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尋歡
又是一年上影節。
娛樂獨角獸再次受邀,出席了上影節期間的各種產業活動、大師班和金爵論壇。以我們的感受而言,這些活動對電影行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盛事,也是行業與觀眾分享真知灼見的一道橋梁。
在這里,各大影企的老板,同知名導演、編劇、演員們一起暢所欲言,既分享對過去一年電影行業的看法,也剖析國產電影遇到了哪些問題,該如何改變,未來會有哪些趨勢,是否要提前布局等等。
從電影大盤狀況而言,2025年放在整個華語電影史上都是特殊的一年。
一方面,以《哪吒2》為首的春節檔創歷史新高,其中,《哪吒2》國內154億+票房、單一票倉21億美元+,大幅刷新國內紀錄和世界紀錄。
另一方面,春節檔后的國產電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疲軟,清明檔、五一檔等多個小檔期是“五年最差”“八年最差”,甚至是“十年最差”,院線市場急需暑期檔來添一把火,挽救危局。
經此之際,王長田、李捷、陳祉希等業內大咖在金爵論壇上提出了他們的觀點與思考——改變分賬比例、降本增效、加大IP建設。
片方33%的分賬比例,脫離時代了嗎?
關于電影分賬比例的問題,其實是個老問題了,從張藝謀跟張偉平進行深入合作的一部部大片,到此次光線老總王長田的引燃熱搜,業內一直在討論,是否要改變分賬比例、以及如何改變,但二十年來,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
以國內現行的分賬規則為例,電影票房要先被分走3.3%的增值稅(前營業稅)和5%的電影專項基金,剩下的部分才是院線、發行、片方之間的分賬。
剩余的91.7%,院線方分57%,制片方分43%,再刨除掉發行、宣發等相關費用,落在制片方手里的部分便只剩下了電影票房的33%,這也是為何一億投資的電影要三億票房才能回本。
合計8.3%的稅費結構,在世界范圍內算是中等,比日本、法國等國家都要略低,與美國多數州的銷售稅持平。增值稅就不多說了,電影專項基金則可以用來扶持本土電影、獎勵優秀影片、補貼影院建設、普惠群眾觀影,一定程度上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但院線方57%,制片方名義上43%,實際上33%的比例,在世界范圍內可就相當不夠看了。
在英國、法國等國家,片方可以分到的票房普遍在50%左右,韓國雖然略低一些,但有本土保護政策,普遍也可以分到40%往上。得益于好萊塢的霸主地位,其制片方分成比例則更高,像《星球大戰》系列這種頂級IP,甚至可以分到70%往上。
這也是為何,王長田堅定認為,提高制片方的分成比例刻不容緩。
再細分的話,好萊塢與院線方之間實行著階梯式分賬,不同電影之間的分賬比例也有所不同。比如首周制片方可以分到70%以上,第二周分到60%左右,此后每隔一周,電影分賬比例便有所下降,以向仍然在上映其電影的影院讓利,最終制片方可以分到的總比例,普遍在總票房的50%左右,遠高于國內的33%。
另一大不同是,美國院線方不止靠著票務掙錢,爆米花+肥宅快樂水的搭配,也是一大收入。
15美元一張票+15美元的套餐,即使不是所有人都買,但后者高額的利潤率,也足以讓院線方愿意給制片方讓利。
畢竟,要是沒有迪士尼等六大的“爆米花大片”,他們的爆米花也不會如此暢銷。
可問題的關鍵在于,中美兩國國情不同。美國觀眾對該套餐的需求和購買欲,遠遠超過中國觀眾,電影上座率也超過中國不止一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院線方不愿讓利,也在情理之中。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我國銀幕數從2024年的8.1萬塊,降低到了2025年的8萬塊,全球第一固然可喜,但即便以一家電影院有8個廳計算,也有超過100家電影院倒閉。
生死存亡之際,還要提高制片方的分賬比例,院線方還活不活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王長田的相關言論上熱搜后,大眾為何反應如此激烈。
另一方面,在觀眾的樸素認知里,影院建設、房租成本、人力成本等居高不下,院線方要比制片方投入更多,國產電影的爛片率卻居高不下。得虧《哪吒2》是一部大爆片,豆瓣口碑也足夠堅挺,沒讓觀眾回想起被某些國產爛片支配的恐懼,不然“提高制片方分賬比例”所要面臨的輿論壓力還要更大。
但從制片方壓力的角度看,院線難做,制片方要更難做,因為院線還可以等春節檔這樣的大檔期回血,制片方卻沒那么好運。
一部電影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成本,還要面臨項目超支、主創暴雷、宣發風險、電影下行、回本難等眾多問題,“十個項目九個涼,商業投資很正常”,陳明昊在《揚名立萬》里的這句臺詞,便是投資電影的形象縮影。
為此,制片方曾經努力過很多次。比如張偉平就曾多次借張藝謀的大片讓院線方出讓一些利潤,中影、華誼、博納等也曾聯合讓院線方給他們提高分成比例,但談判并未成功,此后33%的分賬比例基本沒動過。
以當下電影市場不景氣的狀態來看,院線方相當有必要為大檔期、大制作、頭部電影提高分成比例,不然,沒有制片方愿意投資大制作,未來的市場只會越來越差。比如未來要上映的《流浪地球3》《哪吒3》這種板上釘釘的爆款,即使提高了,也是穩賺不虧。
或以票房為基底,不同電影的票房按照不同的分賬模式。在1億、3億、5億、10億、20億、30億+等票房節點,超出的部分,按照更高的比例分成。若超不出,也只能說,這片子不值得院線方讓利。
如此一來,對院線方、制片方兩者都有好處。
降本增效、降低片酬,大力開發電影IP和衍生品
在金爵論壇上,大麥娛樂(前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同樣表示,國產電影進入到了一個低谷期,
必須重新建立觀眾、投資方、制片和宣發方的信心,這個信心不是靠喊口號,而要通過大量的具體改變來實現。
比如大量的電影如今都在虧損,1億制作的片子,絕大多數都收不回成本,但導演、編劇、演員,以及監制、制片人、攝影指導、剪輯指導等同樣片酬不菲的主創團隊,仍舊在按照過去行情好時的標準來收費,這是不合常理的。
另一方面,現在很多電影投資,來來回回都是那十多家公司,用收回的資金去投資新電影,如此循環往復,很少有影企以外的公司進行投資。
換句話說,就是新錢不夠多,電影行業的流動資金不夠用。資金多寡雖然跟電影質量不是絕對的正相關,但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創作。
所以,以演員片酬為主的制作成本,必然要進行下降,“降本增效”在未來幾年,仍然會是主旋律。
萬達影業陳祉希則認為,中國電影下一步要發力的重點,在于加大開發電影IP、衍生品銷售、授權等非票業務。
以迪士尼、環球在內的好萊塢六大為例,2024年,前兩位的票務收入都不到50%,其它收入則來自廣告業務、衍生品授權銷售以及迪士尼、環球影城等主題樂園。
對國產電影業來說,固然不是所有電影公司都能像方特那樣搞樂園,更無法比肩擁有眾多全球頂級IP的迪士尼、環球,但衍生品開發等業務,對頭部電影公司和他們投資的電影來說,卻不算困難。
以萬達電影為例,過去幾年來,他們在IP開發、衍生品銷售、培養年輕電影人等領域也都做得有聲有色。比如《唐人街探案》系列、《誤殺》系列,《流浪地球2》里的大爆款“笨笨”,還有正在進行中的“時光青春躍幕計劃”。
今年5月,繼儒意影業成為萬達電影最大股東后,兩者又在今年5月12日合力投資了52toys,以期借助52toys在潮玩、IP玩具領域的優勢,推動公司在非票業務上的增長。
在這方面,光線影業也是強手。《哪吒2》154億+、全球影史第五的票房,固然已經捅破了行業天花板,但衍生品銷售則要更加亮眼。
據王長田介紹,《哪吒2》授權銷售的IP玩具,銷售額已經突破百億,而他對該IP和后續衍生品價值的預估,是在千億以上,這已經相當于近兩年的電影大盤總和。
《醬園弄·懸案》即將上映,步入7月后,暑期檔也將正式火熱起來,電影業會有怎樣的新觀點、新思考,暑期檔又能否再攀新高峰、貢獻新爆款,娛樂獨角獸會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