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雨后的淄博市博山區域城鎮大峪口村清新脫俗且熱鬧非凡。村東的一處山坡上,一家名為“山也·柴窯面包店”的小店門前,人群熙熙攘攘,年輕人競相打卡拍照,歡聲笑語縈繞山澗。“柴窯面包出爐啦!”隨著一聲歡快的吆喝,眾人迅速圍攏,窯爐內木柴噼啪作響,空氣中彌漫著誘人的麥香,令人垂涎欲滴。
走進這家小店,“90后”店主李銘彥正忙碌地穿梭于操作臺間,臉上洋溢著幸福與滿足的笑容。游客們品嘗著面包,紛紛贊嘆:“這面包,除了小麥的香氣,還有一絲蘋果香,真是美味極了。”原來,這里的面包是用蘋果木精心烤制而成,窯爐需提前五小時升溫,方能烤出這獨特的風味。
李銘彥是土生土長的大峪口村人,大學畢業后在外地打拼,待遇優渥。然而,一年前,他卻向家人提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返鄉創業。面對家人的疑惑,李銘彥解釋說:“家門口這條路將要升級改造,改造后會有更多游客來鄉村游。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還能與家人團聚,何樂而不為?”
如今,李銘彥經營的面包店已初具規模,成績斐然。自2025年5月1日試營業以來,5月銷售額約20萬元,6月約15萬元,7月暑期更是有望再創佳績。“現在面包日銷售量可達200多個,有人驅車幾十公里來排隊,只為品嘗一口剛出爐的‘柴窯面包’。”李銘彥興奮地說。
李銘彥的創業故事,背后隱藏著一個關鍵因素——齊長城風景廊道。它宛如一條絲帶,蜿蜒于博山石門片區,全長31公里,沿途山水美景盡收眼底。作為“四好農村路”的標桿,它不僅串聯起8個國家級古村落和3個省級古村落,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成為文旅融合的典范。
曾經的石門片區,雖被譽為“博山后花園”,卻因交通不便而如明珠蒙塵。然而,2024年五一假期,隨著齊長城風景廊道主體全線升級改造完成,這里一舉成為淄博新晉網紅打卡地。2025年5月8日,中國公路學會公布“2025年度美麗公路項目”名單,齊長城風景廊道赫然在列。
路通則產業興,路暢促產業活。近年來,沿途村莊紛紛轉型發展,結合農村產業布局和鄉村特色,串聯起鄉村旅游景點,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李銘彥的面包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這條網紅公路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到了鄉村發展的潛力,紛紛選擇返鄉創業。他們帶著新的理念和技術,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如今,齊長城風景廊道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條件,更成為一條鄉村振興的幸福路。在李銘彥眼中,那些一度荒蕪的古村落,因這條“四好農村路”的出現而煥發出勃勃生機。“這條路,串起了好山好水好生活,也成為了連接我們年輕人和家鄉的橋梁。”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 姜濤 通訊員 劉亞琳 孫建超 馮毓聰 劉姿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