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聯在這幾年發布了兩項政策:一是世界杯擴軍,從32支隊伍增加到了48支隊伍,其中亞洲的參賽名額從4.5個變成8.5個;二是改變過去相對嚴謹的歸化政策,讓一個國家隊更容易歸化其他國家的球員。
當這兩個政策出爐后,國內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國際足聯在幫助國足,讓它有更大的機會進入世界杯。
其實球迷們這么想也是對的,從亞洲杯成績來看,雖然國足再也很難進入四強。但是進入八強還是很有希望的。
只是結果誰也沒有想到國足居然如此不爭氣,別說進入八強,就是十六強都已成為奢望,只是勉強進入亞洲杯正賽,徹底讓國際足聯的好心成為泡影,讓國足自己的顏面掃地。
但這還不是國足的下限,好歹還有一塊遮羞布在,可惜的是國際足聯另一個政策將國足最后一塊遮羞布也徹底撕了下來。
放寬歸化政策原本就是為了幫助實力弱的國家隊用最快的速度增強自己國家隊的實力,國足在這些年也啟用歸化球員。
只不過與亞洲其他國家隊,比如印尼這樣的國家隊歸化不同,國足的歸化受制于國家嚴格的國籍制度,很難歸化太多的外籍球員。
再加上中國人從小就樹立的一個理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導致中國的家長更愿意讓孩子讀書,而不是去運動。
這一理念不止是國內的家長,就是國外的家長也很認同,這就導致國外華人踢球的不多,也使得國足很難大范圍歸化國外華人。
除了這兩點,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影響著國足歸化,那就是崇洋媚外,很多成為外國籍的家長不認同國內文化以及環境,反而更愿意讓自己的孩子效力于外國國家隊,這也讓國足可選的歸化球員很少。
反觀印尼、馬來西亞這些曾經的殖民地,卻能夠利用曾經是殖民地的優勢,大肆歸化外籍球員。
就說最近的亞洲杯預選賽,馬來西亞因為歸化了很多的歐洲球員,竟然4-0完勝越南隊。
要知道如今的國足踢越南別說4-0完勝,就是能夠戰勝都是偷著樂的事情。
如此看來,國足在亞洲足壇的對手又要增加一個強勁的對手,但馬來西亞不是最后一個,因為亞洲還有很多曾為殖民地的國家也有這樣的優勢,可以歸化歐洲球員。
真要是這樣,那國足在亞洲足壇的日子將會變得更加難過,甚至在以后的日子里真的有可能輸給過去的魚腩球隊,成為亞洲足壇的笑柄。
到時候真的變成這樣,那國際足聯的這兩項政策不僅沒有幫到國足,反而是徹底撕下了國足最后一塊遮羞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