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三國史,興亡誰認定,盛衰豈無憑,到最后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三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從桃園結義,到過五關斬六將;從三顧茅廬,到六出祁山。從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到三足鼎立,最后三家歸晉。每個人似乎都能張口就來,如數家珍。
但我們熟悉的三國,是羅貫中想讓我們熟悉的三國。
你說劉備憨厚老實,但一代梟雄,唯與曹操青梅煮酒;二子一封一禪,早有稱帝之心。
你說孔明奇謀多智,但博望用火,赤壁戰曹均他人功勞;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等多是子虛烏有,張冠李戴。
你以為魯肅只是周瑜的提線木偶,可你不知道他慧眼如炬,為孫權制定東吳版“隆中對”
你以為諸葛瑾治國理政,一無所長;行軍打仗,毫無建樹。可是你不知道《三國志》中他與張昭,顧雍等東吳名臣旗鼓相當,同在一傳。
今天,我們來說說諸葛瑾,為何步步高升。
高升原因——諸葛瑾的過人品德
被稱為“太康之英”的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曾寫下《辯亡論》,專以分析東吳為何會滅亡。其中,對東吳的人才進行分類。
既有東吳肱股之臣,也有披堅執銳的戰將,名單上,既有張昭,顧雍等治國名臣,也有周瑜,魯肅、呂蒙等定海神針。
然而,還有一類人才,名為風雅。
是風花雪月,花前月下嗎?自然不是。說其風雅,主要為以下幾點。
爭論卻不刻薄;團結卻不聚眾
急功卻不失德;貪名卻不敗友
這四點,即使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也應當是職場準則。
“爭論”代表個人對事物的觀點看法,而刻薄是對有與自己不同看法的同事的攻訐。“小山頭”為職場大忌。
從古時的朋黨之爭,到現今職場的拉幫結派,無疑都會損害集體利益。而爭名奪利,急功近利,往往都會嚴重損害整個團隊的利益,甚至讓整個團隊的努力付之一炬,整個團隊也土崩瓦解。
而觀諸葛瑾一生“德行尤純”、做事“篤慎”
德行尤純,做事篤慎——國事大于家事
弟弟諸葛亮是西蜀權臣,手握權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孫權派遣諸葛瑾前往成都與西蜀聯合時,在常人看來正是以權謀私的天賜良機。
諸葛家兩人盡可以兩人之力,進可以蜀吳兩國利益作為交換通好,退可兄弟兩人相互扶持,互為依靠成為兩國重若泰山的權臣。
可諸葛瑾在交往蜀國時,從來不以私人身份與諸葛亮會見。兩人相見僅談國事,而且有他人在場。兩人均是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未以私利凌駕于兩國國事之上。《三國志》中說,公會相見,退無私面。
德行尤純,做事篤慎——察言觀色,婉轉諫言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何況是,天縱英才的一方霸主孫權。孫權的殺伐決斷必然是十分果決的。在其晚年將陸遜,這個為他開疆拓土的名臣所殺戮,更是株連多人。
而孫權對諸葛瑾從始至終十分信任,遇到大事都會詢問諸葛瑾的意見,歸根結底是諸葛瑾“篤慎”的人格特質。
面對像孫權、曹操這樣洞若觀火的英主,太明白和太愚蠢都會適得其反。太愚蠢自然不必說,如果上級安排的工作,怎么解釋都不明白,能力太差也只能淘汰;太明白如楊修,一點小事便可洞察君王心意,最后跪在君權的神秘感之下,身首異處。
諸葛瑾在勸諫孫權時,先表述自己的思想傾向,表明意圖,但是適可而止。絕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強行說服孫權。
而是察言觀色,如果孫權面色凝重,毫無喜色,那就到此為止,趕緊轉移話題。聊聊天氣,嘮嘮家常,再從其中找尋話頭表達觀點,委婉表達以求得孫權的贊同。
諸葛瑾的勸諫,從來不是拍案而起,而是直言不諱的勸諫。從不就事論事,而是引據論證,旁敲側擊,站在領導的立場幫助分析,解決問題。
朱治,是曾經提攜孫權的一方諸侯。可相處時間久了,孫權對朱治也難免有怨懟的情緒,但是又因為曾經的幫助,提攜,難以啟齒,在這樣的矛盾和沖突之下,時間越久積怨越深。
諸葛瑾雖然體察到孫權對朱治的情緒,但是也絕不在其他人面前表露,更不會像其他人那樣直接當著所有人捅破窗戶紙。
而是站在孫權的角度思考問題,循循善誘闡明事實,用自己的思想站在孫權的立場,幫助孫權分析問題。孫權聽完之后也對諸葛瑾贊賞有加,將諸葛瑾比作顏回。
諸葛瑾正是這樣一個德行尤純,品行無虧的人才能折服孫權這樣的雄主。
高升原因——強化孫劉聯盟的情感紐帶
相比曹魏,東吳西蜀都略顯難色。如果不聯合,幾乎不可能抵擋北魏的攻勢壓力。而孫劉聯合不僅在諸葛亮的“隆中對”被提及,同時也是東吳的戰略。而每當孫劉聯盟遭遇危機之時,東吳能與西蜀建立橋梁的只有諸葛瑾。
赤壁之戰前,雖然很少提及諸葛瑾。但是劉備敗走新野,困于江夏,求救于“孫將軍”時,恐怕也有諸葛亮的授意。弟弟被打,想利用哥哥的關系求得保護也算是人之常情。況且,在魯肅初見劉備、諸葛亮時,也自我介紹道自己是諸葛瑾的好朋友。
夷陵戰后,諸葛亮主政,孫劉聯盟得以恢復。兄弟兩人的關系,讓孫劉聯盟更加牢固。諸葛亮曾致信給孫權,為諸葛瑾之子諸葛恪求官。由此我們可見兩國關系之好。
借用個人感情,為雙方聯盟奠基也未嘗不可。從中可見,諸葛瑾作為孫劉聯盟情感紐帶的作用。
對于東吳而言,諸葛瑾的作用并不是舉足輕重,卻仍能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他的“高人品,高情商”。
后記
用當下時髦的話說,孫權對諸葛瑾也是“忠于其人品”。無論是羨慕還是嫉妒,在聽到關羽諸葛瑾的讒言時,孫權說的總是“諸葛瑾不負我,我不負他。”可見,諸葛瑾在孫權心目當中的地位。
共情力、洞察力是職場發展中的重要能力。既能體察老板的言行舉止,又能婉轉表達自身觀點,還不至于與老板形成立場對立。
對于我們當下的職場人來說,這樣的溝通藝術和技巧以及他的高情商就已經是足以讓我們膜拜,學習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