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焦點訪談》節目曝光了一種叫做“包裝貸”的套路貸款,騙子公司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利用你的信息,讓你背上覺得巨額貸款,甚至,全程你都沒見到貸款的一毛錢。
近段時間,村民黃某禮接連收到了當地法院的四份判決書,事由是:當地三家銀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起訴黃某禮欠債不還,顯示:黃某禮分別借了農業銀行34萬元房貸和6萬元裝修貸,以及農商銀行3.5萬元裝修貸,郵政儲蓄銀行4.7萬元農戶貸,四筆貸款共計48.2萬元。
那么,騙子是怎么做到的?銀行明知道有問題,為什么還借款?
精心準備的陷阱
受害人叫黃某禮,今年53歲,沒讀過什么書,也沒有正經工作,平常只靠打零工糊口,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的人生劇本就是渾渾噩噩的官網平庸的一生,但是,誰也沒想到,就這么平庸的他會被騙子騙子盯上。
就那一天,有人主動的找上他,向他承諾可以在短短幾個月,從三家銀行貸出48.2萬。
而這人就是金融中介,他們像嗅到血腥味的鯊魚,專找黃某禮這種在生活邊緣掙扎的人,甚至騙他的話術都簡單粗暴,直擊靈魂:“錢你拿走,貸我們來辦,大不了就是當個老賴,怕什么?”還向黃某禮承諾,貸款一年后就不用還。
能白得三十萬還不用還,原本黃某禮心里那點不安,很快就被這巨大的誘惑沖得一干二凈,于是,他半推半就,交出了自己的身份證和銀行卡,把自己活成了一個任人擺布的木偶。
不僅如此,騙子陳某還告訴他,事成之后,雖然他能到手三十萬,但要先抽走25%的好處費,然而,就算這樣,黃某禮還是點了頭,進入這個精心準備的陷阱。
騙子的套路
但是,要想從銀行套出大錢,得有個像樣的由頭,于是中介們的第一步棋就是“房貸”,他們找來炒房客游某,將一套市價不過二十萬的破舊二手房,以42.5萬的“天價”賣給了黃某禮,當然,這只是一場左手倒右手的紙面交易。
接著房貸中介粉墨登場,一套偽造的資料行云流水般地遞進了銀行,于是一個打零工的男人,搖身一變成了當地某建設公司的正式員工,收入證明上蓋著鮮紅的假章。
而,令人驚訝的是,銀行就這么信了,于是34萬房貸順利批下,但是錢一到賬,這筆貸款的大部分就被炒房客和各路中介瓜分殆盡,而黃某禮呢?他一分錢沒摸到,名下卻多了一套房和一屁股債。
作戲做全套
房子有了,就要裝修啊,于是操盤手陳某又把他推給了另一伙專做“裝修貸”的中介,而為了騙過農商銀行,這伙人甚至拉著黃某禮,在他那套“新房”里擺拍,幾塊板材,幾桶油漆,咔嚓幾張照片,就成了一派熱火朝天的裝修景象。
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本該實地核查的銀行客戶經理,竟然就憑著這幾張自拍照片,大筆一揮,批了。
更加離譜的事情還在后面,為了證明黃某禮有還款能力,中介甚至偽造了幾個月的工資流水,在銀行檔案里,他儼然是個月入過萬的白領,可只要銀行仔細的調出系統看一眼,就能發現,那些所謂的工資記錄,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就這樣,申請的3.5萬裝修貸到手,其中2.37萬又進了中介的腰包。
榨干海綿里的最后一滴水
騙子的手段還不止于此,農業銀行不是還有裝修貸額度嗎?而中介又盯上了,但是,銀行的人說,要先把農商行那3.5萬還了,就能再貸6萬。
但是,黃某禮哪有錢還?但神奇的事情就在這,一份偽造的“農商銀行提前還款結清證明”憑空出現在了他的申貸檔案里,憑借這張廢紙,黃某禮又成功貸出6萬,但其中3.6萬再次被操盤手陳某抽走。
最后,是那筆極具諷刺意味的“毛竹貸”,為了拿到郵儲銀行的助農貸款,黃某禮的身份再次切換,前腳還是公司職員,后腳就成了“深山竹農”。
甚至,村委會的假證明一開,銀行客戶經理就親自帶著他,去別人家的竹林前親切合影,在照片里,黃某禮笑得尷尬,客戶經理卻一臉欣慰,于是4.7萬貸款,又是手到擒來。
被圍剿
這場橫跨四筆貸款、總額48.2萬的騙局,像一場大型的舞臺劇,每個角色都演得入木三分。
貸款中介是總導演,他們精通銀行規則,更精通人性弱點,他們搭建舞臺,編寫劇本,把一個個黃某禮推到臺前,自己則隱于幕后,收取巨額的門票。
而黃某禮們是提線木偶,他們或許文化不高,或許法律意識淡薄,但他們絕不無辜,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被“白拿一筆錢”的貪念蒙蔽了雙眼,心甘情愿地用后半生的自由,換取眼前這一點點殘羹冷炙。
只有當法院的判決書真的寄到手上時,他們才恍然大悟,那不是餡餅,是滾燙的烙鐵,在他們的人生信用上,烙下了一個永不褪色的“賴”字。
而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那些本該守住閘門的金融機構,當地金融監管局的調查,揭開了冰山一角:貸前調查形同虛設,申貸材料真偽不分,黃某禮甚至說,中介早就吹噓“跟銀行有勾結,也給銀行錢”。
甚至,郵儲銀行那位帶他去竹林合影的客戶經理,在事后為了掩蓋問題,竟私下給黃某禮轉錢讓他還月供,甚至在回訪電話里,手把手教他如何撒謊。
當看門人主動與盜賊勾結,再堅固的金庫,也只剩一地狼藉,黃某禮的故事,不是孤例。在當地,像他一樣背著幾十上百萬債務的“職業背債人”,還有很多,他們都陸續收到了法院的判決書,那一張張薄薄的紙,比他們背上的貸款,還要沉重。
信源:
焦點訪談|餡餅還是陷阱?揭秘“職業背債人”背后的真相——北青網
餡餅還是陷阱?揭秘“職業背債人”背后的真相——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