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胖胖之前在網上刷到過這么一句話:
富人靠什么富?靠欠債。
別看一個個富得流油,其實他們身上的負債比咱們普通人高得多。欠幾億?你是大爺。
欠幾萬?你是傻子。
這個世界,在胖胖看來就有點魔幻:
富人的負債叫"資產配置",窮人的負債叫"自尋死路"。
信用,這個詞聽起來高大上,但它在不同階層的人身上,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當然,像現在網上也有一些普通人,看到了另外一方面:“我還怕征信花了?”
我連飯都快吃不起了,我還在乎你征信?
當然啊,胖胖在這也不是鼓勵大家隨便搞壞征信。
但我更反感的是,那些貸款公司,在沒有評估的情況下,明知道這些人沒能力還錢,還張牙舞爪地發放貸款,胡亂放款、違規放款,最后把借貸者一步步拖進泥潭。
借貸者還不上怎么辦?暴力催收、軟暴力催收、法律邊緣游走……最后那就是一條死路。
這才是胖胖最反感的一點。
像一部分年輕人群體,本來就沒有穩定收入,也沒有靠譜的創收手段,結果這些貸款公司啥也不管,硬是把錢塞給他們。為什么?
很簡單,他們不在乎你現在有沒有能力還,他們看重的是:你有沒有被"契約"捆住的可能。
你沒錢不要緊,你只要有人身、有人格、有人際圈子可以威脅,總有辦法讓你掏錢。
這邏輯其實跟地主收賣身契差不多:你沒飯吃?行,我借你糧食,先簽個賣身契,以后你就是我的人了?,F代社會呢?
換成了"信用合同",換成了平臺貸款,玩的是外衣之下的收割游戲。
這兩天,極目新聞就報道了一件事:
6月17號,山東濟南的王師傅接了個活,對方打電話請他去開鎖,王師傅二話不說,騎車跑了10公里。
等到了現場一看,才發現對方根本不是住戶,而是催收公司。
他被人當槍使了!
催收公司用開鎖的名義,把他當成突破防線的工具人,想趁機對欠債人施壓。
王師傅白白折騰了一個半小時,最后連跑腿費都不給。
氣得他報警,警方后來電話教育了催收公司。
你看,連開鎖小哥都能被連鎖反應波及進去。
像這次的開鎖小哥,他沒有主觀惡意,結果卻差點成了“違法行為的工具人”。
所以,這種找開鎖師傅上門幫忙這種操作,形式上是請人提供開鎖服務,實質上是侵入私人住宅制造施壓環境。
而這一點,某種意義上其實暴力催收還惡心:它讓很多無辜第三方卷進去,像這位小哥,就是其中之一。
哪怕派出所只是電話里“教育了對方”,但實際損失、耽誤時間、職業風險,誰替他買單?
這背后那一整套邏輯,就是現代金融游戲里最常見的,最臟的:
你欠錢,我就能動用各種旁門左道逼你就范,連無辜的人都能順手利用一下。
很多人可能還沒意識到,暴力催收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
法律灰色地帶、心理威脅、騷擾通訊錄、逼家屬、用上門開鎖嚇唬人,這一整套操作,他們比誰都熟練。
因為他們的目的早就不是簡單的催債,而是"制造恐懼"。
讓你怕,讓你崩潰,讓你為了求個清凈,把最后一分錢也掏出來。
而這些所謂的不合規貸款公司,前期可能看著流程正規、合同合法,看著安全,利息前幾期都很低,等你還不上了,套路才正式登場。
到了后期,逾期費、違約金、服務費、律師函、花式騷擾,樣樣齊全,可能真把人拖死。
其實這次王師傅的遭遇,倒也算是一種社會縮影。暴力催收公司用開鎖名義把人騙過去,表面上是耍了個小聰明,實際上暴露出的是他們這一行早已習慣了踩著灰色地帶瘋狂試探法律底線。
在這條產業鏈的背后,可能是一整套早已高度成熟的操作模式。
催收公司要的不只是錢,它們更擅長的是制造心理壓力。
電話轟炸、親屬騷擾、群發威脅短信、登門堵門、上門施壓,甚至找開鎖師傅直接登堂入室,這些招數背后,玩的都是一個邏輯:
讓欠款人害怕,讓欠款人崩潰。
你不怕?那我換個方式讓你怕。
你耗不起,我耗得起。
這其實早就不是“合法催收”了,而是一種心理戰,是違法行為。
而很多被催收的人最后選擇了什么?砸鍋賣鐵、變賣家當,甚至借新還舊,只為了“把這事趕緊了結”。
而平臺方呢?
他們看重的,不是你眼下有沒有還款能力,而是你背后有沒有可以威脅的社交關系網絡。
父母在、配偶在、親友在、單位在,你有關系網,他們就有敲打你的籌碼。
可以說,從一開始,一部分貸款平臺和催收公司玩得根本就不是“金融邏輯”,而是社會關系勒索邏輯。
很多時候,這種暴力催收之所以屢禁不止,并不是因為沒人想管,而是因為違法成本太低、執行代價太高。
其實說到底,真正需要反思的核心問題從來都不是“借款人有沒有還款能力”,而是“金融機構有沒有底線?!?/p>
如果放貸機構一開始就嚴格風控、嚴格審核、避免不合理授信,根本不會有這么多人掉入高利貸陷阱。
但問題是:他們壓根就不想避免。
相反,他們巴不得你先欠錢。
你欠得越多,他們綁定你的手段越多。
你怕工作受影響,你怕父母知道,你怕孩子受牽連,他們的籌碼就越多。
催收本身并不違法,金融機構合理合法催收欠款,本來就應該是權利。
但前提是得合法!合規!有邊界!
一旦突破邊界,特別是利用軟暴力、心理操控、威脅恐嚇、欺詐手段去制造心理崩潰,這就已經不屬于金融范疇,而是赤裸裸的侵害人身權益。
這事,警方教育催收公司,不錯,是基本動作。
但這種灰產邏輯要真堵住,僅靠派出所電話教育遠遠不夠。
信用,不該是窮人的絞索。
金融,本該是社會發展的潤滑劑,而不是把弱者逼上絕路的獵場。
當然,除了罵一句催收公司不要臉,更要去反思背后的游戲規則本身。
真正該被質疑的,從來都不只是韭菜,可能也不是鐮刀,而是那背后“制造鐮刀”的那雙大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