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月初,一則“玩偶戴牙套”的奇聞登上了多個社交平臺的熱門推薦。江蘇某牙科診所表示,近一個月來鋼牙套和牙齒正畸模型銷量突然翻了三倍。但讓醫生哭笑不得的是——這批牙套并不是賣給人用的,而是“專供”給玩偶 Labubu 做裝飾的。
“我從醫十年,第一次遇到為玩具戴牙套的?!币晃谎泪t在采訪中如是說。
圖源:封面新聞
起初只是一張在牙椅上“治療”的 Labubu 圖刷屏,后來大量淘寶商品和電商直播跟進,“彩色鋼牙”“Labubu 專用牙套”“潮玩正畸”等關鍵詞陸續爆紅。
甚至已經有廠商為此開發了獨立產品線:9.9 元起的簡易牙模、199 元的手工多色鋼絲,搭配小號膠水、鑷子,直接打包售出。
這看似荒誕的一幕,背后卻隱藏著一場關于審美權力、商品功能、品牌反應速度與文化消費演化路徑的深層博弈。
【01】Labubu,不再是玩具,是身份符號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何一個小玩偶的嘴上要裝牙套?這背后,其實是當代年輕人“擬人化表達”的一次極致演繹。
Labubu 之所以能紅出圈,靠的從來不是“功能”,而是“反差萌”。它看似憤怒,卻經常穿著萌系套裝;它本身呆滯,卻能適配各種表情包和穿搭——這是一種極具當代性的“情緒容器”,年輕人在其中投射自己的情緒、審美乃至身份。
這也正是潮玩成為“高頻次再敘事介質”的關鍵。一旦你接受 Labubu 是“你情緒的一部分”,那么你就愿意為它“裝點門面”、參與“生活改造”,而牙套——正好是一種兼具功能性、可見性與趣味門檻的理想道具。
【02】從功能牙套,到符號牙套
Labubu 不需要咬合矯正,但它需要“社交存在感”。
這一點在電商平臺的數據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淘寶上搜索“Labubu 牙套”,會出現大量頁面明示用途:“鋼牙牙套 裝飾正畸 Labubu 專用”“萌顏正畸 顏控必備”“配套安裝工具與固定膠”……
甚至評論區還有顧客曬圖,詳細展示“牙套上臉”全過程,并分享如何與帽子、貼紙搭配實現“整牙風時尚風格”。
這一幕其實可以被看作“去功能化醫療器械”的一個縮影。在視覺文化中,越來越多原本用于修復的器械(如鼻夾、頸托、繃帶)逐漸演變成“潮流符號”,而牙套的“改造潛質”尤為突出:
? 它可拆可裝,便于 DIY;
? 其構造精密,易產生“高級定制”聯想;
? 彩色橡皮圈與鋼絲本身具備美學趣味;
? 最關鍵的是:它曾經不被接受,如今的流行正是一種文化的“反諷性收編”。
【03】淘寶商家比口腔品牌更懂年輕人?
這場“潮玩裝牙熱”背后,其實也暴露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率先反應的是電商商家,而不是傳統口腔品牌。
圖源:淘寶網
從圖中截圖可見,部分淘寶店鋪在熱搜出圈不到48小時內,就上線了包含彩色鋼絲、安裝膠、牙套模型的“Labubu 專用正畸配件”,并配備圖文教程、組合套餐,甚至給出了“情侶套裝”“色彩分類”。
這些動作迅速、精準、具象,是典型的內容反向驅動供給鏈條:先有流量熱詞 → 再生成場景與痛點 → 形成小眾需求 → 快速匹配供應 → 放大購買欲望 → 形成循環流行。
而反觀許多正兒八經做牙套、做正畸的品牌,卻還停留在“專家權威介紹+臨床案例展示”這樣過于單一的傳播模式里。對年輕人的審美口味、社交需求與內容語境缺乏真正的理解與匹配能力。
簡而言之,不是年輕人不買牙套,而是你沒懂他們想買的到底是什么。
更有意思的是,不止電商商家在反應,連口腔醫療機構也開始以“潮玩”為觸點嘗試內容轉化。
杭州口腔醫院大江東院區(通策醫療旗下)6月17日正式發布了“Labubu牙齒矯正體驗日”活動,面向公眾開放預約。用戶可自帶Labubu玩偶,由正畸科醫生為其佩戴專屬牙套,體驗“正畸全過程”。
圖源:杭州口腔醫院大東院區公眾號(左);小紅書(右)
在此次活動中,Labubu不僅成為親子互動的中介,更首次作為“擬人正畸患者”進入醫院傳播體系,完成了一次從社交熱梗到醫學場景的跨域跳轉。它不再只是玩偶,而是——年輕人與專業醫療建立關系的入口符號。
【04】這不僅是一場牙套熱,更是一場“文化意義爭奪戰”
Labubu 裝牙套這個事件,并非孤例。
這背后是年輕人對“醫療符號”的再定義,是一種“將疼痛物品轉化為美學素材”的當代表達邏輯。你可以說這是玩鬧,但也可以理解為一次“文化主權的重寫”:
我決定我的物品戴不戴牙套,跟功能無關,只跟表達有關。
這一趨勢對牙科行業提出了更深的挑戰:品牌是否能夠從“治療者”變成“共感者”?能否從功能語言過渡到審美語言?能否跳脫技術桎梏,進入文化空間?
在信息爆炸、注意力碎片化的時代,專業不再是壁壘,只有“意義的生成能力”才是競爭力的核心。
結語:
“Labubu不是在帶貨,而是在帶你重新定義‘牙齒’的文化功能?!?/p>
一枚牙套可以用來矯正咬合,也可以裝點身份;可以治牙,也可以引流;可以是醫療器械,也可以是潮玩配飾。
醫療邊界的流動、商品身份的多重,正在挑戰我們對“牙科產業”的既定想象。
而品牌要做的,不是一味跟風Labubu,而是去思考,自己的產品、審美和價值觀,有沒有可能也成為某種“文化符號”?
【特別鳴謝】如果本文有錯漏之處需要勘誤,請聯系我們的客服,屆時我們會為您準備小禮物,感謝!
【免責聲明】上述內容源于公開信息,可能存在不準確性,僅供參考。本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與決策建議,好的牙不對因使用本資料而導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并對本內容擁有最終解釋權。
@好的牙口腔行業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