的好處。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工作,比打一仗更能爭取人心。
張召忠將軍提到過一個關鍵點:美國的戰略從來不是幫臺灣,是利用臺灣消耗大陸。我們想想,賣武器給臺灣能賺多少錢?煽動臺海緊張能讓資本從大陸流向美國嗎?
而制造危機,能讓歐洲國家跟著美國跑,削弱我們的國際影響力。這些才是美國真正的算盤。我們要是被牽著鼻子走,正中下懷。
那么,大陸為啥還能"穩得住"?因為我們底氣足。
經濟上,大陸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臺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超過40%;軍事上,解放軍繞臺演訓常態化,航母編隊、隱身戰機、東風導彈形成完整體系,臺海周邊制空權、制海權牢牢掌握在我們手里;國際上,182個國家承認一個中國原則,連美國自己也簽過三個聯合公報。
最近幾年,美國越來越急。為什么?因為他們發現"以臺制華"不管用了。我們"一帶一路"越走越寬,RCEP落地后亞太經濟圈更緊密,歐洲國家也明白和中國合作比對抗劃算。
美國想靠臺灣問題拖住中國,結果自己先被拖進泥潭,國內通脹高企、兩黨惡斗、盟友離心。這時候我們要是急著動手,正好讓他們緩口氣,重新組織力量。
所以我們現在的策略特別聰明:一方面保持高壓態勢,該演訓演訓,該警告警告,讓臺灣當局和外部勢力知道"紅線"碰不得;另一方面繼續做臺灣同胞的工作,讓他們明白"臺獨"就是死路一條,統一才是唯一出路。就像種莊稼,得先松土施肥,等時機成熟了自然豐收,急不得也躁不得。
說白了,臺灣問題不是簡單的"打不打",是"怎么收場"的問題。我們要的不是"打贏",是"統一后長治久安"。
美國那些小把戲,我們看得很清楚——他們想把臺灣變成"第二個烏克蘭",但中國不是俄羅斯,臺灣更不是烏克蘭。我們有智慧、有能力讓任何分裂行徑落空,更有耐心等到完全統一的那一天。
張召忠將軍說得對,我們得小心美國的圈套。但更關鍵的是,我們得對自己有信心。只要堅持戰略定力,不被外部干擾帶偏,把該做的事做好,統一大業遲早會實現,這一天,不會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