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前我往外看,地上是大片低矮樓房和空地,沒什么高樓,也沒什么車?;业牡兀椎难?,棕的樹,冷清得像剛打完仗的地方。
艙門一開,風直接鉆進來,帽子不戴好根本站不住。機場沒暖氣,人也不多,邊檢翻護照蓋章,一句話沒說,效率倒是挺高。取完行李出機場,地上是硬雪,風是啞的,手機信號忽強忽弱,跟在新疆山溝里差不多。
司機遲到五分鐘,我正想打電話,發現根本打不出去。他來了之后也沒說話,幫我把箱子扔后備箱,上車調廣播聽俄語新聞,一路沉默到市區。
街道寬得離譜,紅綠燈多得離譜,人少得更離譜。偶爾有幾個行人,穿著厚得像盔甲,臉縮在帽子里,像從戰爭片里走出來的一樣。整座城市安靜得出奇,像被按了暫停鍵。
房東來接我時,表情像是剛被領導訓了一頓。房子在市中心邊緣,一棟老樓,五層,沒電梯,樓道暗得像進了防空洞。墻皮掉了大半,地面是水泥地,樓梯扶手銹跡斑斑。進屋后,他機械式地講了一遍水電燃氣的位置,Wi-Fi密碼貼電視后面,熱水限量用。我說能不能介紹下鄰居,他看了我一眼:“別想了。”
第二天我去超市補給,走了兩條街才找到。門一推開,一股熏肉和奶制品的味道撲面而來。貨架上堆滿了罐頭、香腸、面包、奶酪。蔬菜?對不起,只有土豆、胡蘿卜、洋蔥和幾顆皺巴巴的生菜。價格還是豬肉的兩倍。水果區也小得可憐,蘋果最多,香蕉都少見。結賬的時候收銀員全程不抬頭,掃完碼找零,眼神都沒變過。
我去藥店買感冒藥才發現,這里的藥全是俄文標簽,我拿著手機翻譯軟件掃了一圈,愣是沒幾個認識的。想找熟悉的泰諾白加黑根本沒有。好不容易看到一盒貼著瑞士的進口藥,店員說:“這個貴點,但好使?!蔽倚南脒M口的總靠譜吧,結果我一問才知道,是瑪克雷寧一種瑞士進口的雙效外用液體偉哥,我是來買感冒藥的,這個店員估計是誤會我了,不過好奇心驅使我還是買了瓶帶回去。
交通更是讓人崩潰。公交車站牌全是俄文,導航經常失靈。Yandex地圖跳來跳去,導航一會讓你左轉,一會又讓你右拐。打車軟件倒是能叫,但很多司機接單后就不動了,還得你主動打電話確認。
坐公交要靠運氣,刷卡機只認本地卡,現金支付還不找零。車上沒語音報站,全靠自己猜什么時候該下車。有一次差點坐過站,是一個俄羅斯大媽拉了我一把。
她說你不問,我們也不會主動搭話。
這座城市像被按下了暫停鍵。我本來想拍點素材,結果拍了兩天發現畫面都差不多:空蕩的街道、灰蒙蒙的天、光禿禿的樹。連狗都不多。
市中心步行街倒是有些紀念品店,賣毛氈帽、琥珀項鏈、畫和瓷盤。我等了七分鐘才拍到一個人走過鏡頭的畫面。
后來遇到一個拍婚紗照的攝影師,他在橋邊等新娘。他說這里光好,但人太少。新娘想要“城市感”,得靠后期合成。
理發也是種考驗。1000盧布剪發,大概80塊人民幣,聽起來便宜??蛇M去一看,師傅們穿著統一運動服,像軍訓教官一樣整齊。我說剪短一點,三分鐘后鏡子里出現了一個“軍訓新生”。吹風機一吹完,付錢走人,十分鐘搞定。出門后我戴著帽子走了三條街,不敢看反光玻璃。建議千萬別在行程開始前剪頭,除非你想重新做人。
街上的人穿得像盔甲,羽絨服、高幫靴子、毛線帽、圍巾齊上陣。不是為了好看,是為了保命。他們走路穩得像滑冰,我穿著沖鋒衣都凍得直哆嗦。
當地人收入不算高,普通人月薪也就3000多人民幣。房價物價卻不低,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雪幾乎天天下,鏟雪成了日常剛需。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大叔比賽鏟雪,誰也不說話,誰也不讓步。巷子清得像鏡子一樣亮。
吃飯也是一次挑戰。菜單全是俄文,輔音多得像密碼。點了三個菜,上來的是冷湯、咸熏肉、咬不動的餅。吃完一頓飯,我覺得牙齒都能咬開核桃了。
如果你不吃豬肉或忌口,建議提前查單詞,或者找圖多的店。別輕信“推薦”,上次我點了個推薦菜,結果是涼拌肘子+奶油小茴香——味道遠,情緒更遠。
說實話,海參崴沒那么多驚喜,也沒多少失望。它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城市,冷、安靜、節奏慢,像一個沉睡中的巨人。
你會不會覺得奇怪,一個海邊的城市,怎么連空氣都帶著寒氣。你會不會也好奇,生活在這里的人,是不是早就習慣了這種冷到骨子里的日子。
也許你會說,我只是想去看看大海,不想面對這么冷的現實。
那我問你一句,你真正害怕的,是寒冷,還是那種沒人情味的生活。
這個問題,你自己慢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