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海參不只有刺參?原諒我見識短……
海參,潛于滄溟深處,孕于日月精華。
《本草綱目拾遺》載其“味甘咸,補腎氣”,早入華夏藥膳之典。
古之帝王貴胄,以其為滋補珍品,藏于玉盞金盤間,
暗合“海為龍世界”之磅礴意象,
恰如曹公筆下“東海缺少白玉床”之豪闊,盡現山海靈物之尊。
至若民間,海參漸入尋常宴席。
魯菜蔥燒,以蔥香引海味,一剛一柔,暗合陰陽之道;
閩地湯煲,佐以竹蓀紅棗,文火慢煨出歲月溫情。
膠東漁家曬參于礁巖,看潮起潮落,將咸澀海風揉進褶皺肌理,
此中煙火,皆成“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亦藏“面朝大海”的詩意哲思。
今時舟楫便利,海參從深海躍上百姓餐桌。
世人品其軟糯,亦念及“淵深魚聚”的自然饋贈。
當晨霧漫過漁港,漁女分揀參苗的指尖沾著露珠,
恰似《詩經》“泛泛楊舟,載沉載浮”的現代注腳,
這一味海洋的緘默哲思,終在時光淘洗中,釀成中國人對山海最溫柔的致敬。
仿刺參
主產遼寧、山東、河北等北方冷水海域,黃渤海是核心產區。
這種海參形似狼牙棒,體長10-20厘米,圓筒狀身軀背面布滿4-6排不規則圓錐形肉刺,
腹面管足密集成3條縱帶,體色從栗褐到灰白不等,
遇敵能“噴臟”自保,再生力極強。
清代《隨園食單》曾吐槽其“沙多氣腥”,
卻也成就了魯菜經典,
蔥燒海參:大蔥煸至焦黃,海參吸飽蔥香與高湯,勾芡后軟糯如凝脂,配小米粥更是鮮掉眉毛。
遼參堪稱海味“黃金”,一級品干貨每斤3000元起跳,
特級破萬,加拿大紅極參雖便宜但風味稍遜。
古籍《本草綱目》早載其補腎益精,現代人更愛它膠原蛋白滿滿。
梅花參
南海特產的“海參之王”,主產海南及西沙群島。
這貨體型肥碩,體長能躥到一米,背上肉刺像梅花花瓣似的連成片,
橙紅底色配著黃褐色斑點,腹面還泛著紅光。
吃貨們最愛它肥厚的肉質,
經典做法當屬蔥燒梅花參,
發好的參切段,用高湯煨透,再拿蔥段爆香收汁,那叫一個膠質滿滿、鮮香撲鼻。
不過這寶貝現在金貴得很,野生干貨能飆到兩三千一斤,養殖的也要大幾百,
畢竟《本草綱目拾遺》都夸它滋補賽人參,排臟再生能力還跟九尾狐似的,
可惜架不住人類嘴饞,現在野生的都快成傳說啦!
北極參
主產北大西洋新斯科舍省海域,尤以加拿大為最。
該海域冬季結冰、夏季水溫不超過14度,海水終年低于4度,
為北極參提供了純凈無污染的生長環境。其外觀呈深紅或黑灰色,
體型飽滿筆直,剖開可見金黃色內壁,肉質鮮嫩有嚼勁,
且因生長周期長達7-10年,營養累積豐富,蛋白質含量超60%,海參粘多糖約15%,
脂肪含量極低,不含膽固醇,被譽為“海中黃金”。
北極參吃法多樣,可熬粥、蔥燒或燉湯。
價格方面,干貨每斤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即食產品稍貴,但整體屬高端海產品。
紅海參
主產俄羅斯薩哈林群島、日本北海道及中國遼寧大連、山東長島等地,
尤以大連獐子島與長島縣品質最佳。
其體表呈褐紅色,布有六排肉刺,圓筒狀身形覆著管足,
干制后肉刺縮短,參筋粗壯如“黃金脈絡”,參齡越久筋越肥厚,營養價值越高。
遼東半島漁民傳承“煨海參”古法:
整參腹內填入蝦仁、瑤柱,以老母雞湯文火慢煨六時辰,
湯汁滲入參壁形成蜂窩狀紋理,咬勁十足。現代人更愛“冰鎮辣根海參”:
薄切參片覆于碎冰之上,蘸辣根醬油入口,
海腥氣被辛辣沖散,只留鮮甜在舌尖打轉,佐清酒堪稱絕配。
紅海參自古被視作“海中人參”,秦始皇遣徐福尋仙藥時,蓬萊漁民便以海參進貢。
花刺參
又稱方參、黃肉,
主產我國西沙群島、海南島及雷州半島沿岸淺海,春秋季為捕撈旺季。
其體長20-40厘米,呈圓筒形或稍扁,
背面布滿4-6行不規則圓錐形肉刺,體色斑斕,有深黃配橄欖斑、
黃灰帶褐網紋或濃綠斑紋等,堪稱“海中變色龍”。
此參肉質軟嫩鮮美,營養堪比陸地人參。
粵菜師傅常以蔥燒激發香氣,焦香裹挾Q彈口感;
潮汕人則用鵝掌與之慢煨,膠質交融滿口生香;
干貨價格依品相浮動,每斤數百至千元不等,鮮品則親民許多。
古時漁民畏其貌丑,稱“黑癩瓜子”,偶有貧者誤食療疾,方知其珍貴。
綠刺參
這抹來自南海的翡翠,主產自西沙群島、海南島南部及廣西北海、潿洲島海域。
它身形四方柱狀,體長可達30厘米,通體濃綠或黑綠色,
背部兩行交互排列的圓錐形肉刺高聳如塔,
頂端橙紅如珊瑚,腹面管足密布成三縱帶,形似海底的綠色精靈。
南海漁民最懂它的鮮,常用高壓鍋煮透后燉湯。
或切片與蛋液同蒸,嫩滑如布丁;
小米粥里滾一遭,米油裹著參香,暖胃更暖心。
干品泡發率驚人,500克能發3500克,性價比極高。
價格依規格浮動,40頭規格約1400元/斤,
禮盒裝泡發遼參980元起,貴在鮮美與營養兼具。
白尼參
這南海深處的“白富美”,在海南、西沙群島的珊瑚礁里藏著它的秘密基地。
身長半米左右,灰白身子帶著蛇皮花紋,
活像條深海錦鯉,摸起來肉乎乎的,全是膠原蛋白。
廣東人最愛拿它煲湯,慢火煨出奶白色湯汁,鮮掉眉毛;
潮汕師傅則講究“烤”驗,170度先焙出焦香,再刷醬猛火逼出膠質,咬一口糯到粘嘴。
別看它長得憨,身價可不低,野生的能賣到上千一斤,
養殖的也得五六百,畢竟滋補功效擺著呢。
有趣的是,這貨在清代就被當成“女人參”,專供孕產婦補身子。
螺紋參
北美深海特產,主產區在美國墨西哥灣和加拿大西海岸,因體表布滿螺紋得名。
這種海參呈紡錘形,兩頭尖中間粗,底足短粗,沙嘴堅硬,
肉質厚實彈牙,耐煮不爛,口感筋道有嚼勁。
普通通貨每斤30-60元,精品淡干貨能飆到400元以上。
烹飪方式多樣,脆皮螺紋參是經典做法:
熱油反復澆淋至外酥里糯,淋鮑汁勾芡,咬開脆殼后內里軟糯鮮香。
家常燉煮也合適,燜雞、蒸蛋皆能提鮮,尤其受女性青睞,性價比和營養價值雙高。
豬婆參
主產澳洲、南太平洋和非洲東海岸,澳洲貨最肥美,東南亞的瘦巴巴。
它長得像趴窩的母豬,渾身光溜沒刺,
就腹部兩排“乳頭刺”是標志,干貨分白、花、黑三種,白參最金貴。
這貨泡發后能膨脹五倍,肉厚得像果凍,膠質滿滿。
粵菜師傅,先拿高湯煨到入口即化,再潑蔥油激香;
佛跳墻也靠它撐場面,吸飽鮑汁后比鮑魚還鮮。
價格嘛,澳洲干參一斤上千,即食的便宜但水深,建議找靠譜商家。
黃玉參
主產自我國海南三亞及南海諸島,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暗黃長筒狀品種也頗負盛名。
這種海參長得像四棱木棍,背上布滿錐形小刺,
腹面卻平坦光滑,肉色泛黃如暖玉。
切絲爆炒或燉湯最妙,尤其是蔥燒做法,
大蔥爆香裹著彈牙參肉,淋老抽勾芡,鮮香直鉆鼻孔!
它皂甙含量比刺參還高,東南亞人拿它配海底椰燉湯清補。
相比較其他海參,黃玉參的價格要低很多……
捧一碗熱氣騰騰的海參粥,晨光正漫過窗臺。
那軟糯的觸感滑過舌尖,暖意便從心底漾開,
是海的遼闊,亦是家的溫度。
下次若在餐桌上遇見它,不妨慢下來細品。
這深海的饋贈,早已在煙火人間里,熬煮成最治愈的日常滋味。
生活的暖,就在這一口湯、一味鮮里,靜靜等你品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