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漢東湖高新區的荊門科技創新(武漢)離岸中心(該中心供圖)
“科創飛地”想要發揮實效,首先要加強“飛入地”與“飛出地”雙方的合作溝通,而厘清兩者的利益糾葛是合作的必要條件。
6月5日,荊門科技創新(武漢)離岸中心正式開園僅一個多月,在運營公司的牽線搭橋下,來自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的6名導師已與20家首批入駐企業建立鏈接,為企業提供項目評估、咨詢指導等服務。
離岸科創中心,又稱“科創飛地”,是一地在異地設立科創園區或科創平臺,通過跨區域對接科創要素和產業要素,從“飛入地”汲取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為“飛出地”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瞄準“科創飛地”這一破解創新資源匱乏、產業升級滯后的關鍵抓手,湖北多地探索“研發在武漢、轉化在本地,孵化在武漢、加速在本地”的省會飛地以及連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省際飛地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在漢和省外已建成投入運營的離岸科創園區超過24家,黃石、黃岡、咸寧、隨州等多個市州已陸續在武漢布局離岸科創中心;鄂州、十堰、黃石等地積極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打造科創飛地。
湖北離岸科創中心建設成效如何?面臨哪些挑戰?未來如何優化?近期,支點財經記者進行了調查。
“科創飛地”借智起飛
5月26日,在位于東湖高新區的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內,中科光芯(湖北)光電科技有限公司40余名研發人員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光組件、光模塊等產品的研發。
中科光芯總部位于福建,是一家專注光芯片及器件研發與量產的高新技術企業。2023年,該公司通過招商引資落戶黃石,次年入駐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
“依托武漢的人才優勢和便利的信息來源,我們已經做到武漢研發、黃石生產。”該公司研發中心負責人孫萬英坦言,公司在湖北布局光電子信息應用端產品研發,中國光谷已形成完整的光電子信息產業鏈,入駐科創園后,不僅能更好鏈接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資源,還能深度對接產業資源,助推企業發展。
中科光芯是眾多入駐離岸科創企業的代表之一。支點財經記者采訪入駐離岸科創中心的多家企業,其相關負責人均表示,離岸科創中心為企業發展帶來的最大優勢便是有效對接了先發地區優質的科創要素。
“核心在于‘借智’。”湖北省科技廳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地方而言,建立離岸科創中心,目的是到異地招才引智,將大城市的科創資源與當地的產業空間等優勢結合,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圍繞這一核心,湖北各市州近年來紛紛布局離岸科創中心:2021年,黃石成為湖北首個“吃螃蟹”的市州,隨后,黃岡、咸寧、隨州、荊門等多地跟進。目前,全省僅襄陽、宜昌、神農架和潛江尚未建設離岸科創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在武漢布局的離岸科創中心中,約70%選址光谷。鄂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饒偉稱,主要瞄準了光谷科創大走廊的戰略發展,充分對接光谷的人才、科創和產業優勢。
結合不同市州的產業規劃,各地離岸科創中心在規模、運營等方面更加因地制宜。
如鄂州(武漢)離岸科創中心,因毗鄰武漢且隨著武漢新城鄂州片區建設提速,該中心便主打“小而美、小而特”,總面積1200多平方米,聚焦大健康產業,成為企業轉移至武漢新城的“中轉站”。該中心首批入駐的6家企業中,已有3家轉移至武漢新城。
再如荊門科技創新(武漢)離岸中心,以幫助本地企業突破產業瓶頸為核心,該中心重點篩選荊門本地產值1億元至10億元之間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市場化運營模式幫企業更好地對接高校科研和地方產業資源。
除在武漢成立離岸科創中心外,近幾年黃石、十堰、鄂州等地已跨省布局:2022年底,黃石(上海)離岸科創中心在上海市開園;2024年,十堰(深圳)離岸科創中心和十堰(上海)離岸科創中心相繼掛牌;今年2月,鄂州(北京)離岸科創中心揭牌。
饒偉介紹,鄂州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空間大,在北京布局離岸科創中心,瞄準的是北京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資源;黃石則將希望通過鏈接長三角,實現資本對接、產業招商、科技孵化等;十堰在上海、深圳兩地布局,分別意在借力發展汽車產業與低空經濟。
目前,離岸科創中心成效初顯。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作為湖北省科創飛地示范園,已吸納百余名科研人員為黃石企業發展賦能,其光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融入武漢都市圈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武漢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為黃石企業提供配套支持。
鄂州(北京)離岸科創中心引進的AI機器人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北京靈辦即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在鄂州落地產業化項目。借助十堰(上海)離岸科創中心,覓億汽車與阿塞拜疆里士滿公司簽約,助力“十堰造”汽車出口。
鄂州(武漢)離岸科創中心展示大廳(該中心供圖)
“三無”難題亟待解決
盡管離岸科創中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發展仍面臨挑戰。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湖北離岸科創中心面臨“三無”困境:無完善的行業建設運營模式、無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無省級層面的行業支持政策。
在運營模式層面,當前湖北各市州建設的離岸科創中心,規模從500平方米到5萬平方米不等,投入資金從100萬元到4億元不等,差距巨大。園區功能集中在寫字樓,導致部分功能受限。此外,市場化運營機制缺乏。
如鄂州(武漢)離岸科創中心所在的武漢高科醫療器械產業園,因無法滿足企業排污需求,導致部分需要在此研發試驗的企業無法落戶。“企業有意向、有需求,但問題無法解決,我們也很被動。”該中心運營公司鄂州昌益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朱俊霖說。
在運營機制上,黃石、鄂州等多家離岸科創中心運營方均為當地國企下屬公司,僅有少數采取市場化運營模式。荊門(武漢)離岸科創中心是為數不多引入市場化運營公司的科創中心,其運營方上海智鏈合創科技有限公司擁有完善的智慧園區服務系統。
上海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郝身永曾指出,科創飛地運營需秉持“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的理念,應選擇能夠鏈接飛入地科技資源和專業化服務能力強的運營主體。
在行業標準層面,長江經濟帶(湖北)離岸科創聯盟籌備負責人王關云介紹,湖北離岸科創中心缺乏科學的選址評估體系和管理體系,財政、國企、運營機構、區縣、科技部門之間的關系尚未理順,沒有規范的標準指引。在行業支持政策層面,目前湖北省級層面尚未出臺針對市州離岸科創中心的支持政策與指引文件,市州離岸科創中心開展的工作遠超孵化器,但未能享受類似孵化器的政策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支點財經記者了解到,當前湖北省級層面尚未明確離岸科創中心的主管部門,主體責任仍在“飛出地”政府。
放眼全國,長三角作為較早布局“科創飛地”的地區,已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專業化運營”的模式。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建議,湖北可借鑒長三角地區“科創飛地”的實踐經驗。
如2021年浙江省科技廳、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支持省際科創飛地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科創飛地的企業研發創新中心、高端人才服務中心、新興產業孵化中心和產業協同發展中心的功能定位,并明確相應的政策措施,如入駐企業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選擇在飛入地或飛出地注冊,或依法在兩地分別注冊;支持入駐企業向注冊地科技部門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審符合條件的計入飛出地政府內部考核指標;支持地方政府根據具體合作情況與飛入地建立健全利益分享和補償機制等。
今年4月,安徽省出臺《安徽省推進長三角科創飛地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科創飛地全職引進且社保、個人所得稅繳納均在安徽的高層次人才,視同安徽省引進的人才,享受同等人才待遇;對社保、個人所得稅繳納在飛入地且在科創飛地持續工作一年以上的全職引進高層次人才,視同省級層面柔性引進人才,可申報相應人才項目等。該實施意見由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科學技術廳聯合印發。
這些政策,不僅明確了科創飛地在省級層面的指導單位,也明確了離岸科創中心的“官方身份”,一定程度上理清了相關部門、運營機構之間的關系。
吳傳清認為,當下需積極促進跨行政區“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兩只手”作用,創新協調發展機制與政策,多元主體共推“創新飛地”建設和發展。
共建創新共同體
5月28日,由武漢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辦公室指導、武漢產業基金主辦的長江經濟帶(湖北)離岸科創聯盟在咸寧(武漢)離岸科創中心發起設立,這是全國首個由都市圈城市發起的離岸科創聯盟。
當天,黃石、咸寧、黃岡、荊門、鄂州等在漢離岸科創中心運營機構集中簽約,各園區將充分發揮聯盟的平臺作用,整合武漢與都市圈城市的科技創新資源,建立資源共享機制。
“成立離岸科創聯盟很有必要性。”王關云說,聯盟旨在解決當下離岸科創行業無標準、政策缺失、交流不足、合力薄弱等問題,以制定標準爭取政策、匯聚資源促進信息共享、加強行業交流等為主要任務。聯盟參與機構包括科創園區投資機構、運營機構、基金公司、銀行以及科研院所、科研服務機構等。
吳傳清認為,離岸科創聯盟的成立走出了湖北共建創新共同體的第一步,但真正的創新共同體需要飛入地、飛出地政府、企業、開發區等利益相關方協力合作。
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和安徽省農村與社會科技發展中心曾從理論角度搭建出“科創飛地”嵌入區域協同創新網絡的運行機制。
該機制以飛入地與飛出地的雙方視角,厘清“科創飛地”建設運營多方主體的相互關系。從飛入地視角來看,飛入地內部的創新網絡包括運營團隊、入駐企業與人才等核心要素,飛入地外部創新網絡包括政府、科研院所、中介服務組織等關鍵參與者。從飛出地視角來看,當地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都希望通過“科創飛地”來獲取信息、技術、資本等。
因此,“科創飛地”想要發揮實效,首先要加強“飛入地”與“飛出地”雙方的合作溝通,而厘清兩者的利益糾葛是合作的必要條件。郝身永認為,在科創飛地的發展中,飛入地與飛出地的利益糾葛主要體現在稅收分享問題、重要統計指標分享問題以及飛地兼營招商與飛入地擔憂“搶商”問題。
對此,多名離岸科創中心運營公司負責人呼吁,省級層面應明確主管部門,并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地方健全利益分享與補償機制,并建立長效溝通協調機制。例如,可探索光谷與市州的稅收分成機制,落實“全域協同”發展思路。
在重要統計指標分享問題上,可參考浙江、安徽等出臺的省級政策,明確入駐離岸科創中心的企業考核指標的歸屬地。浙江省更是從資源集聚與利用、科研攻關與聯動、人才引育與服務、產業培育與協同發展等方面細化了創新飛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建設科創飛地,要始終堅守‘初心’。”吳傳清認為,無論是飛入地還是飛出地,都要算總賬、算長遠賬,構建合作共贏的科創生態。
編輯丨胡馨月
編審丨劉定文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