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嬛嬛一裊楚宮腰,那更春來,玉減香消”。
相信各位甄嬛迷對這句詩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這不僅是甄嬛一生悲涼心境的寫照,更是道出了甄嬛傳中后宮女人們凄苦一生。
在當下熱播的清宮劇中,每一位后宮妃嬪都在充滿榮寵、算計與心機中掙扎度日,嬪妃們每日的生活充滿著戰戰兢兢及爾虞我詐,不是今日盼著君恩爭寵,就是明日絞盡腦汁地算計。
那么歷史上真實的大清嬪妃,每日的生活與清宮劇中又有何不同?身為現代人,對那段真實存在于歷史長河中的宮廷生活,充滿無限好奇與遐想?
本文將從嬪妃們的日常起居、一日三餐出發,領略大清后妃們的生活百態,還原最真實的清宮生活。
后宮等級森嚴,晨昏定省是每日常態
或許是受清朝宮斗劇的影響,認為大清后宮中的嬪妃如同電視劇中心機叵測,更不乏寵妾滅妻、以下犯上之亂象。
其實,真實的清朝后宮等級制度極其森嚴,嫡庶尊卑制度森嚴,不可越俎代庖,皇后更是后宮中最尊貴女人的象征,無人敢僭越,嬪妃們也是兢兢業業,遠遠比電視劇里要融洽的多。
在大清后宮,因循著祖制,皇帝每日卯時,即北京時間5-6點就要上朝。
所以后宮的嬪妃們每日也需要5點起床梳妝打扮,早早地就要前往皇后、太后宮中請安,且傍晚也要請安,俗稱為“晨昏定省”,無故不得請假,同時也是尊卑嫡庶制的體現。
到了皇后與太后住處請安,無非就是嘮嘮家常,閑聊兩句,不過日子長了,難免也會厭煩,所以大清嬪妃們日子過的雖百般無聊,卻也要守著規矩,生怕逾越規矩,也著實苦悶。
不過話說回來,正是因為清代后宮等級森嚴,嬪妃們都循著禮法,再困再累也要早早去請安,如果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恐怕朝九晚五的上班人早八都起不來,更何況5點呢?
妃嬪們的娛樂生活
說到這里,記得《甄嬛傳》中有這樣一場戲:甄嬛回宮后,敬妃因擔心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朧月公主被熹妃這個親生額娘搶走,便與甄嬛生出了嫌隙。
與甄嬛的一次促膝長談中,敬妃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宮里有三百二十六塊磚石。每一塊都撫摸過無數遍了。”
君恩如流水,后宮中向來是受寵的嬪妃風光無限,而像敬妃這般不受圣眷恩寵的嬪妃,困于這深宮之中,漫漫長夜,只能撫磚自憐,可見其背后生活的辛酸與孤寂。
其實在真實的后宮,早上請安回來,到了7點,皇帝下朝,各宮的娘娘們也可以回宮用早膳了,這便是娘娘們可自由打發時間的時候了。
嬪妃們一般會通過刺繡、撫琴、看書、寫字、下棋之類的活動打發時光,這和電視劇里也并無什么不同,有時候去禮佛、或與三兩嬪妃結伴去逛逛御花園,這倒也不失為愜意生活。
雖說古人睡得很早,大概八點就寢,可是到了晚上6點左右,正是皇帝翻牌子的時候,這時候嬪妃們可睡不著,哪一個不是坐在寢宮里翹首以盼地等著被翻牌子?
被翻到牌子的嬪妃會被太監接到養心殿沐浴更衣,沒被翻到牌子的嬪妃只能入睡,到了第二日再是卯時起床請安,周而復始,日復一日地生活。
所以如此看來,嬪妃們的生活雖沒有敬妃那樣日夜撫磚的孤寂,卻也是單一無聊,娛樂活動無非就是打發打發時間,給自己找些樂趣罷了。
而在這樣養尊處優的條件下的嬪妃,也會蓄起水蔥式的長指甲,戴上鏤空鑲金的長護甲,處處彰顯其尊貴。
可這昔日縱有萬般尊貴,終究隨著漫漫歷史長河的湮滅,終究只是過往云煙。而象征著娘娘們尊貴身份的護甲,最終也變成了博物館里陳列的文物,供人觀賞。
玉盤珍饈直萬錢
大清是滿人的天下,提起清代的飲食,人們最先想起的恐怕就是滿漢全席吧。滿漢全席是根據大臣民族之分,滿人上滿席面,漢人上漢席,滿漢一同進食,倒是其樂融。
其實大清開國之初主要以游牧民族方式生活,吃食以山珍野味以及乳制品為主,以熏烤、水煮居多,烹飪手法單一。冬天的時候,因北方氣候寒冷,滿人經常會以火鍋作為吃食御寒。
定都北京后,隨著國家逐漸富庶,各式美味佳肴在紫禁城中層出不窮,比如人們熟知的“鳳凰展翅”“掛爐鴨子”“佛跳墻”都是那一時代宮廷美食流傳下來的
皇帝貴為九五之尊,每日御膳自然是奢靡珍饈,有古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且皇帝皇后每日食物膳食耗費糜費無比。
在清朝,宮里每日只吃兩頓飯,即早餐和午餐,早餐一般在七八點左右,午餐則是在下午兩點,雖然沒有晚餐,但是會在傍晚時分吃些糕點餑餑。
在百無聊賴的下午,妃嬪們各宮的小廚房會做些糕點小食呈上,供娘娘們品茗聽曲所用,也算是打發這深宮中的漫漫時光了。
此外,皇后每日可分到的肉多達十六斤,蔬菜二十斤,還有雞鴨等家禽一只,同時還有蔥、醬料兩斤,茶葉十包及各色各樣的餑餑、甜品等,可謂是豐盛至極。
而皇后之下的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七等,吃穿用度也都是隨著品級高低逐漸減半。
而到了常在,每日只有菜肉一斤,肉類中每月只有5只雞肉可食。都說妃嬪們作為皇帝的小老婆,一輩子錦衣玉食,但可見在后宮中品階愈低后宮中日子過得愈是清苦。
若是有圣眷恩寵的小主,位分低些倒也不會被虧待,若是像《如懿傳》中的海蘭,作為不受寵的常在,不僅吃穿用度被一壓再壓,甚至受到高位嬪妃的為難排擠,也是常有的事。
除了在吃食方面講究,皇宮中還規定妃嬪們所使用的餐具標準必須以等級劃分。按照規定只有皇太后和皇后,才可以使用里外整體是明黃色的黃釉暗云龍紋樣碗,以及金勺金箸。
而皇后以下的妃,貴妃就無法使用金餐具,而是使用“位分碗”,餐具花紋是黃地綠云龍樣式、藍地黃龍規定嬪位可以使用,綠地紫云龍和五彩紅云龍則是供常在和貴人們使用。
所以在大清,低位嬪妃更是苦不堪言。本身月里銀子就寥寥無幾,吃食方面也位于末等,在宮中更是需要處處打點,所以低位嬪妃的日子則會過得更艱難清苦些。
如果帶著現代人辯證的思維去看清宮娘娘們的生活,可謂是清苦人生啊。
在娘娘們看似風光無限的背后,卻是深受封建禮教壓抑,九重宮闕鎖住了一生欣歡,直至年華老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