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目次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本標準由深圳市白蟻防治行業協會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深圳市新建房屋白蟻預防技術規程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新建房屋白蟻預防設計、藥物、施工、驗收和復查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房屋白蟻的預防。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JGJ/T 245-2024房屋白蟻防治技術標準
GB/T 50768—2012 白蟻防治工程基本術語標準
DB44/T 857—2011 新建房屋白蟻預防技術規程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新建房屋白蟻預防 termite control in new-buildings
對新建房屋(含建筑物、構筑物)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防止白蟻對房屋造成為害的行為,包括房屋防蟻設計、監測控制系統、化學藥物處理、物理屏障等。
[DB44/T 857—2011,定義3.1]
3.2 藥物屏障 chemical barrier
通過對保護對象進行白蟻防治藥劑處理后所形成的防止白蟻侵入的屏障。
[GB/T 50768—2012,定義4.2.2]
3.3 水平屏障 horizontal barrier
為防止白蟻從垂直方向侵入建筑物,通過使用白蟻防治藥劑處理建筑物地面和周邊水平方向的土壤而形成的藥物土壤屏障。
[GB/T 50768—2012,定義4.2.3]
3.4 垂直屏障 vertical barrier
為防止白蟻從水平方向侵入建筑物,通過使用白蟻防治藥劑處理建筑物基礎兩側和建筑物周邊垂直方向的土壤而形成的藥物土壤屏障。
[GB/T 50768—2012,定義4.2.4]
3.5 木材防護劑wood preservative
能毒殺或抑制真菌、昆蟲等生物因子,保護木材不受侵害的化學物質。
[DB44/T 857—2011,定義 3.9]
3.6 噴灑法 sprinkling method
利用器械產生的壓力使白蟻防治藥液以水流狀的形式噴射或灑落到處理部位的方法。
[GB/T 50768—2012,定義4.2.5]
3.7 監測控制系統 monitor-controlling system
可通過“監測-白蟻滅殺-監測”的循環過程,實現保護對象免受白蟻危害的一整套白蟻防治專用裝置的總稱,由監測裝置、檢測裝置、白蟻滅治藥劑及輔助工具等組成。
[GB/T 50768—2012,定義5.2.3]
3.8 監測裝置 monitor device
裝有餌料用于監測白蟻活動的裝置。
[GB/T 50768—2012,定義5.2.4]
3.9 餌料 attractive lignocellulose material
不含殺滅白蟻有效成分,且對白蟻具有較好的引誘力和適口性的纖維質材料。
[GB/T 50768—2012,定義5.2.1]
3.10 餌劑 bait
由殺蟲劑、餌料等組成,對白蟻具有“引誘——喂食——殺滅”三位一體效果的白蟻防治藥劑。
[GB/T 50768—2012,定義5.1.5]
3.11 噴粉法 dusting method
將白蟻滅治粉劑,采用直接噴施的方式,讓部分白蟻個體沾染上藥粉,達到殺滅或控制白蟻群體目的的方法。
[GB/T 50768—2012,定義4.2.16]
4 一般要求
4.1白蟻防治單位應取得相關行業協會核發的資質證書,操作人員應經過專業技術培訓,持證上崗。合同簽訂和工程完工后,合同備案資料和竣工驗收備案資料提交至深圳市白蟻防治行業協會(所需資料詳見《深圳市白蟻防治工程施工合同備案辦法》)。
4.2 工地白蟻檢查及處理
白蟻防治單位應檢查房屋地基及周邊50米范圍的白蟻為害,并對檢查中發現的白蟻采取相應的滅治處理措施,以減少房屋被白蟻侵入為害的危險(參見附錄A、B)。
4.3 施工現場的準備與配合
4.3.1 房屋建筑施工單位應清除地基中所有樹根、樹木及其它含木質纖維的雜物。
4.3.2回填材料應分層夯實,不得含有木質雜物。
4.3.3房屋建筑施工單位應清除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木模板、木枋等木質雜物。難以清除的,白蟻防治單位應在回填或封閉前用藥物進行處理。
4.3.4園林綠化施工單位在移栽樹木前,應對樹木進行白蟻為害檢查。如發現樹木有白蟻群體,應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4 白蟻防治藥物
4.4.1 白蟻防治藥物農藥登記證中的防治對象應包含白蟻。
4.4.2白蟻防治藥物應該具備農藥“三證”,即農藥登記證、農藥生產許可證和產品質量標準。
4.4.4 白蟻防治藥物管理
4.4.4.1藥物應儲存在專用倉庫內,配備專人管理,并有健全的出入登記制度和應急措施。
4.4.4.2藥物專用倉庫應滿足白蟻防治藥物的存放條件和要求,并配備合適的通風、防火、防爆、防洪、報警等安全設施。
4.4.4.3白蟻監測控制系統應與化學藥物分倉存放,以免化學藥物對監測餌料造成污染,影響效果。
4.4.4.4藥物運輸時不得人藥混載。裝卸藥物時應當輕放,不得撞擊、拖拉和傾倒,以防藥物泄漏危害人畜安全并造成環境污染。
4.4.4.5施藥結束后,應及時清洗配藥容器和施工器械。清洗產生的含藥污水不得隨意傾倒;藥物容器應集中處理,不得隨意丟棄;剩余藥物須運回倉庫妥善保管。
4.5 施工安全防護
4.5.1房屋白蟻預防施工現場應設立警示標志。其它專業施工人員不得在化學藥物處理區域和處理期間施工或逗留。
4.5.2施工人員應經過專業技術培訓,熟悉施工器械的使用,熟悉藥物的安全使用規定及現場急救措施。
4.5.3 凡皮膚病患者、有禁忌癥的人員以及“三期”(即經期、孕期、哺乳期)婦女不得從事配藥和施藥工作。
4.5.4施工人員在進行化學藥物處理時,應穿長袖棉質工作服,戴安全帽、防毒口罩、防護眼鏡、防護手套和防護鞋。
4.5.5 不得在施工現場和操作期間吸煙和進食。
4.5.6在室內進行藥物噴灑時,應保持通風良好。
4.5.7 定期檢查保養施藥器械和所有密封套墊及斷流閥,不得使用質量低劣或性能不穩定的器械,不得把施工器械挪作它用。
4.5.8 施藥人員每次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每天接觸藥物時間累計不得超過5小時。
4.5.9 操作完畢后應及時用肥皂清洗手、臉等外露部位,并及時更換工作服。
4.5.10 施藥結束后,應及時清洗器械;藥物空瓶或裝盛過藥物的容器應妥善處理,不得隨意丟棄或挪作它用;配制好而暫時未用的藥液應運回倉庫保管,不得在現場隨意處置。
4.5.11 施藥處理完畢后,應向有關的專業施工單位說明安全注意事項。
4.5.12 發生人員藥物中毒時,應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參見附錄C),并攜帶藥物標簽送醫院診治。
4.6 白蟻預防體系的維護
房屋所有者和使用者負有維護白蟻預防體系有效性和完整性的責任。下列的任何行為,都有可能導致整個預防體系的防蟻效果變差甚至失效:
——土壤藥物屏障被破壞(建花園、草坪,修排水溝,鋪設地下電纜或者被動物挖掘破壞);
——在室外白蟻監測控制系統安裝區域噴施殺蟲劑或白蟻監測控制系統受到破壞;
——搭建與房屋接觸的附屬設施,包括雜物間、棚架、樓梯、停車房等;
——室內、外地基被填高或降低;
——室內原來經過預防處理的結構被改建;
——將已受白蟻為害的物品帶入房屋,或將易受白蟻為害的物品堆放于建筑物的外墻。
房屋所有者和使用者在做出上述行為之前,應與白蟻防治單位聯系,共同商討預防措施,以確保整個白蟻預防體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5 房屋白蟻預防設計
設計應符合以下規定:
5.1地下室和首層宜減少木構件的使用,對必須使用木構件的環境應保持通風和防潮。
5.2做好室內外的給排水和防水設計,保持地面干燥。
5.3衛生間、廚房、排水管附近墻體等近水源的部位,宜采用砌體或混凝土墻體結構,并減少木構件的使用。
5.4中空或樓頂綠化工程應在原防水保護層上鋪設阻隔防水層,并選用具有抗白蟻能力的樹種;
5.5底層樓梯下部不宜作封閉間使用。
5.6 無地下室房屋首層所有的木柱、木樓梯、木門框等木構件均不應直接接觸土壤,地面應做防潮處理。
5.7 電纜溝采用混凝土結構,溝內的電纜支架,不得使用易被白蟻蛀食的材料。
6 土壤白蟻預防
6.1土壤藥物屏障
土壤藥物屏障的處理方法及要求如下:
6.1.1無地下室房屋土壤藥物屏障包括以下部位:在無地下室的室內地坪基礎底板下、房屋四周(散水坡)下和埋地電纜溝的下部土壤等處設置的水平屏障;在建筑物基礎墻兩側、房屋四周外墻外側、埋地電纜溝兩側土壤等處設置的垂直屏障;穿越房屋外墻的管道出入口處四周土壤設置的藥物屏障。
6.1.2 有地下室房屋土壤藥物屏障包括以下部位:房屋四周(散水坡)下和埋地電纜溝的下部土壤等處設置的水平屏障;房屋四周外墻外側、埋地電纜溝兩側土壤等處設置的垂直屏障。
6.1.3水平屏障:水平屏障藥液使用量不應低于3L/㎡、深度不應小于100mm;在底板下面和四周應保持連續(外墻外側地坪下寬度不應小于300mm),并緊貼基礎墻的兩側面設置。
6.1.4垂直屏障:垂直屏障藥液使用量不應低于25L/m3、寬度不應小于150mm、深度不應小于500mm,房屋建筑與土壤之間的所有連接部位均應設置,并與水平屏障連接。
6.1.5露天施藥區域在大雨前后不得進行藥物處理。設置完成的土壤藥物屏障,應在藥液完全滲透之后盡快安排地面工程施工,或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和建筑施工用水的沖刷和浸泡。
6.1.6采用噴灑法設置土壤藥物屏障時,應選用低壓力設備順風噴灑。
6.1.7土壤藥物屏障應一次設置完成,不能一次設置完成的,應依照房屋施工進度分次進行處理,并在平面圖上標明每次施工的范圍和時間,每次施藥處理必須和上一次施工位置相銜接,以保證整個土壤藥物屏障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6.1.8完工后的垂直屏障應保持首尾銜接,水平屏障應與垂直屏障相互銜接,防止白蟻通過屏障空隙進入房屋。
土壤藥物屏障的設置方法
6.2 白蟻監測控制系統
6.2.1新建房屋室外地坪可視實際情況及業主要求,安裝地下型監測控制系統。
6.2.2地下型監測裝置的安裝:
a) 地下型監測裝置應在房屋建成、室外綠化完工后,房屋整體交付使用前安裝;
b) 安裝之前應掌握安裝區域地下管線分布情況,避免安裝監測裝置時造成破壞;
c) 地下型監測裝置宜安裝在房屋四周、離外墻500mm~1000mm范圍內的土壤中,有散水坡的,沿散水坡外沿100mm~500mm范圍內安裝,安裝的間距宜為3000mm~5000mm;
d) 地下型監測裝置的安裝應符合使用說明書的要求;
e) 對人為活動較為頻繁、管理條件較差的安裝環境,應選擇埋設在地表以下的監測裝置,監測裝置上覆蓋20mm~50mm的土壤。
6.2.3地下型監測裝置的檢查:
a) 安裝地下型監測裝置后監測裝置內發現白蟻后,應定期進行檢查;
b) 安裝后的檢查頻次與時間:
1) 乳白蟻:一年檢查不少于4次,檢查時間為3月~11月;
2) 散白蟻:一年檢查不少于3次,檢查時間為3月~11月;
3)其他白蟻種類:一年檢查不少于2次,檢查時間為3月~11月。
c) 發現白蟻后的檢查頻次和時間:
1) 乳白蟻:每2~3周檢查一次,投放餌劑后,每2周檢查1次,直至白蟻群體被殺滅;
2) 散白蟻:每3~4周檢查一次,投放餌劑后,每2周檢查1次,直至白蟻群體被殺滅;
3)其他白蟻種類:可根據具體情況合理設置檢查周期,直至白蟻群體被殺滅。
6.2.4監測到白蟻后的處理:
a) 當監測裝置內發現白蟻,餌料被消耗大約25%時,應將餌料換成餌劑,并定時檢查;
b) 當餌劑被消耗2/3~3/4,且尚有白蟻時,應添加餌劑,至白蟻群體徹底消滅;
c) 如白蟻數量很多,應在四周500mm范圍內添加一定數量的監測裝置;
d) 當一個白蟻群體被殺滅后,需對各個地下監測裝置進行清理,重新放入餌料或安裝新的監測裝置對白蟻活動進行監測,一旦監測到新的白蟻活動,可再次啟動白蟻殺滅程序。
6.2.5白蟻監測控制系統安裝后,應做好以下維護:
a) 更換損壞的監測裝置,補充丟失的監測裝置;
b) 更換監測裝置內發霉、腐爛的餌料;
c) 調整松動、積水和遭破壞的監測裝置的安裝位置;
d) 清除監測裝置四周的灌木、雜草,清除監測裝置內的泥土、樹根、草根;
e) 驅趕進入監測裝置內的其他昆蟲和小動物;
f) 根據房屋四周的土壤、綠化等環境發生的變化,調整監測裝置的安裝位置或增減監測裝置的數量。
7 新建房屋建筑主體白蟻預防項目
主體結構藥物屏障的處理方法及要求如下:
7.1建(構)筑物的相關部位應設置藥物屏障,包括砌體墻、豎向管井、電梯井、門窗洞口、變形縫等。7.2砌體墻:砌體墻的處理應在墻體砌筑完成或抹完砂漿后且基本干透后進行,地下室及首層砌體墻的兩側自地面計1000mm,2層及以上外墻內側及內墻兩側自地面計至500mm。
7.3室內豎向管井、電梯井:室內3層及以下樓層豎向管井、電梯井內側壁應設置藥物屏障。
7.4室內所有門窗預留洞口:室內所有門洞、窗洞及其它預留洞口等應設置藥物屏障。
7.5變形縫:室內首層沉降縫、一至三層伸縮縫的兩側及底部應設置藥物屏障。
7.6首層基礎外側墻體必須在做散水坡或排水溝之前進行。
7.7變形縫內的雜物應在封閉之前進行清理。
7.8藥液處理后應保證24小時內防止施工用水沖刷和浸泡。
房屋主體的白蟻預防處理范圍
8 新建房屋裝飾裝修白蟻預防項目
8.1裝飾裝修工程中木構件的白蟻預防處理,處理藥物采用白蟻預防藥劑。
8.2白蟻預防藥物處理應在木構件加工成型后、防火防潮處理前進行。
8.3木門框等木質構件在安裝前,應對其與墻面、地面接觸部位和嵌入部位進行處理。
8.4處理部位和處理方法應符合表3要求。
裝飾裝修工程木構件藥物處理部位和方法
8.5采用噴灑法處理木構件時,每平方米木構件吸收藥劑不少于100mL。
8.6木板、木龍骨等,開料加工前進行藥物處理。
8.7 木飾面板、石膏板、礦棉裝飾吸音板等不需要進行藥物處理。
注:新建房屋建筑主體白蟻預防項目與新建房屋裝飾裝修白蟻預防項目可合為同一個項目,或分開項目合同,但分別列清合同價格,以免造成混淆,產生糾紛。
9 驗收
9.1新建房屋白蟻預防工程驗收分為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兩部分。
9.2白蟻防治單位對階段性完成施工的部位,在自檢合格后,應及時會同有關單位進行中間驗收。
9.3藥物處理階段完成后,白蟻防治單位應及時整理相關施工資料,進行驗收前自檢。自檢合格后,會同建設單位、監理單位進行竣工驗收,確認合格后填寫《深圳市白蟻防治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書》(參見附錄D,表D.2)。
9.4 新建房屋白蟻預防工程的驗收應包括以下項目:
——工地范圍及周邊場所蟻患的檢查與處理;
——土壤藥物屏障的建立;
——房屋主體的處理;
——裝飾裝修的處理(若施工合同不包括此項目,則無此項);
——設計中要求處理的其它項目。
9.5竣工驗收資料應符合表4的有關規定。
新建房屋白蟻預防工程竣工驗收資料項目和內容
9.6白蟻預防工程驗收合格后,應向深圳市白蟻防治行業協會提交竣工驗收備案資料,并取得《深圳市白蟻防治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書》。
9.7 商品房項目,業主單位應在售樓處公開張貼《深圳市白蟻防治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書》。
10 復查
10.1新建房屋白蟻預防工程竣工驗收后,應定期進行復查。復查回訪的間隔時間宜為3年~5年。
10.2復查時間宜安排在白蟻活動較頻繁、白蟻外露特征比較明顯的3月~11月。房屋所在區域白蟻密度較高或木構件應用較多的房屋,應適當增加復查次數。
10.3安裝白蟻監測控制系統的房屋,檢查頻次和時間應符合6.2.3的規定。
10.4在復查過程中如發現白蟻為害,應對相同及相鄰樓層的所有范圍進行細致的檢查,對白蟻進行采樣并鑒定白蟻種類,然后根據不同的白蟻種類,參照附錄B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處理。
10.5在地下室或首層發現白蟻時,除對建筑物內部進行檢查外,還應擴大檢查區域如管線進出口、室外大型樹木等,并及時采取措施,清除房屋四周可能存在的白蟻。
10.6發現白蟻防護體系的預防效果降低或失效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補充處理。
10.7復查完成后,應填寫《白蟻預防工程回訪復查表》(參見附錄G),會同房屋使用者或物業管理單位共同簽字,存檔備查。
深圳市常見的白蟻為害種類
蟻患治理
蟻患治理
藥物中毒急救措施
藥物中毒急救措施
深圳市白蟻防治工程施工合同備案表
深圳市白蟻防治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書
施工方案報審表
白蟻預防工程施工記錄表
白蟻預防工程回訪復查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